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真相与错觉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真相与错觉

引言

书籍名:《真相与错觉》    作者:塔莎.欧里希
推荐阅读:真相与错觉txt下载 真相与错觉笔趣阁 真相与错觉顶点 真相与错觉快眼 真相与错觉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真相与错觉》引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21世纪的元技能


几名士兵闯了进来,有紧急情况要报告。他们在约7英里[1]外发现35名敌军侦察兵,在遍布岩石的峡谷中扎营。此刻,这位年轻的中校会如何抉择呢?

中校顿感压力重重。此时毕竟是战时,他得对追随自己作战的159名新兵负责。尽管中校年仅22岁,是一个毫无战斗经验的新手,但是没想到自己竟成了整支军队的二把手。此时,他不仅需要当机立断,而且要向在场所有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将是对他军事才能的严酷考验,他笃信自己一定会打赢这一战。这个极其自信的年轻人正迫不及待地想向上级证明,自己确实是打仗的料儿。

峡谷中那些敌人要干什么?很明显他们在策划一场袭击,中校非常笃定(事实证明,压根儿不准)。因此,接下来他部署了一场偷袭,想要先发制人。5月28日凌晨,他的队伍突袭了毫无戒备的敌军营地,没给他们留半点儿机会。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他们歼灭敌军13人,俘虏21人。

满怀着胜利的喜悦,中校回到了营地,又马不停蹄地寄出了几封信。第一封写给他的指挥官。这位自恃有功的中校连这场战斗的具体情况都还没说清楚,就忙不迭地借机大发牢骚(用了整整8段文字),抱怨自己承担了太大风险。第二封信写给他的弟弟。他在信中若无其事地描述自己面对敌军袭击时是多么英勇无畏,“我可以百分百向你保证,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那声音还挺美妙的”。[2]

写完几封自吹自擂的信,中校该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了。他相信敌人一定会找机会反扑,于是想到此时需要找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安营扎寨。穿过邻近的山脉,中校和他的士兵发现身处一片广阔低洼的高山草甸之中,四周是起伏的群山,群山之上松林密布。勘察过地形之后,中校认为这里是最佳防守位置,命令自己的部队着手准备扎营。

几天后,他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看着士兵们进行圆形堡垒的收尾工作。堡垒由大量笔直的两米多高的原木支撑,上面搭着兽皮。由于这个堡垒只能同时容纳70人,中校便命令士兵挖了一个近一米深的战壕,以方便大家藏身。他认为这个位置简直得天独厚,还一再向自己的上级保证:“蒙大自然相助,我们建造了不错的战壕,把周围的灌木丛清理干净后,这里就是一个绝佳的战场。”中校明白自己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他表示,“即使寡不敌众,我也不会对500名敌人的进攻有丝毫畏惧”。[3]

不幸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和这位自信满满的年轻中校想的一样。他的许多决定饱受质疑,其中一个便是堡垒的位置问题。因为这座堡垒建在松软的泥土之上,一场小雨便会将这里变为沼泽。如果来一场倾盆大雨,几道战壕便会被冲毁,弹药库也会被淹。而且,堡垒距离森林太近了——只有不到55米——敌方的狙击手可以在他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悄靠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近距离向他们的堡垒开火。至于堡垒本身,中校的同盟指挥官,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坚持认为这个“在草地上搭建的小工事”根本不堪一击。

但中校坚信自己依然可以统揽大局,对那些异议不予理会,并怒不可遏地宣称指挥官及其部下是“狡诈的恶魔”和“敌军的间谍”。接着,一场叛乱随之而来,同盟指挥官及其跟随者在恐惧中仓皇而逃(顺便说一句,后来的结果证明,这样的恐惧情绪绝不是空穴来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中校完全感受不到子弹呼啸而过的美妙了。

此次战役意义非凡,重要到中校的几次失误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自那以后,许多历史学家一直试图搞清楚为何这场战役会以惨败收尾。许多人准确地指出中校所犯的错误:“在理应保守退防时选择进攻,增援尚未就绪便展开攻势,选择了一个易攻难守的阵地,对防御工事的建造敷衍了事,渐渐疏远自己的支持者,以及盲目相信自己能打败势头正猛的敌军。”[4]

