人人书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第3章 Nicola

书籍名:《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作者:中野京子
推荐阅读: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txt下载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笔趣阁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顶点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快眼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第3章 Nicola,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彼得大帝父子》

尼古拉·盖伊

皇太子逃跑,这事儿太新鲜了,它让俄国在国际社会上丢尽了脸。彼得大怒,派出追兵,在翌年擒获了潜伏在那不勒斯的阿列克谢,押回俄国,进行了盘问。



《彼得大帝父子》

尼古拉·盖伊


1871年,油画,特列季亚科夫画廊,135.7cm×173cm



平庸的儿子


彼得大帝是个顶天大汉,孔武有力,有非比寻常的感召力和精明强干的政治力,也有对他人绝不手软的残酷。他会亲手拷问,处决,面不改色,即使是对女人也不例外。无论是同父异母的姐姐,还是其他亲近的人,只要必要,他都会将其幽禁起来,消磨其生命。他在十几岁时通过政治婚姻迎娶了第一任妻子柳多西亚,他不喜欢,离了婚不算,还一直把人家关在修道院里。

他和柳多西亚生下的长子阿列克谢身体孱弱,令彼得大失所望。这个儿子随他的母亲,墨守信仰,在保守派的拥戴下,联合起来反对近代化。这样怎么能继承“宝座的变革者”的事业呢?彼得威胁他:“如果不洗心革面,就剥夺你的皇位继承权。”他却向周遭发泄说:“我想看父亲死。”人们都在猜测他将有何行动。或许是被逼得太紧,阿列克谢在1716年假装前往战地,从父亲身边,从俄国逃走了!


现在的彼得保罗要塞


皇太子逃跑,这事儿太新鲜了,让俄国在国际社会上丢尽了脸。彼得大怒,派出追兵,在翌年擒获了潜伏在那不勒斯的阿列克谢(在这项任务中立下功劳的人,是文豪托尔斯泰的先祖),押回俄国,进行了盘问。

——拥有法国人血统的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画家尼古拉·盖伊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一幅绘画作品。

头发比黑夜还黑、眼睛比冰还冷的彼得怒目而视,阿列克谢在他的面前无地自容。这里是迁都不久的圣彼得堡,彼得的政务室。45岁的父皇将他背叛的证据书信(上面写着反对改革的言论)摊在桌子上,仿佛在问他还有什么好辩解的,27岁的皇太子垂头丧气。他似乎已经看清了自己命运,连开口讲话的气力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打破常规的父亲的平庸儿子的悲哀。

在这之后,阿列克谢被送上军事法庭,在一番拷问之后,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父皇并没有法外开恩。这个本该成为下一任沙皇的年轻人,被关押在彼得保罗要塞,不久便离奇地死去了。各种各样的流言四起。自杀,被酷刑折磨致死,不,是被彼得亲手用斧头砍死的,或者毒死的……

大概在150年前,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腓力二世据说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不肖儿子。这些窃窃私语源于周边国家猜疑的目光:在阴郁的西班牙宫殿的深处,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呢。同样,野蛮的新兴国俄国的危险的沙皇,杀死自己的子嗣也不足为奇吧。毕竟已经有了伊凡雷帝这样的先例……

不管怎样,和雷帝一样,彼得也在这里亲手断送了自己男性继承人的幼芽。



专制君主与新都


将时间再倒回一些。

因为童年时期的痛苦记忆,以及其与保守势力的密切联系,彼得对莫斯科一直没有好感,他正在尝试着建设新的首都。理想的首都必须面朝大海,是“通往欧洲的窗口”。他最终选择了地处涅瓦河口三角洲、通往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沼泽地带。“涅瓦”在芬兰语中是“泥”的意思。这是一片潮湿的土地,不利于健康,浓雾弥漫,虚无、寒冷得令人望而生畏,只有一旦河水泛滥就会被淹没的萧索的村落、荒凉的原野和野狼出没的森林。

没有一个人赞成。就连和他一起长大的心腹都提出异议,而彼得却对此地燃起了激情。他觉得,越是远离莫斯科,越是与莫斯科的地理环境截然相反,越适合做新都。就像神在混沌之中创造世界一样,自己也要在灰色的虚无中建造一座首都。他要建造一座不墨守成规的欧式的自由之都。这样一来,旧的俄国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彼得大帝视察正在建设的圣彼得堡》瓦伦丁·谢罗夫绘,1907年


