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中国的儒学统治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中国的儒学统治

朱熹学说向北发展

书籍名:《中国的儒学统治》    作者:刘绪贻
推荐阅读:中国的儒学统治txt下载 中国的儒学统治笔趣阁 中国的儒学统治顶点 中国的儒学统治快眼 中国的儒学统治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中国的儒学统治》朱熹学说向北发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如上所述,宋钦宗(1126—1127)统治时期,宋王朝被金人驱赶至长江以南。如同西晋末年,大多数士或儒生随皇室南渡,道学因此也由北向南。中国北部则落入由金人所建立的金朝的统治之下,直至1234年,为元(1206—1368)所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部落蒙古建立的。像所有其他前后征服并统治中国的游牧部落那样,元朝统治阶级起初主要是由武士、武器技术人员和皇亲国戚组成的。他们在中原定居成为统治者后,为了获取和维护他们的利益,自然需要和平而不再需要战争。但是,在如此庞大的帝国中,元统治者原有的文化太简单、太原始,无法用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统治制度。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依赖儒生阶层,而儒生阶层也因此取得权势。随着时光的流逝,其他利益集团不是倾覆,就是转化为儒生阶层。这就恢复了儒学的统治。因此之故,统治南方的朱熹学说即新儒学进入了北方。现在,让我们引证一些史实。

元的开国之君太祖(1206—1229)夺取金的燕京时,得到著名儒生耶律楚材的辅佐,从而引起朝廷其他利益集团的妒忌。

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善,日见亲用。〔51〕

太祖灭金后,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土地,但他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土地。一批大臣建议驱逐汉人,将这些土地变成草原,以资放牧。耶律楚材则认为,最好是向汉人征税,获取军需补给。他奉命试行之。

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乎?”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52〕

阶层意识使耶律楚材作出了这样一个回答。后来这个回答帮助了南方的儒生。除征税任务外,耶律楚材还在元太宗统治时期为儒生做了两件事。第一,他说服皇帝:

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译九经〔53〕,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54〕

第二,他在上给皇帝的疏中说:

“……守成者必用儒臣,……请校试之!”乃命……刘中随郡考试。……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55〕

元定宗(1246—1251)统治时期,儒生阶层无多大进展。可到元宪宗(1251—1260)时,在名儒高智耀的请求下,皇帝又一次免除了整个儒生阶层的兵役和劳役。〔56〕

元代儒生阶层的既得利益大规模地发展,出现在元世祖(1260—1294)统治时期。他登基伊始,高智耀便劝他巩固上面提及的宪宗诏令。由于那时宋、元战事还在继续,而元军像奴役平民一样,将儒生作为奴隶,高智耀对皇帝说:

“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赍之。〔57〕

世祖统治之初,刘秉忠和赵璧是两位有影响的儒家。前者是儒化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后者是征募民间有声望的儒生进入朝廷的主要负责人。由于他们的努力,儒生阶层在元朝政府中日益得势。下面将举出一些例证。

世祖12年时,国子监扩大了;它的学生从蒙古和汉族大臣的后裔以及才智超人的平民中选拔。

又五年,南宋被征服,皇帝颁布诏令,免除南方3890个儒生家庭的兵役和劳役,500个贫寒儒生家庭得到政府的资助。〔58〕

再过12年,南方剩余的学校资产被查封,用以赐予较有才能之士。同年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约有24400多所得到政府支持的学校在进行教学。〔59〕

虽然这位皇帝是儒学的大庇护者,但由于其他利益集团,特别是有功武臣和他们的后裔的反对,在恢复科举制上,儒生阶层一再失败。世祖殁后,成宗(1295—1308)和武宗(1308—1312)统治时期,由于朝廷其他利益集团的相对优势,并没有赐予儒生们很多优惠。

仁宗继位后,元代儒生的黄金时代来临了。他的经学太傅李孟对此贡献最大。当仁宗还是太子时:

有暇,则就孟讲论古先帝王得失成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义,……深切明白。厥后仁宗……端拱以成太平之功。……尝与群臣语,握拳示之曰:“所重乎儒者,为其握持纲常〔60〕如此其固也。”〔61〕

仁宗还向李孟垂询如何为政府选拔合格的官吏,李孟建议他恢复科举制,并对应试者强调德行和经学知识,而不是写作风雅文章的能力。于是,仁宗登基第二年,便诏令于次年恢复科举制。自此以后,至元末,选拔儒学文职官员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其间只停过两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展。

以上所叙述的这些事件,为朱熹学说向北发展铺平了道路。下面让我们看看它的发展情况。

南宋儒生赵复为元军所俘,但被世祖时的名儒姚枢解除了战俘身份,防止了他的自杀企图,并被胁迫至北方。当他留在北方时:

[杨]惟中〔62〕闻复论议,始嗜其学,乃与枢谋建太极书院〔63〕,……请复讲授其中。复以周、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原羲、农、尧、舜所以继天立极,孔子、颜、孟所以垂世立教,作传道图而以书目条例于后。……朱子门人散在四方,则以见诸登载与得诸传闻者共五十有三人,作师友图,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颜渊言行作《希圣录》。……枢既退隐苏门,乃即复传其学。由是许衡、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64〕

