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诗歌戏曲 >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第二节 中美竞争力比较

书籍名:《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作者:易昌良
推荐阅读: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txt下载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笔趣阁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顶点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快眼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第二节 中美竞争力比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中美综合国力对比分析


因本书是以2010年中国综合国力为基数预测2049年中国综合国力,因此,我们首先运用综合国力现值测算模型SNP(t)=[E(t)+M(t)+(Aa+Ab)]-1-α×Sβ×Q,以无量纲对比得出中国相对于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再用定性方法估算出软实力等值,代入到综合国力现值测算模型,测算出2010年综合国力的大概数据。在具体的测算中,方法是:对中国综合国力诸构成要素指标按标准量化,使众多属性不同、量纲不一、不同度量的指标变成可以进行逐级汇总的标准数据,采用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综合国力构成要素及指标的重要性不同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然后运用多指标评价法进行测算。各个因素的取值以美国的量值为指数标准值,进行相应的计算并比较后取值。由于各项因素对综合国力的贡献大小不同,所以在每项因素前需预估表示权重的重要性系数。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其综合国力如何,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与这个世界最强的国家美国对比,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差距。因此,测算分值取样采用和美国进行指标量化对应方法测算,如美国取100,则中国根据以往数据及各自发展情况,加上专家咨询和权威资料,以百分比的数值得出中国分值。下面分别分析各指标汇总值。



二、中美经济竞争力对比


在经济竞争力上,我们的方法是计算GDP(含总量和人均)、产业结构和贫富差距三项要素的加权平均和。

在这三项要素中,GDP总量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不管人均分配结果如何。一般来说,经济总量越大,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就越强,当然,人均GDP也能反映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情况,对经济实力有一定影响。因此,该项所赋权重应该较高。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部关系。一国产业结构演变受以下几种因素制约:知识与技术创新、人口规模与结构、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资本的积累程度)、需求结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包括本国资金的流出和国外资金的流入)、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计划指令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市场竞争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历史条件、战争与和平环境等。各国的自然禀赋、制度选择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而最合理、最适当的产业结构形态就是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潜力、产业的产出效率以及在经济竞争中取胜的概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国家如美国,第三产业特别发达,贡献占比高,其第三产业中的科研服务和金融能力特别强:前者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交易中能以较小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取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益;后者在国际经济往来中通过金融手段攫取经济利益和财富的能力特强,对GDP贡献就大。另外,我们也考虑财富分配的结果对经济实力的影响,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容易引起社会不安定,危及经济稳定。根据上述三项要素的重要性不同,参考专家的意见和众多资料,赋予GDP(含总量和人均)、产业结构和贫富差距三项要素的权重分别是0.7、0.2、0.1。

首先,来比较中美两国GDP。以美国2010年的GDP总量14.66万亿美元,无量纲化为100,其人均GDP为47 132美元。用乘法合成模型方法,以人均GDP对总量进行折算。我们假定,如果一国人均GDP排在1—20名,折扣率为1;21—40名,折扣率为0.9;41—60名,折扣率为0.8;61—80名,折扣率为0.7;81—120名,折扣率为0.6。按照这个折扣率,美国的人均GDP排在1—20名,其折扣率应为1。据此,总量和人均GDP乘法合成得出美国GDP=100×1=100。而2010年中国GDP约为6.02万亿美元,无量纲化为100×(6.02/14.66),即41.06,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400美元左右,世界排名为第94位,折扣率为0.6。据此,中国GDP的无量纲值=41.06×0.6=24.64。

其次,看产业结构。2010年,由于知识与技术创新、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投资规模、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产业结构仍未实现高度化。第一产业农业产值贡献率虽低,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呈现出来的户籍壁垒、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度等因素使得中国城市化率低于发达国家,农业还占用较大的劳动力数量,农村还保有大量居住人口,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使得农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大量农业劳动人口停留在技术水平不高的农业生产中,不断重复本可以通过分工和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替代的相同劳动,体现为农业中的人均贡献率不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较大,超过50%,达56.8%。其中,工业占比为48.5%。这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外部世界市场的打开给“中国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出口导向型的产能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不计负外部性成本的粗放型生产大量出现,高能耗的低端制造工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但产出效率低,环境资源压力大。整个制造业创新创造能力较低,高科技、高智能、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小,相同的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所耗能源高、附加值低,面临国外残酷的竞争,所创产值微薄。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和过去比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仍低于国际标准,表现为科技研发、教育和文化产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低。2015年我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50%,2019年达到53.9%,服务业比重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而美国的产业结构以基础研究、科技服务、金融、电信等高端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6%,农业贡献率只有1%左右。经济学研究取得共识的是: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往往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发达程度和效能,其对经济贡献率越大,越能说明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为了简化计算过程,突出重心,本书以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取值依据,代表产业结构指标要素的特征。根据相关资料,2010年中国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38.5%,而美国同期为78.6%,相应的比值为38.5%÷78.6%=50%,美国取值100,中国50,也就是说,中国在产业结构上的得分只是美国的50%。