就像现代工薪族把盖房子当成目标一样,贵族都想建造华丽的城堡,专制君主则想建造新的首都。

彼得知道,排水开垦低湿地带并不是无谋的计划。因为他在组建大使节团进行视察旅行时,就曾亲眼看过人工建造的城市阿姆斯特丹。虽然需要大量资金和劳动力,但是俄国有农奴。本来,人命在彼得眼里就比羽毛还轻。他动员了五万农奴,对沼泽进行填拓,挖通了纵横交错的运河。有趣的是,最先建起来的是一座用来对抗瑞典的木结构的简陋要塞,后来发展成巨大的彼得保罗要塞,成了关押儿子阿列克谢的地方。它和英国的伦敦塔一样,是令人闻之变色的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女公爵,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宁都曾被关在这里。

街道设计与欧洲一模一样的新都,历经10年的岁月,经历了无数的死伤、火灾等意外事件之后终于落成。但是人们在面对强制移民时依然是犹豫的,不过他们总不能一直违抗沙皇的命令。随着人员和物资增多,城市很快有了活力,原先感觉像是从别人家借来的西洋建筑群,也开始变得顺眼起来,这座美丽的水都有了“北方威尼斯”的别称,正式名称是圣彼得堡。直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之前,这里一直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的首都发挥着功能。

关于名称,“圣”即“神圣”,“彼得”指的是“使徒彼得”,“堡”是德语的“城市”,就是“圣彼得之城”的意思。顺带一提,圣彼得是彼得的守护圣人的名字,实质上也就等同于“彼得大帝之城”。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堡”这个德语词遭到了质疑(因为与德国交战),一度被改为俄语“格勒”,变成了“彼得格勒”。随后又变成“列宁格勒”(列宁之城),苏联解体之后又恢复为“圣彼得堡”,直至今日(俗称彼得堡)。这段改名的历史,就像是俄国政治转变的象征。



彼得的情妇


定居圣彼得堡之后,彼得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脚步。起用官吏更重视能力而不是身份,优待城市商人,振兴制铁业等以实现富国强兵,征兵和秘密警察的制度化,进一步的中央集权化……以农奴制为经济基础的俄国专制主义都在这里完成。

但是彼得个人却始终不像路易太阳王那般光芒四射。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戴上巨大的假发,穿上红色高跟鞋和金光闪闪的衣服来征服别人。他虽然欣赏欧洲的精致考究,却不肯改变自己暴饮暴食、狂欢作乐、反复无常、炫耀膂力的习惯,豪爽(或者说粗野)才是彼得的性格。这也是俄国人要求他们的领导人具备的资质。

另外,彼得身材高大,却喜欢在狭小的房间里生活。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在少年时期曾躲在小房间里逃过枪兵队的追杀,是对他的双重人格的另一种解释。真相不得而知,但是彼得确实是个充满了矛盾的人。首先,他作为专制君主,没有采纳维系王朝的大国的做法。(无论是波旁家族还是哈布斯堡家族,都非常注重血统,继承人必须是君主和出身名门的正妃生下的子嗣。和情妇生下的孩子,不可能成为继承人,最多也就是提拔为贵族。贵庶通婚本身就是不被允许的。)


“彼得大帝夏宫”(圣彼得堡)


彼得单方面与大贵族出身的正妃离了婚,立之前的情妇为第二任皇后。她名叫玛尔塔,来历不明,这样的事在欧洲王室是不可能发生的。她出生在利沃尼亚(波罗的海沿岸,那里人种混杂)的贫穷佃户之家,父母死于鼠疫,她一度给德国牧师做女佣,后来与瑞典士兵结婚。不久丈夫战死,她开始跟随俄军,在野营地里转悠,很可能是在做妓女。后来,她引起了彼得的宠臣缅什科夫的注意,成了他的情妇。虽然从肖像画里难以想象,但是玛尔塔似乎充满着强烈的性感魅力。有一次,彼得到缅什科夫家做客,就对她一见钟情,将其据为己有。

玛尔塔是新教徒,讲着带波兰口音的俄语。彼得为她戴上了那顶“莫诺马赫王冠”,举行了加冕仪式,赐名叶卡捷琳娜,并令她改变信仰,成为正室。只是这样就已经算是登上人生巅峰了,她后来却还成了俄国第一位女皇。除了解释为命运对她格外眷顾,还能怎么说呢?

