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第2章 steuben

书籍名:《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    作者:中野京子
推荐阅读: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txt下载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笔趣阁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顶点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快眼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12幅名画里的罗曼诺夫王朝》第2章 steuben,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彼得大帝少年时期的逸闻》

夏尔·冯·施托伊本

1682年,在枪兵队的叛乱中,彼得母子死里逃生。两个世纪后,这幅浪漫派画家的作品就是要告诉人们,他们的得救完全归功于奇迹。



《彼得大帝少年时期的逸闻》

夏尔·冯·施托伊本


1827年,布面油画,瓦朗谢讷美术馆,409cm×1469cm



拼命保护儿子的母亲


那是在暴动的最高潮,被逼到死亡边缘的女人和少年。左侧靠里的位置倒着一具护卫官的尸体,后景中的男人正在挥舞着刀枪厮杀,入侵者已经逼到了眼前……两个人是否还能得救呢?

女人身上所穿的衣服显示出她的高贵身份。用白底黑点的、最高档的银鼠皮(白鼬在冬天时的皮毛)制成的肥大上衣,头冠和饰带金光闪闪。她是娜塔莉·纳雷什金娜,上一代沙皇、已故的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继室。她拼命地护住自己的孩子彼得(但是这个10岁的少年正勇敢地直面恐惧),一边对暴徒怒目而视,一边指着挂在墙上的圣像。她的眼睛在叱责,如果继续作恶,必将遭神罚。

果然,从圣像附近刮起了一阵怪风,不仅吹动了缝了金线的蓝窗帘和娜塔莉的白色上衣,连暴徒的黑色胡须都开始颤动。男人仰头看着圣母子,呆立不动,明显露出了怯意。他的同伙已经摘下了头盔,匍匐在台阶上,手里还握着锋利的弯刀。他们都被这不可思议的情景威慑住了。

——1682年,在枪兵队的叛乱中,彼得母子死里逃生。这幅画就是要告诉人们,他们的得救完全归功于奇迹。因为这是事件发生两个世纪后的浪漫派画家的作品,少年长长的金发和脸庞都带上了法国人的偏好(实际上彼得是黑头发)。

嗜尚异国的浪漫派常常会选取其他国家的历史作为题材。这幅画的作者冯·施托伊本看名字就知道是德国贵族(冯是贵族的称号),但他出生在俄国,到14岁为止都生活在圣彼得堡。之后他在巴黎的画室学习,入了法国国籍,还被授予了荣誉军团勋章。他衷心钦佩彼得大帝,创作了《拉多加湖畔的彼得大帝》《为叶卡捷琳娜加冕的彼得大帝》等作品。



马基雅维利式的姐姐


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少年彼得的命呢?

父皇阿列克谢去世后,理所当然地由前皇后之子(彼得同父异母的哥哥)继位成为费奥多尔三世。但是正如人们所担心的,他没有留下子嗣,6年后21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两任皇后的娘家马上又重新开始较量,这次纳雷什金家族占据了上风,10岁的彼得一世诞生了。少年轻轻地坐上宝座,把“莫诺马赫王冠”戴在小脑袋上。这顶华丽的王冠从伊凡雷帝开始代代相传,黄金打制的圆冠上镶嵌着红宝石、蓝宝石、珍珠等,用黑貂毛皮镶边,很有俄国特色。

也就是说,彼得成了小沙皇,登基不久便遭遇了暗杀未遂事件。当然,幕后主使是费奥多尔三世的姐姐索菲娅。法国外交官给她的评价是:“肥胖丑陋,但是头脑敏锐,才能出众。”“应该没有读过马基雅维利,但却有着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力。”她24岁,没有生为男儿身的不幸算不了什么,自从看清弟弟们无法胜任沙皇的职位开始,她就瞄准了摄政的地位,一步步地扩大阵营,策划阴谋。在她看来,父皇晚年再婚,生下同父异母的弟弟,纯粹是在妨碍她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她的野心,在那个没有人想过女人可以登上政治舞台的时代,可谓天方夜谭。

彼得一世诞生时,人们都以为索菲娅的失败已成定局。但是她却趁着对方放松警惕,开始反击。她煽动手下的枪兵队,说自己的弟弟费奥多尔三世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彼得母亲娘家的人暗杀的,另一个弟弟伊凡也有危险,彼得本来就是私生子,没有罗曼诺夫的血统!这一系列行为确实很像马基雅维利。



