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商业银行线上涉农贷款的风险防控

时间:2023-08-16 05:24:07

商业银行线上涉农贷款的风险防控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5:24:07,全文字数:15055。

商业银行线上涉农贷款的风险防控

例如,涉农贷款多数为线上纯信用贷款,农户通过手机银行或银行App申请线上贷款,点击同意相关条款即可,双方没有签订借款合同。有的银行虽与客户签订电子合同,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得不到司法部门的认可,这为银行起诉不良贷款客户留下了法律风险隐患。此外,一些地方法院将20万元作为“家庭日常生活”的标准,20万元以下的借款通常被认定为日常生活需要的夫妻共同债务,20万元以上的借款若无夫妻双方签字,不作为夫妻共同债务。超出20万元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债权人举证证明该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共同意思表示。银行对农户超过20万元的贷款若无借款人配偶的签字确认,一旦产生不良贷款,后续较难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也难从配偶财产中追偿。

对策建议

强化数据的真实性核验与多维度采集。对于线上涉农贷款数据的采集与核验,商业银行应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人防、技防形成合力。加大线上涉农贷款贷前调查力度,对农户种植面积、养殖规模等数据应交叉核验。涉农贷款客户经理要加强农业知识的学习,对农畜产品产量、生产周期、市场价格要有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降低对客户自己提供数据的依赖。积极探索运用金融科技对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例如,通?卫星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测量、长势进行监测、产量进行预测,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统计池塘中鱼类养殖的数量等。除了对农户经营数据采集外,要加强对农户个人道德、不良嗜好、民间借贷情况等信息的采集。通过多渠道扩展数据来源,多维度采集数据,解决线上涉农贷款大数据模型“数据不大”的问题。此外,要加强对外部引入数据的质量检测和评估。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维护、更新,增强数据的时效性。

加强模型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检测。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区域的客群,其行为是不同的,采集的数据所隐含的客户行为信息也是不同的。线上涉农信贷模型应考虑数据的内在特征,检测模型在不同客群与区域的表现差异,建立与区域发展特点、客群特点相匹配的模型。要充分考虑不同经济周期下、不同压力测试情景下线上涉农信贷模型的稳定性,如极端气候风险可能使原先的风险模型失真。目前,线上涉农信贷模型的设计开发在总行层级或一级分行层级,而对模型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县域支行的涉农贷款客户经理有最直接的了解,银行应建立模型设计人员与基层行客户经理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以不断对模型进行优化迭代。要持续监测模型运行情况,确保模型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建立安全可靠的线上贷款信息系统。加强对线上涉农贷款相关的系统、平台、App等的安全运营管理和维护,建立完善防数据篡改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测试,有效防范网络黑客攻击,降低信息被泄露、程序被破解、数据被篡改等风险。制定严格的外部应用接入规范,加强对外部应用技术风险的防范,当外部应用出现安全漏洞后,应有有效的应急机制。对与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交互数据,应采取措施对其中的敏感数据进行有效隔离。引导农户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手机银行、银行App等客户端应用。

加强科技培训与网络安全宣传。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县域支行客户经理的金融科技素养,预防客户经理因对线上涉农贷款系统、平台、App等不熟悉带来的操作风险。建立数据采集责任制,明确客户经理在采集农户数据过程中的责任。严格落实双人调查,定期抽查验证,防范银行工作人员内外串通,伪造农户数据骗取银行贷款。加强针对农户的网络和金融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村里开会、田间解说、传单发放等方式告知农户数字设备使用方法、线上贷款的风险防范等。提醒农户不可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加强对资金转移和支付环节的身份识别,增强农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构建外部欺诈风控体系。搭建统一的智能反欺诈平台,对各类线上贷款产品涉及的欺诈风险进行统一监测和预警。要加强对涉农贷款申请人的身份识别与认证,通过身份证、手机动态验证码、联网核查、生物识别技术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身份进行认证,防范假冒申请。对系统交互、外部对接的农户数据进行系统间的交叉验证,增加客户经理走访验证环节,严防“养数据”等外部欺诈行为。加强对涉农贷款用途的监管,建立线上贷款业务贷后智能化预警管理,通过贷后预警模型实现对客户风险的自动识别、量化评估和通知推送。客户经理应不定期通过电话回访、现场走访等方式了解客户经营状况和资金用途。通过人防与技防,确保“真人”“真数据”“真用途”。

强化线上业务的法律保障。银行应与借款人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文书,借款合同及其他文书应符合《民法典》《电子签名法》等规定。增加线上电子借款合同有关共同借款人、配偶承诺函、两个以上紧急联系人、贷款资金禁用事项、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等条款。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文书时电子签名采用第三方认证方式,银行与农户签订的电子借款合同、征信查询授权书等文本链可通过专线传输到仲裁机构云上仲裁平台,固化证据,确保借款合同等文书真实、有效。合同等文书的电子印章可通过时间戳进行固化,为银行后续依法维权消除障碍。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责任编辑:杨生恒

ysh1917@163

《商业银行线上涉农贷款的风险防控》在线阅读地址:商业银行线上涉农贷款的风险防控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