最后,看贫富差距。2010年,美国共有1.18亿个家庭(包括单身、单亲和夫妇家庭等类型),平均家庭人口为2.58人,家庭净资产平均是7.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7万元。年收入34 999美元以下的家庭属于美国的低收入家庭,共有4335万户,约占家庭总数的36.6%;年收入在35 000~99 999美元的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家庭,共有5108万户,占家庭总数的43%;年收入100 000~200 000美元的家庭在美国属于中上收入家庭,也可以称为富裕的中产阶级,共有1960万户,约占家庭总数的16.6%;年收入200 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属于高收入家庭,共有462万户,占家庭总数的3.8%。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美国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较大,收入最高20%的家庭占据了家庭总收入近一半,他们占有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收入的15倍,是中间20%家庭收入的3倍多。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指出,从1979年到2010年,美国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穷的20%人口同期收入只增加了18%,富人收入增幅为穷人的15倍。经济学家一般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2010年,美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6。而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的情况,同一年,中国城镇家庭净资产平均是41万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6.63万美元。中美两国城镇家庭净资产平均数是7.73∶6.63。但中国广大农村家庭净资产比城镇少,按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1.5亿贫困人口,相较美国也是贫富悬殊十分巨大。据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2013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年至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其中2010年是0.481,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相差不大。虽然两国贫富差距表象背后的根源不同,但两国基尼系数过高,都会对各自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便于量上的直观对比,我们采用世界银行的数据,暂且不去考量中美两国贫富差距对经济实力的影响,由基尼系数直接转化无量纲值,确定中美取值相同,均为100。

根据以上分析,上述三项要素以无量纲方式由美国的标准值确定,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中国2010年的经济实力E(t)=24.64×0.7+50×0.2+100×0.1=37.25,即中美经济实力E(t)之比为37.25%。



三、中美军事竞争力对比


本书仍以美国2010年的军事实力为基准,无量纲化为100,然后分别就构成军事实力的相关部分进行比较,如战略资源、军费投入、武器装备、武装规模、军种结构、实战与演练等。



1.战略资源


战略资源是指对战争全局起重要作用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政府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的统称。战略资源的状况是由国家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与质量、地形和地质结构以及能否合理开发、运输、储备、分配、消费等因素决定的,它是准备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决定一个国家支持战争的潜在能力,并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同时也是制定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自二战以来,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军事、经济和制度影响力遍及全球,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自诩为世界的领导者。从今天的地缘政治态势看,美国国家战略资源占世界的20%以上,尤其是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分别占到全球的1/3和1/4(见表6-5)。



表6-5 美国国家战略资源占全球资源的比重(%)


资料来源:门洪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理论、战略与对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从各方面看,现在的美国已经基本占领和控制了世界公海、太空、信息、网络等人类公共空间资源,这些别国所不具有的资源可以为美国军事实力提供强大的支撑,使得美国在军事上具有超强地位,军事技术远远领先于其他大国,其他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望其项背。而一旦出现某潜在对手挑战现有的秩序,挑战美国的权威,和美国发生战争,美国可利用在全球各大洲、各大洋和重要战略要点的驻军、先进的监控网络、世界货币美元的购买力,加上制度文化的软实力吸引等不同手段,从全球获取支持战争需要的各类战略资源。中国有广阔的领土、相对丰富的资源,但比起美国在全球获取战略资源方面的能力还差得比较远,尤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同,多数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地位,而不发达国家要求从中国获取资源,却难以给中国对等的好处。在战略资源上,中国和美国在量上难以比较,美国的战略物资获取手段的弹性变数太大,不确定性高,定量分析非常困难,本书只能忽略这方面的指标,就余下的5个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2.军费投入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达6980亿美元,同期中国军费为1190亿美元。我们采用瑞典这一不持有特定立场的数据,使之无量纲化得出中国同期的军费投入数值为100×(1190/6980)=17.05。