两位少年沙皇


回想起来,太阳王路易十四也在同样的年龄(比彼得早大约30年)从投石党之乱中艰难逃脱。作为西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专制君主,这两位杰出的人物都曾在善感的少年时期险些被杀,这样的记忆使他们讨厌首都,一个从巴黎搬到了凡尔赛,一个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这些事实颇为有趣。

公主索菲娅就这样转败为胜。她对政界进行了改组,让费奥多尔三世的弟弟(被父皇称作“傻伊凡”,排除在继承人候选名单之外)加冕成为伊凡五世。彼得在名义上被降为共同统治者,支持者都被贬到了乡下。

这是一种扭曲的体制。两位少年沙皇都没有实权,实质性的君主是未婚的女性摄政。虽然给人感觉很不稳定,但是很遗憾,俄国还没有接受女皇的基础,如此烈女,也只能怪自己出生得太早。尽管如此,索菲娅为了巩固权力,发行了印有自己肖像的货币。只有沙皇才具有这种资格,却也没有人公开反对。她建设了首都,和中国、波兰签订了和平条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要不是有彼得这个天敌,索菲娅的统治无疑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1689年发行的硬币。一面印有彼得和伊凡五世,另一边印有公主索菲娅


但是,7年的岁月过去之后,彼得长成了身高两米的魁梧青年,并且娶了上级贵族的千金为妻,吸引了反索菲娅势力。起初在人们眼里,他是个只顾着和同伴玩打仗游戏的废物,不过——像织田信长装傻一样——实际上是借玩的名义,在组织私人军队。索菲娅感觉到危机,她决定这次一定要除掉这个碍眼的弟弟,于是再次派出了枪兵队。



姐弟之争的结局


结局是姐姐惨败。索菲娅被彼得一方擒获,关进了新圣女修道院(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世界遗产)。她该有多么懊悔,真该在彼得少年时期就把他杀掉。尽管被软禁在修道院的一个狭小的房间,但是长于阴谋的索菲娅并没有放弃,这一点直到9年后的1698年才被人们发现。

彼得放心了,觉得索菲娅再也没有能力兴风作浪。这时,母亲和共同统治者伊凡五世都已经去世,彼得终于可以单独统治。他创建了俄国第一支海军,并且掌握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他认为要进一步扩张领土,就必须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于是组织了总数近300人的大使节团,于1697年春离开了俄国。虽然沙皇长期不在国内也引来了一些质疑,但他还是把事务交给了可靠的臣下,去完成这场“伟大的旅行”。荷兰、英国、德国、奥地利,一年半之后,正在前往威尼斯的一行人收到了莫斯科枪兵队暴乱的消息。彼得连忙将日程提前,赶回俄国,此时叛乱已经被镇压,大约有100人被处死。


新圣女修道院


但是,彼得的怒火并没有因此平息。他认定是索菲娅在幕后指挥,为此逮捕了近千人,严刑拷打,却还是没有找到证据。为了杀鸡儆猴,这些人大多被拉到新圣女修道院前的广场处死,还特意把被认为是主谋的三个人的尸体挂在索菲娅的房间窗户上。列宾将这一历史事件绘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这就是《索菲娅公主》(关于本作,在《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中有详细介绍)。画中,索菲娅的悔恨和愤怒喷薄欲出。她知道,这次她是彻底地失败了。

索菲娅被剥夺了公主身份,剃去头发,监禁在修道院的更深处,有100人时刻看守。虽然年数很短,但却以女子之身占据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与彼得展开势均力敌的较量的这只母老虎,6年后在失意中病死,这场姐弟之间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她,才奠定了未来俄国接受女皇的基础)。

不过,索菲娅曾两次想要彼得的性命,彼得为什么没有杀她呢?他完全可以捏造证据判她死刑,但是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姐弟?不,这不可能。因为彼得后来可是杀死了自己的独生子。他的行事原则实在令人费解。


《索菲娅公主》伊利亚·列宾绘,1879年


《彼得一世》戈弗雷·内勒绘,1698年



俄国的形象提升


让时间稍微倒回一点儿。

彼得的欧洲视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先进国家而言,俄国不过是严寒地区的三流国家,宗教也略有不同,感觉就像一群来路不明的乡巴佬。但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俄国人——虽然确实有些野蛮和土气——却是一出手就是600张貂皮的大富豪,而且率领使节团的彼得本人又充满着野性的魅力,他们的到来在各地卷起了一阵大旋风。

