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娄底建成产教融合型城市路径探索

时间:2023-08-16 04:40:07

娄底建成产教融合型城市路径探索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40:07,全文字数:13379。

文/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肖志亮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指产业,“教”指教育,“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跨界合作,实现产业与教育资源共享,过程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使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一体的功能,从而为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切实有用的智力支持。产教融合从微观层面而言,具体由校企合作落实,职业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开设专业,把专业(群)建立在产业之上,企业工作岗位与专业课程、生产过程与课堂教学过程、企业师傅与上课教师、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对接起来,把学校办成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单位,形成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多次明确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要深度融合,只有双方在人才、资源、技术、文化、制度、利益等各方面真正融合,才能达到互相促进发展的作用。

二、产教融合型城市的由来

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是国家为了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而颁布实施的一项国家政策。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确立了产教融合的框架与内涵,明确了在产教融合中政府引导、企业和学校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主体办学格局并赋予各相关主体的实施内容。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内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通过试点,在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从2019年起,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试点建设首批2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将各项改革任务压实下沉到各个地级城市,解决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适时启动第二批试点,将改革向全国推开,构建产教融合改革的“基本盘”。

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推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机制,汇集教育、智力、技术、管理等资本要素的融合,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各级地方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管理,贯彻落实解决制约地方经济、产业、教育和人才发展的问题,产教融合型城市应运而生。

三、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路径探索

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需以高规格推进谋划,加强部门联动,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起政府主导、职业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做好统筹规划,指导区域产业和教育发展规划、政策落实、资金使用、人才引用、平台搭建、产教融合项目开发等多方面的建设,科学实施人才梯次培养计划,全面提高育才精准度。

(一)做好顶层设计。产教融合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城市的顶层设计,注重产教融合型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建设,稳步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的每一部分。娄底市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1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娄底潇湘职业学院高等职业专科学校2所、双峰县职业中专、新化县职业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19所、涟钢技工学校、娄底技师学院等技工(师)学校3所、职业培训机构及乡镇农校110余家,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但对照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要求和娄底自身发展目标,全市教育发展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娄底市在教育设计规划中,一方面要规划好本市的教育结构,包括应用型本科、高职、职高、技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另一方面要规划好教育资源,立足服务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建立职教城或大学城,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以职教城(或大学城)为依托,加强与娄底经济开区的联系,建设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开发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建设在产业(链)之上,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高职院校要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方面争取政府的支持,以政府主导建立校企联动工作机制,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协调并处理好高等职业学校育人诉求和企业利润诉求之间的矛盾。产教融合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必须承担产教融合政策落地的职责,创建“产教融合型城市领导小组”,负责产教融合的综合、调研、规划、督查等具体工作,将产教融合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的绩效考评中。出台娄底市创建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架起娄底产教融合“四梁八柱”框架,为产教融合提供政策保障;设立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完善多元办学体系,用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娄底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三)构建产教融合链条。根据娄底市“十四五”发展纲要,建立“政府对接院校、院校对接企业”的双对接运行机制,促进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及院校内涵建设水平提升,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重点对接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生产实训实验基地,支持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把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纳入产业发展配套项目,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人才、教育、创新链条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定期公布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状况报告,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立足娄底市产业需求,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陶瓷、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紧缺的学科专业,加强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建设,积极支持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任务与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达到教中融产、产中融教的良性互动。娄底建成产教融合型城市路径探索

一是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围绕娄底市产业链,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需求信息传输通道,不断完善人才供给途径。人才链能够保证产业链条在技术上真正“落地”,促使产业链条由粗放型的低技能型向创新型高技能型转变,增加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产业活力,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产业链的发展则可以促进人才链的成长,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助力学生进一步发展。建立健全人才招聘、管评机制。灵活引进人才,对于高端人才,采用工资制、年薪制、安家费补助等多种刚柔并济的报酬方式,并定期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建设动态人才专家库和数据库,建立引进与退出机制,允许校企互聘互通。

二是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产业链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育链的发展,教育链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产业链进行有效匹配,能有效促进教学场景、教学资源、教学

提醒您:因为《娄底建成产教融合型城市路径探索》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娄底建成产教融合型城市路径探索》在线阅读地址:娄底建成产教融合型城市路径探索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