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时间:2023-04-12 06:13:47

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13:47,全文字数:39198。

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王一娟 俞良早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即敢于公开承认党自身的错误,同这种错误作斗争,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党始终前进在正确的政治路线上。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温列宁的思想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列宁领导俄共(布)自我革命的实践

(一)列宁领导党同“革命空谈”进行坚决的斗争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苏维埃政权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问题上,俄共(布)内有的人散布“革命空谈”,反对签订和约。列宁对此进行了坚决斗争,这是列宁领导俄共(布)进行自我革命的一次重要尝试。

1918年1月至3月,苏俄正值革命胜利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仍在弥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面临着被攻击和被颠覆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着眼于摆脱帝国主义攻击和巩固政权的目的,派出代表团同德国代表团谈判,力求签订和约,退出战争,赢得喘息机会。此时俄共(布)出现了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他们主张继续同德国帝国主义进行战争,以战争支持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这是一种左倾思潮。列宁领导俄共(布)对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左倾”思潮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如列宁写作《论革命空谈》《论疥疮》《沉痛的但是必要的教训》等文章,领导党中央先后于1918年2月17日、2月18日、2月23日举行会议,强调必须签订和约并批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的思想错误。列宁指出:“主张在1918年2月进行革命战争的‘口号’是一句毫无内容的空话,没有一点现实的、客观的根据。感情用事,一厢情愿,怒气冲冲,愤愤不平,就是这个口号在目前的唯一内容。而仅有这种内容的口号就叫作革命空谈。”〔1〕显然列宁把“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的主张称为“革命空谈”,是对左倾思潮的深刻的、严厉的批判。他还指出,“革命空谈”的危害性在于有利于德国帝国主义对苏维埃政权发动攻击,使苏俄无产阶级的事业遭致失败。

同时,着眼于透彻说明“左派共产主义者”“革命空谈”的危害性,列宁对其多种“托词”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左派共产主义者”最具迷惑性的“托词”是,签订这一和约“是一种耻辱,是对拉脱维亚、波兰、库尔兰和立陶宛的背叛”。〔2〕他们力图以此为借口,反对和约的签订。列宁却认为这种貌似国际主义的论据表明“左派共产主义者”已落入了俄国资产阶级的圈套(俄国资产阶级正是以这样的理由反对签订和约的)。列宁说:“这种论据是资产阶级有意要把俄国布尔什维克拖进去的圈套,而一部分布尔什维克却由于喜欢空谈无意中陷入了这个圈套。”〔3〕可以看出,“左派”一味地附和俄国资产阶级的观点,殊不知这正是俄国资产阶级乐于看到的局面,因为他们知道,继续同德国进行战争,将有极大可能颠覆苏维埃政权并使政权重新回到资产阶级手中。与此同时,英、法两国资产阶级也赞同俄国继续对德作战,其野心昭然若揭。他们就是希望利用战争牵制住德国的兵力,同时削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破坏无产阶级革命。列宁指出:“英法资产阶级给我们设了一个圈套:亲爱的,你们现在去打吧,我们会因此获得很大的好处。德国人会掠夺你们,在东方‘赚足了’,在西方就会廉价出让,顺便又可以使苏维埃政权垮台……打吧,亲爱的‘同盟者’布尔什维克,我们会援助你们的!”〔4〕可见,列宁清楚地看到俄国的真实处境和进行革命空谈的危害性,即它不仅不会使苏俄摆脱战争,反而令苏维埃政权继续遭受德国帝国主义的奴役,置它于水火之中。如列宁所说:“如果我们拒绝签订向我们提出的和约,那么‘最严重的失败将迫使俄国缔结更加不利的单独和约’。事实证明情况更坏,……谁要反对立刻签订即使是极端苛刻的和约,谁就是在断送苏维埃政权。”〔5〕因此,“必须反对革命空谈,一定要反对革命空谈”〔6〕。

由于列宁的不懈努力,俄共(布)内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3月3日同德国签订和约,退出了战争。这意味着列宁在此问题上赢得了同“左倾”错误作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列宁指出了“左派”错误的危害性,指明了他们犯错误的原因,主张坚决地同这一错误作斗争,并且领导党努力地进行了实践。可以说,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后进行“自我革命”的一次重要的尝试。它表明自我革命的含义在于党要敢于同党内的各种错误作斗争,而不管这种错误是思想上的还是实践中的。开展党内斗争,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才能确保党的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列宁就工会作用大争论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检讨

苏俄国内战争刚结束时,俄共(布)内就工会的作用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并且在争论的过程中党内出现了几个有着各自纲领的政治派别。列宁认为这是一种耽误党的工作的“奢侈行为”,是“破坏党的统一”的行为,以后决不能再发生。这也是列宁领导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一个事例。

1920年11月2日至6日,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上提出必须改变工会工作的方法,即用民主的方法代替行政命令的军事方法,以适应和平建设任务的需要。然而托洛茨基却反对在工会工作中采用新的工作方法。他提出了“整刷”工会的口号,要求“拧紧螺母”和立即实现“工会国家化”。他的意思是,需要对工会进行整顿,把善于按军事命令行事的干部调到工会工作,强化工会工作中的行政命令管理方式,并且用工会取代苏维埃政权管理经济的职能,认为以后国家政权将不再管理经济工作。如果按照他的主张实施,势必导致工会性质的改变,并大大削弱苏维埃政权的职能、作用和组织力量。因此俄共(布)全党上下围绕工会的性质和作用问题展开了争论和讨论。这时,党内形成了“托洛茨基派”“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缓冲集团”“诺根派”“梁赞诺夫派”“伊格纳托夫派”等有着自己纲领的政治派别。他们各自举行会议,阐述自己的纲领和主张,并且各自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和传播各自的纲领和主张。鉴于这种局面,鉴于各种政治派别思想上、政治上的错误,列宁写作《论工会、目前局势和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党内危机》《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等文章,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斗争。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的决议》,重申党关于工会作用和任务的正确观点,使这场沸沸扬扬的争论落下帷幕。争论结束后,列宁进行了深刻反省,指出这场党内辩论和争论是一种浪费时间、耽误党的工作的“奢侈行为”,是一种危害党的思想统一和行动统一的错误行为。

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工会问题的辩论“这种奢侈行为确实是完全不能容许的;我们进行这场辩论,无疑是犯了错误,我们没有认识到,我们在这场辩论中把根据客观条件不应占首要地位的问题,放到了首要地位;我们搞起这种奢侈行为,却没有认识到,我们因此而大大转移了对紧要的、严重的、迫在眉睫的危机问题的注意力”〔7〕。在列宁看来,当时的党正在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正面临歉收、经济破坏和军队复员等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种最艰难的情况下,党内不应该浪费时间去讨论和争论那些无意义的问题,而应聚焦党

提醒您:因为《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在线阅读地址: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上一篇:声 明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