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四、中西美学比较:方法、内容、意义

书籍名:《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作者:张法
推荐阅读: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txt下载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笔趣阁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顶点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快眼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四、中西美学比较:方法、内容、意义,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中西美学比较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题目。本书将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来研究中西美学各自的特色。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最鲜明地反映出该文化的特质。从中西文化精神来看具体的美学问题,会更容易弄清楚,对同一问题,为什么中国这么讲,西方那么讲。这样既能把握具体问题的文化意蕴,又能清楚文化精神是怎样暗中制约着美学面貌的。

从文化精神研究中西美学,决定了研究的范围。中国美学是指辛亥革命前的美学,只有把范围限制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大规模冲撞和融合之前,才能从一个比较纯粹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西方美学却必须包括西方现代美学。只有包括西方现代文化,才能从一个全面的角度研究西方文化和西方美学。中西文化内部又各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流派。在总结文化精神时必须充分注意这些差异。在中国,就时代而言,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各有差异;就思想而言,李泽厚先生提出儒、道、释、屈四大主干,成复旺先生提出了以李贽思想为核心的晚明浪漫潮流的重要性。中国文化中的差异最重要的不是时代的差异,而是思想流派的差异。一个特征要被说成是文化的特征,只有各派从最根本上都这么看,方能认为是文化特征。在西方,就思想而言,可基本分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就时代而言,有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后现代。与中国相反,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最重要的是时代的差异,一个特征要说成是文化的特征,只有各个时代都是如此,方有说服力。因此,在中西比较中,也注意中国的时代差异,但更强调流派差异;也注意西方的流派差异,但更重要的在于时代差异。中国的流派有五,五又可以简化为三,儒和屈合为儒,道和释合为道,为儒、道、晚明思潮。晚明思潮的兴起主要在明代,且又没有完全成熟,除了在一些相关的专题中有所涉及外,很多时候是可忽略的,因而简略地说,中国文化和美学的特征主要是由儒、道互补构成的。西方的时代有五,五也可以简为三,古代和中古合为古代,现代和后现代合为现代,在有些问题上,中世纪和后现代的特征是很突出的,须专讲;一般地说,只要把握住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内在共同点,就算把握住了西方文化的特征。

中西文化精神暗渗于中西美学中但又不能代替美学,中西美学又有自己的套路。中西美学比较首先是探讨中西美学各重大问题(以命题和概念表现出来)的特色和关联,然后寻求决定这些相关问题异同的中西美学的整体结构,最后寻求决定中西美学体系何以竟是这样的文化范式。这是一条研究的路线,当用专著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达出来时,就反过来,由文化范式到美学的整体结构,再到美学的具体问题。从美学的具体问题、美学体系、文化精神这相互关联的三层中来探讨中西美学的特色,就会在认清中西美学这两种不同范式的封闭、固定结构的同时,把它们置于一种开放的、可变动的场地之中,一比较,各自结构的建构性(construction)就突出来了,同时结构的可解构性(deconstruction)也显出来了。另一方面,当我们把中西美学的范式凸现出来的同时,我们自身的一套或模糊或清晰的美学结构的建构性和可解构性也就暴露出来了。这一结果必然产生一种愿望,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融合。这往往用一个通俗的说法来表达,即寻求横跨不同范式之间的共同规律。在现代的意义上,不是说已有一个普遍规律客观地存在于某处,只等我们去寻找。美学作为人文科学,是一套符号系统,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它是人的实践的创造性结果。因此,更高层次的融合,只是对迄今为止的历史作一次暂时的总结,创造出一套既符合人类从古至今的审美实践,又能代表人类审美的发展方向,而且能根据未来的发展不断自我调节和自我否定的美学理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7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8月上半月刊·红版 2020年8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9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