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绣出春天 绣出未来

时间:2023-08-16 04:24:40

绣出春天 绣出未来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24:40,全文字数:30140。

绣出春天 绣出未来

曹卫华

二月中旬的砚山,天气暖和起来,即便是夜晚也没一点寒意了。忙碌了一天的王陆芬终于绣完绣架上的作品,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幅作品,她倾注了无数心血。她给这幅作品题名为“高铁梦”。

这时的王陆芬,心情特别好。她从绣架边站起来,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她走出门来,站在夜色中伸展了一下僵硬的身体。月亮高悬在空中,清辉洒在朦朦胧胧的地上。明天要到北京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一些事情要做。王陆芬折回工作室,从衣架上取下一套设计精良、做工考究、绣色艳丽的彝族服装和头饰。她把服装和头饰展开,放在工作台上,用熨斗细心地熨平。这套服装和头饰,是她为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自己设计,亲手绣的。

接着,王陆芬把刚刚绣完的“高铁梦”从绣架上取下来,举在灯光下细细打量。蓝天白云下,一座生机勃勃的边疆城市坐落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片春意盎然的绿色原野上盛开着色彩红艳的三七花,一列高铁从画面中间的铁道上飞驰而过。满满的文山元素,满满的热情祈盼。这幅作品幅面不大,却特别精致,为完成这幅作品,王陆芬整整忙了一个月。

王陆芬把作品放在工作台上,小心翼翼地熨平。作品为横幅卷轴,王陆花给作品两边配上木柱,细心地卷起来,放进行李箱。

这次到北京参加人代会,王陆芬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一份议案,建议国家尽快修筑通往文山州州府所在地文山市的高铁,大力促进边疆城市的交通建?。为了更形象地传达议案内容,她绣制了“高铁梦”这幅作品,准备与议案一起带到北京,提交大会秘书处。

2014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在文山做水果生意的王陆芬和丈夫回到家已经九点半了。丈夫感觉特别累,洗漱完就睡下了。虽然王陆芬也感觉累,可她还不想睡,最近电视台在播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报道,她特别感兴趣。

王陆芬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的是乌蒙山区一位彝族妇女,通过开发彝族刺绣产品发家致富的报道,深深吸引了她。王陆芬一边洗脸洗脚,一边盯着电视屏幕,看得入迷。丈夫的鼾声从卧室里传来,王陆芬把电视音量调小,干脆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机面前。

电视节目播完了,王路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传统文化,原以为都是多么高深的东西,却没想到,她们从小穿在身上,戴在头上的彝族刺绣,就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王陆芬关掉电视,轻手轻脚地走进卧室,在丈夫身边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

王陆芬出生在文山州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白沙坡村小组。长岭街村是个民族杂居村,居住着壮、彝、苗等少数民族,而白沙坡村小组则是个彝族聚居村,全村一百八十四户,七百九十七人全是彝族。在白沙坡彝族人的传统观念中,姑娘是否心灵手巧,是否勤劳,就看她刺绣活好不好。王陆芬从小耳濡目染,爱上刺绣,她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向村里其他老人请教,八岁就刺绣,技艺超群。

深夜十二点多钟,王陆芬还在想心事。这些年,跟丈夫一起离开家乡到州上做水果生意,她一直没放弃刺绣,她把刺绣绷子带在身边,没事就拿出来绣一阵。十五岁那年,她的一幅绣品被人看中,花一百二十六元买走时,她是多么高兴啊!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王陆芬翻了个身,睡在身边的丈夫嘟哝了一句什么。王陆芬想想,干脆开了电灯,推了推丈夫,丈夫扒开她的手:“干什么!干什么!深更半夜的,不好好睡觉。”

王陆芬拍了他一巴掌:“你起来!起来!我有事要跟你商量。”丈夫不耐烦地嘟哝:“什么事不可以明天商量,非要深更半夜地把我叫醒?”

