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论术语语义的“不可译性”<br/>——以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为例

时间:2023-04-12 06:43:53

论术语语义的“不可译性”<br/>——以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为例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43:53,全文字数:24537。

论术语语义的“不可译性”<br/>——以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为例

张莉莉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山东威海 264200)

近年来,中国香氛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香氛产品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智研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香水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研究报告》[1]显示,目前国际品牌在我国香水市场中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引进国外香氛产品的过程中,翻译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消费者需要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产品的香气特征。在香氛制品领域,有一套常用的术语来描述常见的香调和香气特征。这些术语用于指称描述香氛制品的香气特征的概念,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描述性香氛术语”。国际日用香料协会发布的《国际日用香料协会香料成分术语表》[2]中就公布了近三千种香料成分以及每种香料成分所对应的三个描述性术语。然而,香味是抽象的,而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生活的消费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嗅觉体验,所谓“千人千香”,这大大增加了描述性香氛术语翻译的难度。在翻译中,源语中描述性香氛术语的语义不一定能够被完全译出。

鉴于此,本研究从8个香氛品牌的法语和汉语官方网站提供的双语平行文本中提取双语术语,分析法汉术语的语义对应情况,总结术语语义“不可译性”的表现和原因,为译者提供参考,帮助译者有针对性地解决描述性香氛术语语义翻译的难题,从而保障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1 术语语义“不可译”的理据分析

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译者“在新的文化背景中重现原文信息”[3]。卡特福德(Catford)认为,“源语文本或单位或多或少是可译的,而不是绝对可译或不可译……可译性限度有两种情况,一为语言的不可译性,二为文化的不可译性”[4]。也就是说,原文信息的可译性是有限度的,源语和译入语语言本身的差异以及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翻译不能完全对等的主要原因。卡特福德同时认为,“在现实的翻译实践中没有必要严格区分是语言不可译还是文化不可译”[5],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借助语言来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传承,社会成员依赖语言来学习和思考文化[6],不可译性必然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并且是由语言现象本身的差异体现的。

自欧根·维斯特(Eugen Wüster)奠定现代术语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来,术语与概念之间的“双向单一性”(bi-univocité)就成为术语工作者追求的一种理想境地[7]。“双向单一性”意味着对于某个术语,有且仅有一个概念与之对应;反之,对于某个概念,有且仅有一个术语与之对应。然而,语言的实际应用十分复杂,在单一语境下使用术语指称概念,常见存在几个同义术语的情况,这种情况叫作语内同义(synonymie intralinguale)。在双语语境下,指称同一概念的所有双语术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叫作语际对等(équivalence interlinguale)。单一语境下可能存在同义术语,双语语境下可能存在多个对等术语,这说明术语及其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不是总能实现,所以双向单一性才会被认为是理想境地。此外,还存在另外两种更复杂的情况:单语同义术语之间的语义不完全相同,双语对等术语之间的语义也不完全相同。

帕维尔(Pavel)和诺莱(Nolet)[8]明确区分了三类同义:绝对同义(synonyme absolu)、部分同义(synonyme partiel)和伪同义(pseudo-synonyme)。“绝对同义”指几个术语的语义相近,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可以互相替换;“部分同义”指几个术语的语义部分重合,但由于其应用背景不同,所以不能互相替换;“伪同义”指几个术语所描述的概念不相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同义,但由于误解而被看成了同义词。

上述对语内同义术语的分类促使我们审视语际对等术语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使用译入语翻译源语术语的原则之一是找到其对等术语,例如,法国文化部法语语言丰富委员会(Commission d’enrichissement de la langue fran?0?4aise)发布新术语的平台France Terme就将找到与某个外语术语对等的法语术语列为其基本职能之一。什么是术语学意义上的“对等术语”呢?国际标准化组织明确规定,“对等”是指“在不同语言中指称同一概念的词之间的关系”[9],据此可以推断,命名同一概念的法、汉双语术语之间的关系理论上看来应该是对等的,它们互为对等术语。反之,对等术语所命名的概念应该是同一的,而且这一点应该从术语的语义上体现出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双语对等术语之间不一定总是一对一的关系,当存在语内同义术语时,双语对等术语之间可能会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而语内同义又可能是部分同义或伪同义,导致双语对等只是部分对等或伪对等。由此可以推断,术语翻译是存在不可译性的。

下面将以描述性香氛术语为例,从分析单一语境下同义术语的语义差异和命名同一概念的双语术语之间的语义差异入手,论证术语翻译无法实现语义完全对等的事实,继而得出术语翻译存在不可译性的结论,并尝试探求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中存在不可译性的原因。

2 同义术语之间、对等术语之间的语义差异

2.1 “描述性香氛术语”的界定

术语是特定领域使用的特殊词汇,一切术语工作的展开都以界定研究领域为前提。本研究中的所有术语均涉及香氛制品领域,国内对于该领域尚无明确界定,在法语中,用于指称这一领域的术语是parfumerie。Parfumerie是一个多义词,它可以指称以下四种概念:①香氛、化妆品生产和贸易;②销售香氛和化妆品的店铺;③所有香氛和化妆品制品[10];④香膏、香皂、化妆品、芳香油等各类产品的生产地和销售地①[11]。这是四种不同的领域,每种领域下又可以划分不同的子领域。

本研究中的术语涉及“所有香氛和化妆品制品”这一领域内的“所有香氛制品”这一子领域。“所有香氛制品”子领域的术语类型有以下几种:指称香氛制品概念的术语(如香水、香精、古龙水等),指称气味概念的术语(如香气、气味、香调等),指称产品性能的术语(如持久度、扩散度、浓度等),指称香气特征的术语(如花香调、麝香调、清新、甜等)。本文选取了“指称香气特征的术语”这一分支展开分析,结合括号中的例子不难看出,这部分术语主要用于指称描述香氛制品的香气特征的概念。为方便使用,本文将这类术语命名为“描述性香氛术语”。

2.2 法汉双语语料库和术语提取过程

本文所涉及的术语选自自建的法汉双语语料库。语料库中的法、汉平行文本分别来自8个香氛品牌的法语和汉语官方网站,这8个品牌是:香奈儿(Chanel)、迪奥(Dior)、蒂普提克(Dyptique)、古驰(Gucci)、娇兰(Guerlain)、爱马仕(Hermès)、祖玛珑(Jo Malone)、卢丹氏(Serge Luten)。语料库中的法汉词汇总数约为22万。

由于语料库较小,且从平行文本中提取法语描述性香氛术语及其对应的汉语术语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因此采取了手动提取的方式。举例见表1。<

提醒您:因为《论术语语义的“不可译性”<br/>——以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为例》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论术语语义的“不可译性”<br/>——以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为例》在线阅读地址:论术语语义的“不可译性”<br/>——以描述性香氛术语的法汉翻译为例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