彼得进行了乔装打扮。他让别人假扮沙皇,自己却化装成一个名叫米哈伊洛夫的士兵,混在队伍中,不过他毕竟是身高超过两米的大高个儿,面部特征也早已尽人皆知,所以一眼就会被人识破。彼得本人也清楚这一点。他找替身并不是为了躲避危险。那么他为什么要乔装呢?迎接的一方都困惑至极,彼得却丝毫都不介意。不仅如此,他还在荷兰的造船厂连续多日挥锤劳动。在那个宫廷文化盛行的时代,一个本该视威严胜于一切的专制君主,竟然在户外和平民混在一起,干着木匠活儿。因为闻所未闻,所以来看热闹的人挤满了河两岸,新闻传到各国,所有人为之惊诧。后来,德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阿尔贝特·洛尔青(Gustav Albert Lortzing)以“沙皇与木匠”为题,将这件事写成了歌剧。

彼得在各地与“先进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他毫不掩饰孩子般的好奇心,观看了尸体解剖,视察了各种工厂、医院、造币局、大学、天文台、议会、博物馆,搜购了武器、手术用具、书籍和绘画(特别是伦勃朗的作品!!)。他还花高薪将工程师、医生、画家等专业人士聘请到了俄国。因为他有收集癖,所以收集了无数的珍品,还把在奴隶市场上买的患有巨人症、侏儒症、肥胖症、身体残疾的人带回了俄国(有的在死后被做成骨骼标本陈列)。



彼得挥舞剪刀


在这期间,彼得还在无意中为俄国文学做出了贡献。他得到一个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奴隶阿布拉姆,见此人生得漂亮而且聪明伶俐,便让他进了军队,还送他去法国留学。后来阿布拉姆回到俄国,做到将军,与俄国女人结婚生子。子又有子……他的重外孙,就是“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

遗憾的是,有一个日本人,同样谒见了彼得,大概是没有阿布拉姆那么大的魅力,没能改写自己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漂流者传兵卫,彼得只给了他生活保障和西伯利亚某日语学校教师的职位,而没有像对阿布拉姆那样,亲自当教父让其受洗,把他请进宫廷。传兵卫的生平几乎无人知晓,尽管他比谒见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大黑屋光太夫要早上一个世纪。

满载着“先进的欧洲”归来的彼得,仿佛如梦初醒一般,再也无法忍受土里土气的祖国。在先进国家,流行戴高级的假发,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顶多嘴上边留一点儿胡子,俄国人却还穿着老式的粗笨衣服,留着长长的胡须,国家的实力更是不如人意。于是,彼得发明了针对贵族的“胡须税”。如果不剃胡须,每年就要缴纳60卢布。


彼得一世给俄国人剪胡子(讽刺画)


所有人都选择缴税。因为人们相信,有胡子的人死后才能上天堂。性急的彼得亲自挥舞剪刀,把身边大臣的络腮胡子一个个都给剪了。就像近代日本的发髻、中国的辫子,虽然一开始会有抵触情绪,但是一旦被剪掉,就省去了麻烦,而且习惯以后不见得不好,所以宫廷眼看着就变成了西洋风。有宫廷带头,地方的上流阶级也会向右看齐,这场剪胡子表演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然而,彼得挥舞的不只剪刀,他还很中意从英国带回来的拔牙用的钳子,说自己跟牙医学过,让身边的人一个个张开嘴,发现蛀牙就拔掉,可见他本人的西欧化还差得远呢。

18世纪的大幕拉开了。

在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末代国王卡洛斯二世作为近亲结婚的牺牲品,没有留下子嗣就死去了,由此引发了法国对奥地利的正面对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俄国则开始了与强国瑞典之间的“北方战争”。前者法国胜利,确立了波旁王朝的优势,后者则是彼得取得了这场长达20年的战争的胜利。

这时,俄国终于从三流国家跻身为二流国家,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哈布斯堡王朝 文化:关于社会、艺术、权利和技术的新科学 心智:关于大脑、记忆、人格和幸福的新科学 生命: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黎明 宇宙:从起源到未来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 2020年12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12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11月下半月刊·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