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小故事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及策略

时间:2023-04-12 01:38:15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及策略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1:38:15,全文字数:13237。

韩鹏 山东省潍坊市国有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开展经营工作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特殊的社会企业类型,其资金大部分或主要由国家出资,其资金和主要权益都归于国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改变,在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启程的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各项重大改革政策不断出台,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大部分国有企业开始逐渐由国有控制向多元控股经营过渡,其中,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取得了新的成就,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数量也日益增加,国有企业改制改革逐步推进,并开展多元化经营,政企分开改革稳步向前。这些举措既有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可以巩固其领导地位,提升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灵活性。

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必须及时化解和处理,包括储备资产改革工程、产权改制过程和经营方式创新改革等,这都是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要研究课题。唯有全面推进企业经营,持续探索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全面有序的发展[1]。

对国有企业而言,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变动,经济改革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必须做好基建工作,以巩固企业的发展基础。其中,经营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日常管理的关键组成内容。国有企业可通过全方位调查与深入研究国有企业资产,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对资产进行全面统筹监管和治理,为国有企业改制的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保证和动力支持。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最有力的基础——企业的财力支持,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将资本运营作为长期战略发展的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开展全面布局,任何一个阶段都必须通过资本实现运营,企业也必须采取并购整合的手段调整企业结构等,保证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良性增长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国有企业必须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探索科学的资金运作模式和办法,才能全面深化改革,向着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继续前进。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风险的表现和产生原因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积极探索资本运作、融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为实践经验不足,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与融资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风险。

(一)决策风险

国有企业多实行由上至下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上层领导及管理层的管理意志对下层调控具有垄断式影响,因此,管理层的管理前瞻性极为重要。因为相关人员综合能力存在差异,对于权力的分配存在失衡情况,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决策时经常因为受个人意志影响,没有全面开展集体决策,不利于国有企业运营效能的提升,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2]。

(二)管理风险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和融资管理均需要加强管理。由于资本运作的多样化,国有企业必须在经营中依据企业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统筹考虑,选用委托、兼并、收购、增发等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但是,国有企业受制度束缚,模式相对固化、简单,造成资本运作通常倾向于并购重组模式。该模式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大和价值提升。

(三)流动风险

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中绝非一成不变的,在资本运作与融资管理中,国有企业应对资本运作进行科学、系统的动态管控。由于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不够科学,股票投资权重偏低,企业债务融资权重偏高,给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框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并易造成偿债风险,增加了国有企业的流动风险。

(四)整合风险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管理还存在整合风险。国有企业上层管理者与下层管理者存在权力断层与垄断。国有企业在决策时缺少专业团队的指导,决策完全由上层意志决定。但管理层对基层的工作流程并不了解,容易与下级在运营环境、管理模式方面产生方向上的冲突,双方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不利于国有企业资本整合优势的发挥。同时,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和融资管理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也会带来更多风险,例如成本风险、审计风险等[3]。

造成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管理存在诸多风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对资本运作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决策缺少规划性。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应强化科学决策,重视战略规划设计,从战略角度统筹安排与实施资本运作与融资管理,确保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与融资管理时应注重理念创新,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国有企业对于融资管理模式多元化的探索较为保守,对于风险防控、监督机制的实施流于形式,难以提升融资配置管理效能。

三、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风险

(一)融资过程不规范

一是财政兜底问题突出。近年来,由于行政审核过程烦琐,一些投资领域的国有企业经常受到“政企不分”的干扰,常常错失了投资机会,有些甚至超额投资,导致资本损失。

二是国有企业投资不能以企业项目未来的利润作抵押,而是单纯通过财政平台。国有企业在投融资流程中往往无法成为真正的投融资主体,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投融资目标。

三是产生了不合理的资金回报率。因为国有企业效益低下、资产负债率过大,在投融资流程中往往可以设置不合理的最低回报率,以确保投资银行的最大收益。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及策略

(二)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

一是商业银行必须减少贷款额度。由于目前商业银行面对的市场压力非常大,且我国的货币政策已趋紧,银行基于对融资安全的考量,要审慎发放贷款。

二是国有企业可质押的资产必须减少。一般国有企业以可用于质押的资产为土地,但由于土地的申请程序较为烦琐,贷款额度又极为有限,导致可用于国有企业质押的土地资金越来越少。因此,国有企业筹资困难必然会使筹资成本提高,甚至陷入筹资难度加大和资金成本提高的恶性循环。

(三)盲目推行新型融资模式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引入了各种新型融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

一是触犯了新兴投融资的底线。一些新兴投融资方式的基本理念是利益共享、经营风险共担,但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并不能体现出来,导致项目由股权投资逐渐演变成了债权投资。

二是照搬了外国的管理模式。很多新型融资方式并非在我国形成,且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外国企业不同,但很多国有企业只懂得盲目复制。在错误引进的新型融资流程中,往往由于企业没有技术人员或者缺少管理人员等原因,新的模式只是个半成品,甚至直接简化为业务流程处理。这些错误的方式不仅没能对国有企业的融资产生促进作用,使之陷入更深的泥沼。

四、应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困难和资金风险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有资本投资金融平台企业不满足于资金资源,而是利用资本管理手段和金融杠杆逐

提醒您:因为《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及策略》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及策略》在线阅读地址: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及策略

12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