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时间:2023-08-16 03:48:44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3:48:44,全文字数:42885。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韦红 王翕哲

【内容摘要】?0?2?0?2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0?2?0?2“Z世代”青年 ?0?2中国观 ?0?2印尼大选 ?0?2人文交流

【作者简介】?0?2?0?2韦红,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授(武汉 ?0?2邮编:430079);王翕哲,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0?2邮编:430079)

【中图分类号】?0?2D822.234.2 ?0?2?0?2?0?2?0?2?0?2?0?2?0?2?0?2【文献标识码】?0?2A

【文章编号】?0?21006-1568-(2023)04-0037-21

【DOI编号】?0?210.13851/jki.gjzw.202304003

作为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以及东盟的“龙头”,印尼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印尼关系的走势不仅关系到两国外交战略目标的落实,而且在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上也具有重要影响。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既需要两国高层的引领推动,同时也需要双方普通民众的共同支持。为此,对印尼民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及各领域认知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界对印尼中国观的研究有多个视角。一是基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宏观视角进行分析。在中国与印尼两国建交、断交、复交的背景下,通过其对华官方称呼向“中国”(Tiongkok)转变、媒体对华表述由“竹幕国家”向开放国家转变、精英阶层对华看法由“中国威胁”向“中国机遇”转变这三个维度,可以得出冷战结束后印尼的中国观由负面向正面演变的结论。?0?2基于1991—2017年《罗盘报》(Kompas)、《雅加达邮报》(Jakarta Post)等主流报刊的对华报道,在复交初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个主要时间节点上,印尼主流社会对华认知经历了重塑、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调整以及在稳健的基础上日趋成熟的过程。?0?2二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特定人群的对华看法。中国学者针对15—34岁的印尼青年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印尼青年一代???现?杂衅?嫘院椭鞴坌裕?灾泄?椭泄?怂洳淮?忻飨缘幸猓??杂谌铡⒚馈⑴返暮酶懈?飨浴H欢?」苋绱耍?∧崆嗄耆远粤焦?叵档姆⒄褂胩嵘?窒嗟崩止鄣奶?取?0?2印尼学者的调查显示,外交官和国际关系学者总体上认可中国的强大国力,多数人认为中国将为印尼带来机遇;当然仍然有少数人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持怀疑态度。?0?2三是通过调查机构数据以及媒体报道分析印尼社会对华认知。基于2005—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PEW)的全球价值观调查数据,中国学者认为印尼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基本稳定,但受双边关系发展的影响亦有浮动。在微观层面,民众受教育层次越高,对中国的好感越强。?0?2基于2013年的涉华报道,印尼学者认为《罗盘报》对中国的看法相对客观、中立,在经济层面上对中国的积极和消极态度并存;虽然对中国的军事力量表示担忧,但仍倾向于将中国定义为印尼的朋友而非敌人,且涉华报道中意识形态色彩不浓。

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多种渠道对印尼各类人群及媒体的对华看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但部分研究存在资料过久、结论时效性不强的问题,难以反映当下印尼民众的真实对华印象;且那时接受访谈的青年人已步入中年,难以从其言论和态度中全面了解印尼当下青年一代的对华态度。此外,借助媒体及智库分析印尼整体对华认知,虽可对调查数据、报道倾向进行量化及定性归类,但仍无法得知不同人群对于中国形象的不同认知,且官方态度、精英群体的认知以及媒体的报道是否能反映普通民众真实的中国观仍有待探讨。对此,本文拟以特定年龄段、即“Z世代”印尼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该人群对相关议题的观点与态度以及在具体事务中所扮演角色来分析该人群的中国观。

作为继婴儿潮一代、“X世代”“Y世代”?0?2之后的新一代,“Z世代”青年逐渐在各国政坛及国际社会中崭露头角。“Z世代”的身份界定以出生年份为标准,国内外学者将其界定为出生于1995—2009年间的一代人。?0?2印尼中央统计局(Badan Pusat Statistik)界定“Z世代”为出生在1997—2012年的人群,至2020年,该人群在各世代中人数最多。?0?2其中,年龄15岁以上的“Z世代”青年总数达4 607.45万人,占印尼人口总数的约17%。?0?2鉴于印尼“Z世代”青年的人口规模、政治参与权以及民众情绪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等因素,“Z世代”青年如何看待中国,将会对中国与印尼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拟对该群体中国观进行研究,为促进两国民心相通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笔者在印尼泗水国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Surabaya)访学期间对该校印尼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0?2再辅以印尼智库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印尼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成果,拟对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加以分析、概括,并进一步探讨该人群中国观形成的深层原因和对中印尼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拟就完善中国在印尼“Z世代”青年群体中的形象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印尼“Z世代”青年对华印象及态度

本文所探讨的“中国观”指个人或集团基于一定立场和角度形成的对华认知、理解或判断的总和,它通过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体现出来。?0?2依此定义,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利益诉求以及对印尼国内政治、周边地区形势等因素的思考,对印尼政府对华政策、中印尼关系与实现自身利益之间的关联进行解读,进而在各领域内形成的总体对华认知。这一定义强调中国观的“系统”“总和”“整体”等特征。因此,把握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需对该人群在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内的总体对华态度和印象加以分析和概括。(一)文化层面对华印象及态度

第一,“Z世代”青年认可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的优秀品质。印尼科学院(Lembaga Ilmu Pengetahuan Indonesia, LIPI)就国民对华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印尼“Z世代”青年同印尼?人、中国文化的接触程度更为紧密,中国文化在该人群中的传播有所增强。?0?2与之相似,在道德层面,曾有印尼学生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印尼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0?2基于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印尼学

提醒您:因为《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在线阅读地址: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