3.武器装备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武器装备主要体现为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的体系对抗,其整体水平差距已非单项长处所能弥补。武器装备的体系化使得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在各种战争要素系统的协同下,武器的运用是以远程精确打击为主,远程打击效果决定战争的进程,士兵与士兵近距离的陆战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因此,进行远程打击的武器装备成为现代国家军力的主要标志。世界军力最强的是美国,其军方宣布不和任何国家进行单方面的陆战,采用美军优势的远程打击为主,忽略陆军的短程武器装备。因此,进行军力测算的武器装备就以能打击到对方的洲际弹道导弹、空军的战斗机、远程轰炸机、海军的航母和潜艇的数量质量为计算标准。

洲际弹道导弹方面,据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机构研究的核政策项目报告,2010年中国大约拥有30~35枚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有洲际弹道导弹大约1000枚。以美国的数量为基准无量纲化为:100×(35/1000)=3.5。

空军的战斗机方面,1995年美国开发的F-22“猛禽”第五代战斗机,2005年初步形成战斗力,2010年成规模地装备部队,并部署在相关战略要地。2010年中国空军的基本任务只是本土和近海防空,掩护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夺取近海制空权和制海权。所以,据空军专家估计,2010年中国战术空军的能力最大值估计不会超过美国空军的50%,无量纲化为50。

以远程轰炸机为代表的战略空军方面,在2010年时,应该说中国不具备实际意义上的战略空军力量,只有美、俄、法三国拥有名副其实的实力。因为按照国际标准,战略空军是指“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信息火力一体,能够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参与各种作战形式,能实施远程反应的空军”,按照此标准衡量,中国自己尚不能生产先进的大型军用飞机,拥有不足40架进口的军用大飞机。而当时的美国,远程战略轰炸机数量加上大型军用运输飞机数量,有约1300架,另外还有一些尚未淘汰的改进型飞机仍在服役。本土以外的起降大型飞机的海外空军基地也有若干。据空军专家的估计,2010年中国战略空军的实际力量只有美军的五分之一左右,姑且无量纲化为20。

海军的航母及其所携带的各种战机方面,美国航母战斗群为11个,航母上的各种飞机能执行广泛的作战任务,包括制空、对地攻击、反舰和反潜。相比之下,中国2010年在这个领域属于空白,没有一艘航母,力量对比无量纲化为100×(0/11)=0。

常规潜艇和核潜艇方面,截至2010年中国与世界潜艇科技超一流的美国有较大的差距。据军事专家估计,中国潜艇力量无量纲化为30。

取相等加权系数,上述4项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汇总得分为:3.5×25%+50×25%+20×25%+(0+30)×25%=25.875。



4.武装规模


武装规模以军队人数折合成单兵战斗力为计算标准,因为越是热兵器时代,武器装备数量质量和军事演习越显得重要,人数多少越显得次要。2010年,美军现役140万,中国军队现役230万,为了简化处理,以中美“军费投入”比值的无量纲化数值作为武装规模的计算值。



5.军种结构


美军开创了现代远程海空战争模式的先河,其军种结构以远程投送和精确打击力量为主体,其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占主导地位,海外驻军几乎遍布全球各个重要角落,军力的配置、调整、投送可以做到时间少、路程短、速度快,满足先发制人的战术要求。一旦发生战事,可以随时就近打击目标,把其认为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潜在危险消灭在远离本土的海外。而中国以本土和近海防御为主要目标,军种结构中主要以陆军为主,附带近海防御为主的海军以及支援它们的空军。虽然近年来中国这种结构有所改变,但海军的远程投送和打击能力处于起步阶段,远弱于常年在世界各大洋游弋的美军,缺乏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和能征惯战的深蓝海军,无实际意义上的海外驻军。根据权威资料和专家咨询,站在全球战略的角度分析,中国在此项的得分暂估为美国20%。



6.实战与演练


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战略及美军的军费支出巨大,二战后,美军单独或协同其他盟国不断进行远近距离、规模不等的实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

