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真相与错觉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真相与错觉

扭转局势:从进取时代到尊严时代

书籍名:《真相与错觉》    作者:塔莎.欧里希
推荐阅读:真相与错觉txt下载 真相与错觉笔趣阁 真相与错觉顶点 真相与错觉快眼 真相与错觉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真相与错觉》扭转局势:从进取时代到尊严时代,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对此不满的美国“婴儿潮一代”会略带挑衅地指出,事情并非总是如此。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崇拜的确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3]数千年来,传统的犹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价值观始终重视稳重和谦逊,以此作为衡量美好人生的尺度,这与自我崇拜的观念截然相反。18世纪时,美国(如今以拥有最热衷自我崇拜的人群为荣)的立国之本是勤劳、勇敢、坚韧。这一进取时代持续了数百年,可以说在所谓沉默的一代(指在1900—1945年出生的人)时期达到顶峰,他们经历了20世纪早期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取时代培育了一种集体意识,使人们避开了对自我的赞颂。

但随着20世纪中期自尊运动的兴起,进取时代开始让位于尊严时代(Age of Esteem)。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在人们的心里种下了尊严时代的种子。[4]比如,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类只能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也许更著名的观点还要数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便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幸福和满足。但马斯洛自己也承认,自我实现这一层次非常难以达到。这给了自尊机会,因为其刚好处于下一级需求,而仅仅转变思维模式就可以获得自尊。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越来越优秀[5],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感觉自己很优秀。

于是,自尊心态开始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1969年,心理治疗师纳撒尼尔·布兰登出版了畅销书《自尊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lf-Esteem)。在书中,他自信地总结道,自尊“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深远的影响”[6],他“想不出哪种心理问题不是由于自卑心理导致的,——从焦虑到绝望,到对亲昵行为或成功的恐惧,再到虐待配偶或猥亵儿童等问题”。[7]说布兰登过分推销自己的论点,就像说金·卡戴珊自我感觉良好一样,并无任何不妥。

尽管纳撒尼尔·布兰登通常被视为自尊运动之父,但实际上却是约翰·瓦斯康塞洛斯把这项运动推向一个全新的水平。瓦斯康塞洛斯童年时期得过抑郁症,大学期间主修法律。1966年,他宣誓入职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加州提升自尊和促进个人社会责任工作组引入立法,纳税人提供的赞助资金居然多达73.5万美元(约合今天的170万美元)。

这个工作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凭经验帮助人们树立较强的自尊心,以减少犯罪、吸毒和酗酒、未成年怀孕、虐待儿女和配偶以及依赖福利等问题。一切看似完美,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他们做不到。实际上,工作组被迫不情愿地在其报告中承认,“自尊及其预期结果混在一起,人们觉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无关紧要或压根儿没有联系”,[8]另外,“自尊与未成年怀孕、虐待儿童以及大多数吸毒和酗酒问题”都没有关系。尽管没人愿意承认,但坦率而言,自尊会预测成功这一想法滑稽至极。然而,瓦斯康塞洛斯在一份声明中竟然无视科学方法,否认了工作组的发现,声称“我们由衷地相信那是真的”。[9]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美国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他被英国著名记者威尔·施托尔称为“摧毁美国自我之人”。[10]鲍迈斯特在职业生涯早期便开始研究自尊这一课题,最初是自尊运动最忠诚的信徒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日渐怀疑。他不明白为什么瓦斯康塞洛斯这样的人会声称,自卑的人有暴力倾向且具有攻击性。因为从自己的经验来看,事实恰恰与他说的相反。鲍迈斯特从来就不是一个仅凭经验做判断的人,他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并于2003年和同事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声讨了将近30年来有关自尊的1.5万多项研究成果。

他们的文章里证据详尽,证明自尊与成功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例如,军校学员的自尊与其作为领导者的客观表现并没有关系[11];大学生的自尊并不会让他们具备优于常人的社会技能[12];自尊心很强的职场人士也不会和同事有多么要好的关系。[13]对纳撒尼尔·布兰登及其追随者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打击,即提升那些非成功人士的自尊并不会让他们表现更好,只会更糟糕[14]。鲍迈斯特与同事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自尊“既不是任何事的预示器,也不是任何事的主要成因”[15],尤其与成功及自我实现毫无关系。

我还没说到真正骇人听闻的部分。鲍迈斯特的研究揭露了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真相,这一真相挑战了整个自尊运动赖以存在的各种假设。自卑并不是大多数美国人最先患上的心理疾病。同时,自尊的支持者会“因为缺乏自爱而哀叹”[16],自尊的水平正以一种不可控制的势头稳步上升。真正的社会弊病,是大多数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通常没有任何客观原因)。

更糟的是,鲍迈斯特的文章表明,自尊心强的人更具暴力倾向和攻击性。[17]当恋爱关系陷入困境,他们更有可能选择离开、出轨或采取其他破坏行为。[18]他们还更有可能欺骗[19]、酗酒和吸毒。[20]所有这些都与加州工作小组一直以来所持的观点背道而驰。

尽管鲍迈斯特与研究团队揭露关于自尊的骗局已有数十年,但人们似乎就是无法摆脱对自尊的迷恋。为什么?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感觉自己很优秀、很独特,比真正成为优秀、独特的人要简单得多。就像凯勒笔下虚构的乌比冈湖小镇的父母们那样,向孩子灌输“他们本来就很优秀”的思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 低增长社会: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危机的应对之道 1分钟物理 深度营养:为什么人类的基因需要传统饮食 获客 叛逆天才:拒绝一颗盲从的心,让自己闪闪发光 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女主她超可爱 女尊之夫郎是只鬼 女尊之科举宠夫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