这样,如史书所载,朱熹学说开始了它在整个中国的统治,并且直至民国前夕,一直是儒家经学的正统学派。

【注释】

〔1〕宋祁:《新唐书》,卷223(上),685页。

〔2〕同上书,卷210,633页。

〔3〕所有这些是由藩镇建立的小王朝的国号。

〔4〕宋祁:《新唐书》,卷210,634页。

〔5〕宦官收养这些人,嗣后并协助他们,因此他们的集团得以延续。有的宦官有上百个养子。

〔6〕宋祁:《新唐书》,卷207,625页。

〔7〕脱脱等:《宋史》(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书局1885年版,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1986年版,下同),卷466,1539页。

〔8〕皇袍为黄色。太祖密谋篡周时,总是将自己打扮成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可他的部曲十分清楚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一日,他驻兵京畿陈桥,部将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他佯装遭胁迫登基。由于他手握重兵,所以无人敢反对。可现在他却担心像他那样兵权在握的将军们会仿效他当年强大时的榜样,故而如是说。

〔9〕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1卷,1~3页。上海,涵芬楼,1927。

〔10〕脱脱等:《宋史》,卷155,467页。

〔11〕政府主要的立法机构,负责制订和修改法律,审阅和颁布诏令。

〔12〕转引自陈东原:《科举时代的教育》,第1章,14页。

〔13〕〔14〕脱脱等:《宋史》,卷155,468页。

〔15〕同上书,卷155,467页。

〔16〕州在宋代已不是最高地方政府,在它之上还有路。

〔17〕脱脱等:《宋史》,卷293,1101页。

〔18〕同上书,卷293,1102页。

〔19〕同上书,卷317,1165页。

〔20〕王安石:《王临川集》,第4册,第39卷,79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21〕〔22〕同上书,85页。

〔23〕同上书,85~86页。

〔24〕同上书,86页。

〔25〕同上书,84~85页。

〔26〕同上书,80页。

〔27〕同上书,83~84页。

〔28〕同上书,82页。

〔29〕参见上书,82~83页。

〔30〕同上书,79~80页。

〔31〕参见熊公哲:《王安石的政策》,295~296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2〕H. R. 威廉森:《王安石》,第1卷,121~123页,伦敦,阿瑟·普罗布斯塞恩,1937。

〔33〕参见王志瑞:《宋元经济史》,第8章,127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34〕脱脱等:《宋史》,卷327,1189页。

〔35〕参见上书,卷327,1190页。

〔36〕黄宗羲:《宋元学案》,130~131页,缪天绶选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7〕盛朗西:《中国书院制度》,第2章,59页,上海,中华书局,1934。

〔38〕参见上书,第1章,20页。

〔39〕参见脱脱等:《宋史》,卷340,1224页。

〔40〕参见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4章,329~333页。

〔41〕脱脱等:《宋史》,卷427,1441页。

〔42〕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朱熹的“理”有两个范畴:一是特殊事物之理;一是宇宙万物之理。但特殊事物之理的全体产生宇宙万物之理。参见J. 珀西·布鲁斯:《朱熹和他的先师们》,第5章,伦敦,普罗布斯塞恩公司,1923。

〔43〕参见脱脱等:《宋史》,卷427,1441页。

〔44〕禹是儒生们所颂赞的先王之一,被公认为具有治理上古中国大水的功绩。他的治水之法被认为是根据“趋下”的特点,开凿水道,最终就可以将洪水疏导入海。

〔45〕脱脱等:《宋史》,卷427,1441页。

〔46〕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第4章,66~67页,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33。

〔47〕同上书,67~68页。

〔48〕由于那个时代禅学在佛学中的统治地位,当人们提及“禅”时,就意指佛学。

〔49〕战国时期,中国南方兴起的一种特殊风格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50〕黄宗羲:《宋元学案》,278页。

〔51〕〔52〕宋濂:《元史》(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书局1885年版,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1986年版,下同),卷146,403页。

〔53〕唐初,五经的九派:《毛诗》、《古文尚书》、《周易》、《仪礼》、《礼记》、《周礼》、《左氏春秋》、《榖梁春秋》和《公羊春秋》,合称九经。

〔54〕〔55〕宋濂:《元史》,卷146,403页。

〔56〕参见上书,卷125,357页。元初,许多儒生、尤其是作为战俘被俘获的,没有被免除兵役和劳役。

〔57〕同上书。

〔58〕参见上书,卷9,27页。

〔59〕参见上书,卷15,45页。

〔60〕纲常是儒家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原则。纲意为牵引网的绳。在儒学的教义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常意为道德标准。在儒学的教义中,仁、义、礼、智、信是五常。这种纲常,当然有利于维持封建社会秩序。

〔61〕宋濂:《元史》,卷175,475页。

〔62〕世祖登基前,另一位在其军中担任书记官的儒生。

〔63〕如上所述,太极是宋代新儒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在这里用作书院的名称。

〔64〕宋濂:《元史》,卷189,502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