常年真刀真枪的战争锻炼了美军各军种的实战能力,使美军保持着绝对压制“潜在”敌军的威慑力。除进行实战,美军还常年在全球各地举行军演,为未来实战的取胜做准备。另外,为保证实战和军演的需要,美国在全球重要战略要地设有海空军基地,以基地为支撑投送兵力。过去的50年中,美国及其盟国可以将作战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对敌人实施打击。反观中国,近30年内无海陆空三军同时进行的大规模实战,周边进行的中印、中越摩擦只有陆战,附带零星的海上冲突;军演上,主要是国内军演,陆军为主,海空军作为支援力量。中国远洋海空演练最近几年才陆续进行,截至2010年,中国在海外没有正式的海空军基地,除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印度洋打击海盗外,基本没有海外军事行动和海空军演习,军事影响力没有超出亚洲地区。纵观这方面的现实情况,我们主观估计中国军队在实战与演练方面的得分只相当于美军的30%,即中国的得分为30。

以上就是中美两国在战略资源、军费投入、武器装备、武装规模、军种结构、实战与演练等分指标上的得分情况,我们根据表5-1中军事实力所选取的指标及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法,把后四项的各项得分汇总,继续以无量纲计算出中国2010年的军力=25.875×50%+17.05×20%+20×20%+30×10%=23.35,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四、中美科技竞争力对比


科技竞争力分两部分,其中Aa为应用科技,Ab为基础科学总水平。

应用科技方面,根据查询有关资料,目前美国、日本科技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英、法、德等西欧国家为50%~60%,俄罗斯为30%~50%,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的消耗、劳动力贡献,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20%~40%。近年来,中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中国在经济、军事等应用科技总体上落后的同时,少数科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反卫星、高能激光、基因工程、杂交水稻、高铁等。以超级计算机为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跨越10万亿次计算机研发和应用的国家。这是中国集中有限资源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所带来的优势。虽然我国的前沿科技领域成就斐然,但科技在实际应用上水平并不高,科技贡献率不高。学者王利政等人研究得出:当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还有其他学者认为低于这一数据。为简便起见,我们不妨采用这一研究结论。据此,可视美国经济中的科技贡献80%是标准值,中国的应用科技得分为51%/80%×100=63.75。

基础科学方面,当今世界,科学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前沿的国家不多,只有美、英、日、德、法、俄、中等极少数国家。我们以一个国家科学论文产出(包括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次数)和它的成果转化率两项指标(权重各为50%)代表科学水平。1999—2009年,中国各学科领域论文产出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学科领域论文产出增长率大大高于国际论文产出增长率。但从各学科论文被引频次与国际1%顶尖论文数上看,中国依然大大落后于美英等西方国家。在ESI、SCI、SSCI等国际权威数据库中,科学论文产出数量前10名的国家及其论文被引频次情况如表6-6所示。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论文被引频次排名和篇均被引频次排名两项均比较落后,说明基础科学总水平还较低。还是用标准法测算中国基础科学总水平得分,若以美国的论文篇数和被引频次为标准,中国的两项分值为:(649 689/2 974 344)×100=21.8;(3 404 466/44 669 056)×100=7.6,加权和为:21.8×50%+7.6×50%=14.7。在成果转化率上,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80%~85%,西欧为50%~60%;而中国,以高等院校为例,2006年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仅有5%至6%被转化,3%的成果形成产业。此项中国相比美国的得分情况为:(10%/80%)×100=12.5,即中国的基础科学总水平最后得分是:14.7×50%+12.5×50%=13.6。对以上两项科技力Aa和Ab进行线性加权,和值为:63.75×50%+13.6×50%=38.68。



表6-6 科学论文产出数量前10名的国家及被引频次


资料来源:汤姆逊路透科技信息集团,ScienceWatch网站。

注:参与评选的论文来自Thomson Reuters从1999-01-01到2009-12-31收录的所有论文。


1990—2011年中国三次产业贡献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资料来源:http://cb.cn/1634427/20111027/292498.html.

王天玺.飞龙在天——中国超越美国[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58.

世行发展报告,http://worlduc/blog2012.aspx?bid=184657。

央视《军事报道》栏目上频频报道:中国战略空军发展模式。

周京平.试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1(7).

王利政,高昌林,朱迎春,英英.引入无形资本因素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影响[J/OL].http://stdaily/stdaily/content/2011-12/04/content_393710.htm.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小组供稿。

周清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科研改革的举措和经验[J].中国软科学,2009(3).

统计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0%[EB/OL].新浪教育新闻,http://news.sina.cn/c/edu/2007-02-14/160012318715.shtml。

束洪福.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仅5%[N].科技日报,2010-01-0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 情感自由:让自己从消极情感中解放出来 情在南,爱在北:地产美女爱情狩猎 秋天死于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