但这名中校的“滑铁卢”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战术错误频现、行动纰漏百出或者失去下属信任等。单独审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会忽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讲,这名中校缺乏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最重要却不易被察觉,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不管是在战场、职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这一品质便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准确定义比这个术语本身看上去要复杂得多。其核心是指我们清楚认知自我的能力,即明白我们是谁、别人怎样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融入周围的世界。自从柏拉图指引我们去“认识你自己”以来,无数哲学家和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赞美自我意识这一美德。的确,这一能力可以说是人类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在《揭秘大脑》(The Telltale Brain)一书中,颇富诗意地解释道:


类人猿个个会摘香蕉,与之相似的人类可上九天揽月。类人猿在森林中生存、竞争、繁衍,然后死亡——一切便结束了。人类记录、调查、探索。我们可以重组基因、分裂原子、发射火箭。我们探索宇宙,又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也许人类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拼凑出独特而神奇的大脑的拼图……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奥秘。[5]


有人甚至认为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在人类生存和进步的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6]几百万年以来,智人的祖先经历了漫长又痛苦的进化过程。但正如拉马钱德兰在书中所说,大约15万年前,人类大脑突然迅速进化,我们同时还获得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还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很快便会发现,这两个过程对自我意识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为诸如艺术、灵修和语言等人类表达方式的进步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们的祖先带来了一定的生存优势,毕竟他们需要共同协作才能生存。[7]能够评估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并且清楚自己给族群中其他人所带来的影响,用现代社会语言来说,这样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免遭社会的淘汰。

时光飞快跃入21世纪,尽管我们不必像祖先那样,每天面对威胁生存的险境,但自我意识对我们的生存和成功仍然不可或缺,无论是在工作、人际交往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如此。科学证据证明,那些了解自己并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幸福。[8]他们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9];他们在生活[10]和职场[11]中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养育出更成熟的孩子[12];他们本人则是更聪明、更优秀的学生[13],可以选择更好的职业[14];他们富于创造力[15],更加自信[16],也更善于沟通[17];他们不那么激进[18],很少撒谎、欺瞒和偷窃[19];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出色[20],晋升机会也多于别人[21];他们是更高效的领导者[22],其下属也更富热情与活力[23];他们甚至会带领公司获得更多利润。[24]

另一方面,缺乏自我意识非常危险,往好了说,会让我们遭遇风险,往坏了说,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在商业领域,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成功与否要看我们是否了解自己,是否懂得如何与老板、客户、顾客、员工以及同行沟通。在公司的职位越高,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就越重要。缺乏自我意识的高级主管,其决策偏离正轨的风险极有可能增加5倍[25](平均每位主管会给公司造成令人震惊的5 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26])。而且通常来讲,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很容易骄傲自满,因此一旦身陷困境,他们往往搞不清楚接下来应该做什么。[27]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经过对此课题的多年研究,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我意识就是21世纪的元技能。正如前文所讲,在当今世界,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比如情商、同理心、说服力、交流以及协作的能力,都来源于自我意识。换句话说,有些技能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强大的团队合作伙伴,更优秀的领导者,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者,让我们在职场内外皆游刃有余。但如果缺乏自我意识,我们几乎不可能掌握这些技能。

如今,不了解自我意识重要性的人已不多见,毕竟,我们经常把这个术语挂在嘴边,我们谈到老板、同事、亲人、政客时都会提到它,虽然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说法出现时通常都会带着消极意味,比如:谁“就是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意识关乎每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是难得的好品质。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冰冷残酷的真相面前,他们更容易选择自我意识的对立面——自欺欺人。当虚伪欺骗披上了真知灼见的外衣(情况大抵如此),人们便更会如此。前文中的中校便是例证。让我们再看一个更近的案例。最近,我拜读了特拉维斯·布拉德伯里的畅销书《情商2.0》[28](Emotional Intelligence 2.0)。我惊讶地发现,过去10年中,人类的集体情商一直呈上升走势(所谓情商,即我们观察、理解、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无数的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会更加成功,面对困境更有韧劲,更具抗压能力,更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等)。但作为一名组织心理学家,我在工作中发现,布拉德伯里的研究成果与我观察到的有一些出入。至少近些年我耳闻目睹的事情,都表明人们在情商方面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非越来越轻微)。

直到完成了《情商2.0》一书提到的在线评估之后,我才搞清楚导致这种差异的惊人原因。没错,布拉德伯里的研究对象多达50万之众,可他的几项结论都是以那些人的自我评价为基础得来的。这就要好好琢磨一下了。想想你认识的人中情商最低的那几个。假如让他们评估自己的情商,我敢打赌他们肯定都觉得自己的情商至少高于一般水平。因此,对布拉德伯里的几项调查结果更说得通的解释是,我们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之间的差距正日益扩大。换句话说,情商看似提高了,其实很有可能是自我认知能力下降了。