“大事!一件关乎我们未来幸福生活的大事!”

丈夫无奈地坐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睛:“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我想回村去开绣坊,组织村里的绣娘们一起创业。”

这事在王陆芬心里酝酿很久了,她担心丈夫抱怨她放着好好的水果生意不做,却要去做那种八字还没一撇,而且风险极大的事。

“你想做就去吧!”丈夫说,“水果生意我一个人可以打理。”

王陆芬没想到丈夫那么支持,那么爽快,便急切地说:“可我创业需要钱啊!”

“存折上有三十多万,是我们这几年做生意的全部积蓄,你给我留点做周转金,其余的你全部拿去。”

丈夫说得那么轻松,王陆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三十万,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那可能就是一家人将来的保障啊!如果被她败光了,那该怎么办?那年,女儿病重,家里没钱送她到大医院治疗,结果女儿夭折。如果当时有三十万,女儿就不会死,那么现在,女儿也该长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

丈夫那么支持自己,王陆芬内心充满感激,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王陆芬带着三十万元存款雄心勃勃地回到白沙坡村,老屋多年没人看管,显得有些破败,也没有一点烟火气。打开生锈的锁,推开两扇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王陆芬在门外稍稍站了一会,这才走进去,打开窗户。和煦的春风从窗户吹进来,穿过堂屋,破门而出。屋里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王陆芬脱掉外衣,挽起袖子,开始打扫老屋。

王陆芬花了三天时间才把老屋打扫干净。这些年在城里做生意,王陆芬也抽空绣了一些绣片,她把这些绣片挂在墙上,退后几步,左看右看,别提心情有多舒畅。

第二天,王陆芬就开始进村找人。要创业,她不能单打独斗,她要找到几个同伴一起干。村庄里静悄悄的,只偶尔看得见个别孩子和老人。王陆芬找村小组长打听了一下,她原来熟悉的几个好的绣娘都外出打工去了,王陆芬不死心,跟村小组长要了她们的电话,一个一个联系她们。大部分绣娘都婉言谢绝了王陆芬的邀请,有几个原来相处特别好的,劝王陆芬莫拿钱去打水漂。王陆芬不死心,在村里继续找,有一些不懂刺绣的,王陆芬也找来,她觉得只要她们愿意干,她可以教她们。本村的人找不够,她又到其他村去找,好不容易凑够十六个人,王陆芬带着她们,终于把她的华韵刺绣合作社成立起来了。

十六个绣娘,个个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她们照顾,没办法集中在一起,王陆芬就把活分派下去,让她们在家里做,她抽空去看一看。有的绣娘技术差,有的绣娘不认真,王陆芬性子急,抱怨她们几句,有的绣娘就撂下绷子,不愿再做,王陆芬赶紧向人家道歉。

开始王陆芬没经验,把过去的一些传统刺绣作为样品,让绣娘们照着绣。可绣出来,却卖不出去,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两个客户,人家来看一看,摇摇头走了。

有一天,一位客?艨赐晷迤罚?娉系囟酝趼椒宜担骸澳阏獠?凡恍校??咸琢耍?弥匦律杓啤!?/p>

重新设计?王陆芬心里咯噔了一下,传了几辈人的图案,还要重新设计?仔细想想,王陆芬有点开窍了。她找来一些参考资料,开始自己设计。可忙活了一个多月,按照她自己的设计绣出来的产品,还是没人要。这使王陆芬非常沮丧。她已经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干了那么长时间,一分钱收入没有,一些绣娘灰心了,想退出合作社。王陆芬急了,好不容易拉起来的这支队伍,如果散了,那她的创业也算完了。王陆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挨家挨户上门去说服她们,鼓励她们。

县领导知道了王陆芬的困难,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她,帮助她。

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专程来看望王陆

提醒您:因为《绣出春天 绣出未来》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绣出春天 绣出未来》在线阅读地址:绣出春天 绣出未来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