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呈现

时间:2023-04-12 07:19:59

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呈现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7:19:59,全文字数:15494。

□ 李秀文

受乡村社会表达需求的影响,短视频在乡村地区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与巨大的实践空间,以低廉的技术门槛与参与成本、社交式的分享互动等特点为乡村主体搭建了一个广泛的创作平台,充分调动起了乡村主体对短视频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众多乡村主体主动投身于短视频平台,记录生活日常,演绎乡土风情。由此,凭着独特审美风格的乡村短视频一跃成为记录和书写乡村建设的重要媒介,成为传播乡村文化、展现乡村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乡村短视频的蓬勃发展

乡村短视频现状。近年来,乡村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使得乡村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数字化乡村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目前,大量乡村主体和返乡群体参与到短视频的创作中,乡村题材短视频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抖音平台推出“新农人计划”,宣称投入总计12亿的流量资源来扶持平台上的“三农”创作者,激发了更多人加入到乡村短视频的创作浪潮中。另外,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之下,针对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创作者,平台也会给予优先培训、流量加成等倾斜力度,这也是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和共同富裕的深切回应,带动了全国各地区的主体参与短视频实践。2021年抖音平台再次推出“新农人计划2021”,以各种各样的“充电奖励”鼓励更多贫困地区的主体加入到短视频创作的队伍中。《2021抖音“三农”数据报告》显示,抖音上“三农”相关视频日均播放超过42亿次,其中乡村生活、乡村美食和“三农”电商在最受欢迎的乡村短视频中排名前三。2022年越来越多的乡村主体涌入短视频领域,以新媒体为“新农具”,数字内容为“新农资”,网络空间为“新农田”,成为“数字农人”,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与弘扬乡村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短视频内容呈现。相较于传统媒体中的新闻叙事,作为新媒介的短视频以独特的在场感和沉浸感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使得乡村空间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乡村短视频平凡朴素、充满乡土气息的内容呈现,为受众塑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种具有乡土底蕴的视频内容已演化为勾连受众记忆的桥梁,通过生动可视的叙事方式重塑受众的乡村记忆。

一、视频内容多元发展。与一般短视频作品相比,乡村短视频主要围绕乡村中的人、景、物,具有独特的乡村文化基因,在凸显内容的差异性、吸引观看群体方面存在独特的优势,因而能够从短视频洪流中脱颖而出。随着拍摄经验的渐趋成熟,乡村短视频内容从简单的风景记录也趋于多元化,大体分为乡村地理风景类短视频、乡村特色美食类短视频和乡村趣味情景剧类短视频三大类。尽管存在具体的视频内容分类,但这些作品的创作表达都基于真实质朴的乡村环境和乡村文化,丰富的题材内容饱含乡村原生态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向社会大众传递出淳朴祥和的生活面貌。其中,以乡村美食类题材的短视频创作尤为突出,这类题材的短视频内容主要围绕当地乡村美食制作的各个环节展开,甚至详细到前期的耕作收获、食材的备选等。以第一现场的镜头记录下乡村美食从无到有的真实过程,将真实的乡村美食图景呈现在受众面前,让受众通过“云参与”的方式体验乡村美食制作。

二、视频时长大幅增加。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多数乡村短视频几乎都取景于乡村自然环境,以此展现乡村真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风貌,例如自家小院、田野地间、山林小溪等具有乡村特征的场地。起初,由于拍摄经验不足,乡村短视频时长一般都比较短,多在三分钟左右,视频内容也浅显直白,但随着内容的深耕和细化,拍摄手法愈发成熟,许多乡村短视频创作者开始突破取景对时长的限制,视频的拍摄时长明显增加。以乡村短视频的头部账号“蜀中桃子姐”为例,其转型为美食类短视频创作后,视频时长多在5分钟左右。转型后的视频内容具有别样烟火气,不仅有乡村美食的制作分享,也流露出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吸引了更多的粉丝群体,甚至受到央视点名称赞。视频时长的转变和内容的细化,使“桃子姐”迅速跻身于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创作的佼佼者,与粉丝群体形成较强的黏性,不断扩大视频的影响力。

三、内容叙事以方言为主。方言看似只是语言,实际上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文化记忆。当方言在耳畔响起,家乡的山水、草木、美食等也会随之浮现在脑海中。在乡村短视频的叙事中,大部分创作者区别于城市表达,选择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自我介绍或内容叙述,一方面是为追求内容的真实呈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主要受众是在外务工的农民群体和迁移城市生活的居民,方言表达有助于拉近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方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符号,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情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迅速将信息以声音特效的方式传播给受众,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视频所传递的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建立起内在的情感联系。

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

不同于“技术流”和“时尚流”的短视频,乡村短视频通常不会选择宏大的叙事表达方式,不会过度追求特效技术,而是一改对潮流的追随,从而成为短视频的一股清流。乡村短视频借助乡村符号和文本语言,用普通人的内部视角将乡村日常生活影像化,通过独特的乡村元素和朴实叙事呈现乡村文化。

叙事影像真实。短视频是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凭借天然的真实性和沉浸感在现代影像传播中取得一席之地。早期影像叙事更强调美感和特效剪辑,讲究镜头的景别、景深、构图等画面美感,追求镜头剪辑的特效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和短视频技术的简化,乡村主体将农村主流叙事和形象建构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从视频的“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打破了早期影像叙事中被表述与被建构的“他者”乡村形象。在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下,乡村短视频依托于空间地理属性赋予的特定创作情境,真实形象地记录着乡村的人文地理。乡村短视频的真实性并非只表现在用镜头对现实生活事物单向度的记录层面,创作者还常常将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投射在视频内容中。对于乡村短视频创作者而言,真实的影像与情感能够建立起连接受众群体的桥梁,摆脱短视频表达的空虚;对于受众而言,真实的叙事影像更容易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实现融合与共情。以乡村短视频代表者“农村四哥”为例,其视频内容虽然没有电影般的故事情节,却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呈现,具有淳朴的情感色彩与勤劳的生活认知,受众也可以透过他的短视频了解着新时代变化下乡村民众对乡村生活的坚守与热爱。

叙事元素聚焦。正如其名,聚焦乡村元素、根植乡土气息是乡村短视频最显著的特征,其叙事元素无一例外,全部围绕乡村中的人、事、物和景。视频镜头展露的不是乡村的封闭、落后与贫穷,而是聚焦于日常化、接地气的乡村景象:乡村民众不受城市生活那般快节奏的裹挟,自由自在地进行着乡间的休闲娱乐,构成惬意舒适的乡村生活;或是勤恳地在田间劳作实践,以朴素的作风塑造着踏实勤劳的淳朴形象;亦或是热情地宣传着乡村景色和乡村特色产物,为乡村经济建设添砖加瓦。这种贴近生活情景又符合田园想象的叙事元素备受受众的青睐,满足了受众对“诗和远方”和“人间烟火”的审美需求。尽管内容质量方面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满是乡村元素的乡村短视频是乡村实践的生动表达。从自然的乡村景物到淳厚亲切的乡音乡情,都遵循着乡村逻辑,散发出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呈现

提醒您:因为《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呈现》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呈现》在线阅读地址:乡村短视频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呈现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