当下社会,“自我为中心”之风日盛,人们就更容易掉入自我认知的陷阱。近几代人在一个尊崇自尊的世界里长大,总有人提醒他们不要忽略自身美好而独特的品质。相比客观地审视“我是谁,别人如何看待我”,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到更美好的自己,当然是更具诱惑力的。而且,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代际问题,甚至不是美国独有的问题,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不论年龄、性别、背景、文化、信仰如何,无一例外都逃不开这个问题。

现在,你可能正在回想自己认识的那些妄想之人,暗自发笑——那个自诩才华横溢的同事,在会议上的发言只会让所有人昏昏欲睡;那个说自己平易近人的老板,却让下属望而生畏;那个自认为人缘好的朋友,却总是聚会上最尴尬的客人。然而还有另外一些事情我们也要考虑。正如《圣经》所问:“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马太福音》7:4)不管是工作、在家、上学还是玩闹,我们经常会觉得他人过分,却几乎从不扪心自问,是否我们身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例为证:针对本书的潜在读者,我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多少有些自知之明甚至非常有自知之明的读者比例高达95%!

事实上,尽管大多数人自认为足够了解自己,但这种自信往往是毫无根据的。研究人员发现,自我评估通常存在“实质性和系统性缺陷”。[29]通过本书之后的内容,您会了解到,许多研究表明,我们往往无法正确评判自己的表现和能力——从领导水平到驾驭水平,再到我们在学校和单位的表现。最骇人听闻的部分便是:那些能力最差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多数情况下,我们眼中的“梁木”,总是旁人看得更清楚。五音不全的大学生选择退学,梦想成为一名歌手;目中无人的老板阅读大量的商业书籍,却仍是一个糟糕的领导者;很少陪在孩子身边的父亲自认为是“年度最佳老爸”;离婚三次的女人坚信是前夫一个人的错误葬送了他们的婚姻;自诩为军事天才的上校做决定时却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对自身能力过度自信,并不是自我意识薄弱的唯一表现。有时,我们对自身价值和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长久以来总是无法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有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甚至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疏远了同事、朋友乃至家人。

如果上述事例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那下一个问题便顺理成章地来了:自我意识意味着什么?我对这一课题展开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研究之初,回答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可我却惊讶地发现,这个概念居然有那么多相互矛盾的定义。如果没有一个关于自我意识的明确定义,我又怎么可能总结出一套经验方法,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意识呢?因此,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历时数月,回顾了之前750多次研究,观察有哪些模式产生。其间,我们发现了自我意识的两个主要范畴,奇怪的是,两者通常并无联系。

内在自我意识与清晰认识自己有关,是对自我价值观、热情、追求、环境契合、模式、反应及对他人影响的内在理解。有着高度内在自我意识的人,往往会做出与真实的自己相符的选择,能够过上更幸福、更舒心的生活。那些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做的事情同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和幸福相左,他们总是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谐,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外在自我意识关乎由外而内地了解自己,即了解别人如何看待你。由于拥有外在自我意识的人,可以从他人的视角准确地认识自己,因此他们能建立更稳固、更值得信赖的人际关系。而那些外在自我意识薄弱的人,从不关心自己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因此通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地受到了他人的抨击(也就是说,如果他人足够勇敢,敢于说出实情)。而且很多时候,收到这一反馈时,人际关系已然糟糕到无可挽回了。

现在,我们很容易认为那些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同时也拥有较强的外在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但奇怪的是,(我本人及其他人的)研究已经多次显示,两种自我意识之间并无关系,有些研究甚至表明两者之间是负相关的!你可能认识某些人,他们过于关注自我,却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年都要花费几千美元用于心理治疗和冥想,想要“寻回初心”,他的朋友们却认为他对问题视而不见,对朋友麻木不仁。对此,他毫不知情。外在自我意识同样也存在危险。过于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会妨碍我们做出选择,远离个人的幸福与成功。

想要真正拥有自我意识,最基本的便是要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另外,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与大多数人料想的大相径庭。如果你觉得这听上去令人生畏或是站不住脚,那么你的感觉是对的。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乎大家的意料,自我意识是一项可培育的技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逻辑 低增长社会: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危机的应对之道 1分钟物理 深度营养:为什么人类的基因需要传统饮食 获客 叛逆天才:拒绝一颗盲从的心,让自己闪闪发光 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女主她超可爱 女尊之夫郎是只鬼 女尊之科举宠夫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