玛尔塔为彼得生下了12个孩子。可惜六男六女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女儿——安娜和伊丽莎白。她们出生在玛尔塔正式成为皇后之前,因此后来被人在背后说成私生女,处境很是尴尬。

不管怎样,彼得的想法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他让我想起拿破仑,但是这个“科西嘉的暴发户”尽管爱上了已经有孩子的人妻约瑟芬并娶她做了妻子,但在得到皇帝的宝座之后就和她离婚,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公主再婚。因为他梦想着通过拥有高贵血统的子嗣,来延续自己的王朝。这作为独裁者的心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彼得有再娶一个年轻的皇后生子的打算。取而代之的是,他制定了帝位继承法,使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下一任沙皇的人选。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在任何文件上写下继任者的名字,因此没有知道他打算指定谁。


《彼得一世及其家人》格里戈里·姆希基斯基绘,1716—1717年

(左起,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伊丽莎白、彼得、安娜)


还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就是招致他英年早逝的行动。这件事发生在1724年,天气恶劣的11月。52岁的彼得和随从一起策马前往圣彼得堡郊外视察的途中,遇到一艘船在涨水的河中沙洲上触礁,甲板上数十名士兵正在求救。沙皇不顾危险,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亲自指挥营救活动。其实他大可不必亲自在齐腰的水中浸泡那么长时间,但是他却——仿佛是为过去轻视人命赎罪似的——为了挽救基层的贫穷士兵的生命而奋不顾身。

而结局可谓讽刺。从当天晚上开始彼得就发起高烧,尿道结石的老毛病也恶化了。正当所有人都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彼得在两个月后的翌年1月去世了。因为他本来还很年轻,很健壮,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周围的亲属,都没有料到他竟会死得这样早,连继任者都还没来得及指定。

一代风云人物之死,带给人们类似于陨石坠落砸成的巨大坑洞的空虚感。



叶卡捷琳娜一世的诞生


彼得大帝一死,保守派的大贵族和教会势力肯定会像僵尸一样死灰复燃——缅什科夫感到了危机。

和彼得从小一块儿长大的缅什科夫,是个从马夫的儿子被提拔到公爵的人物。他和彼得一样身材高大,具备出色的战斗能力,还兼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是深得彼得信任的心腹中的心腹。他希望将改革继续下去。好不容易到手的既得权利,他当然不想失去。

缅什科夫行动很迅速。他策划将自己曾经的情妇,现在成了大帝遗孀的玛尔塔推上宝座,此举取得了成效。在反对派还未开始行动之前,他就说服了议会。他主张,作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诞生(大概是彼得的孙子吧)之前的短暂过渡,彼得最爱的皇后是不二之选。


《叶卡捷琳娜一世》让-马克·纳蒂埃绘,1717年


《灵床上的彼得》伊万·尼基京绘,1725年


当时的俄国对于由女人充当国家脸面的抵触,已经由索菲娅公主(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冲淡了。在大帝突然死去的忙乱中,俄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就这样诞生了。虽然说是在缅什科夫的帮助之下,但是新皇帝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愚蠢。尽管她饮食无度导致身体过于肥胖,胡乱地建立情人关系,身上的珠宝首饰戴得乱七八糟,惹得人们皱起眉头,但她还是明智地落实了彼得规划的几套方案。开设科学院,资助白令探险,改善原先受迫害的古仪式派和分离派(参见第1章)的境遇等,都是在她任上做出的善政。

她还为长女安娜和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爵(与德国及瑞典王室有关系)成功举办了婚礼。这是彼得生前为了增进与欧洲的联系而缔结的政治婚约。虽然这对新夫妇在德国居住,但是他们生下的男孩儿却成了后来的彼得三世。次女伊丽莎白也和同为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家族的卡尔有婚约,但是他病死了,伊丽莎白就一直独身,留在了俄国(后来成为女皇)。

玛尔塔,也就是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生平,对她本人来说,想必就像一场梦吧。如果不是她父母死得早,如果没有跟着俄国士兵从一个战场辗转到另一个战场,她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在她快活的妓女时期,有谁能够想象,成为俄国君主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但是,这样的童话真实地发生了。如今她已稳坐皇位,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喝到病倒,喝到双腿浮肿。她在位短短两年,就在43岁时因病去世了。

接下来,谁会成为新沙皇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哈布斯堡王朝 文化:关于社会、艺术、权利和技术的新科学 心智:关于大脑、记忆、人格和幸福的新科学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宇宙:从起源到未来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 2020年12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12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11月下半月刊·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