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

时间:2023-04-12 02:38:28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2:38:28,全文字数:14973。

胡雨薇

(慈溪市横河镇人民政府,浙江 宁波 315300)

在政策外在推力和单位内部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强化内部管控手段,为实现单位可持续运行和进一步履行社会职能提供助推力。但是在看到进步和成果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所面对的挑战也值得关注,起步相对晚、信息运用的广度深度不够、财务信息使用者需求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有待深挖等。因此,不断提升数字化运行水平是迫切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要以财务为切入口,运用平台数据管理帮助其站在全局角度创造价值、提升效益。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将财务会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重新梳理整合,从而构建起一个集付款审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决策控制、风险管理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单位管理提供财务数据支撑,不仅能显著提高财务管理运行水平,也能助力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职能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制度,这是财务信息化的政策依据,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设,才能保障财务信息化有章可依;第二,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双手抓,这是财务信息化的落脚点,只有开发适合单位发展的软件并保证正常化运行,才能脚踏实地地推动财务信息化工作可操作化;第三,推进人才队伍传帮带,这是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基石,人才是财务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没有人才队伍的建设,财务信息化无法落地推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对财务工作及时、准确、有效的要求愈发严格,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需要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中单位财务管控差、资金效率使用低、财务成本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以信息化转型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数字化改革,以期主动适应新技术、新要求对企业战略和经营的创新要求,明晰社会责任,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引领作用,其重要意义表现如下。

第一,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通过财务信息化构建完善,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薪资管理、会计核算、报表管理等在内的财务行为有了统一的管理方式和约束规范。从预算填报到业务发起支付申请,再到付款入账生成报表,系统提供了可视化可追踪可控制的“有痕”平台,不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务人员的日常数据录入和分析工作,也便捷了信息采集分析和报表编制,为节约财务时间成本打下基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周转效率,降低单位整体运营成本。

第二,信息共享、业财一体。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体,其主要资源可以分为人力、物力、财力。传统财务模式下,无论是部门内还是部门间,信息都无法充分实现实时共享,各类信息以纸质资料形式存放在各部门内,数据的不及时更新和非动态管理,让单位管理中产生了很多“内耗”,有时甚至因为信息数据不对称导致严重后果。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以财力为切入口,通过资金链串联起各部门,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和动态化管理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内控、防范风险。为加强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范廉政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部控制管理刻不容缓。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数字信息基础,不仅方便了内部控制有数据支撑,也推动着单位内部控制从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转变。通过系统中权限和审批流程预设,内部控制更加全面高效,各类业务活动在流程推进过程中在系统上留下痕迹,有助于防范和控制风险发生,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起到正向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业务量大,水平参差不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前期规划设计混乱,信息系统多而不兼容,业财融合度差,缺乏综合型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等方面。

(一)设计规划不足,缺乏长远考量

第一,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只流于追求表面化而忽略了实际开展落实,形式重于实质,规划设计可操作性差;有的单位领导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操作层工作人员缺乏内驱力而时有畏难抵触情绪不愿改变,使信息化建设只维持在顶层设计,实际规划推进缓慢;有的单位对财务管理重视和认识不足,认为财务信息化就是财务电算化,业务配合差,导致财务部门没有权限扩大信息化建设范围,财务信息化规划仅限于财务部门内,无法向纵深化开展。第二,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考量规划不足。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有的单位盲目短视,仅从当前需求出发,着眼于短期效果,未考虑中长期发展,导致信息化方向不明确,规划设计缺乏未来适应性。第三,信息化规划调研广度深度不足。财务信息化几乎涉及单位各岗位,前期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需求调研,但有的单位或者部门在前期调研中可能存在只调研关键环节岗位,导致调研宽度不足无法全面涵盖业务,或是只调研表面现象和个案,调研的深度不足无法触及业务实质。

(二)软件技术滞后,缺乏联动管理

相对于企业财务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软件技术明显滞后,起步晚、经费不足、缺乏管理限制了其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横向而言,财务部门内部因为职能分工不同存在着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付款管理、报表分析等系统,这些系统的分散非联动使用,提升了信息获取工作量和出错率,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纵向而言,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有独立系统,而且这些系统也不相互关联、实时联动,这导致信息传输效率低下,影响信息使用体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单位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产生决策风险,阻碍单位工作开展。

(三)业财融合欠缺,缺乏互联共享

业财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业务和财务两方通过数据实时共享来共同参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源有效配置、决策科学制定、风险有效防控的新型管理方式。但是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常常只关注业务完成绩效而忽略成本控制,财务部门则倾向于事后核算控制,对业务在财务管理知识方面的指导不足,导致融合效率低下,财务数据无法实时反映最新的业务情况,业财管理难以融合,各部门积极性均受到打击。另外,由于财务和业务职责制定相对独立,在绩效考核时,他们的考核也是相对独立的,并未对业财融合的成效进行统一的考量,故在单位层面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利益整体性也可能出现冲突,互联共享缺乏一致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

(四)信息人才不足,缺乏理念能力

在传统政府会计管理模式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处理相对简单,对于财务分析的要求相对粗浅,财务人员定位更倾向于付款记账。但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对财务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工作重点逐步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但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不管是主观态度还是实际信息化工作能力都亟待改进。复合型信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财务账务处理能力,更需要兼顾计算机处理能力

提醒您: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在线阅读地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