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备战中国东南角5

书籍名:《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作者:咏慷
推荐阅读:一江山登陆大血战txt下载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笔趣阁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顶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快眼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备战中国东南角5,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953年10月,金风送爽,桂子飘香的时节,毛泽东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刘庄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

这是一座典型的田园风光式的别墅,背靠青葱滴翠的山林,面对碧波浩渺的湖水,在滨湖的浅山坡地上,坐落着几处匠心独具的庭院。紧挨在原先庄园主人起居室的侧面,耸立着一幢船形的大客厅,厅堂修建在湖水上面,四壁和房顶都镶嵌着水晶玻璃。四围的湖光山色,透过明净豁亮的玻璃映入厅堂,令那些围坐在厅堂沙发里与会的人们,顿时感觉置身在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图中央。

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将军,正襟危坐在会场中央的沙发上,不紧不慢侃侃而谈地汇报着朝鲜停战后的斗争形势,他那口浓重的湖南乡音,飘缭在一片欢欣快慰的眼波之中。

毛泽东坐在紧靠湖面窗前的一张大沙发上,嘴里噙着烟卷,悠然自得地过他的烟瘾,空气中弥漫着芬芳馥郁的烟味。杨勇口中的战争风云,只勾起他的记忆和慰藉,此外还有对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志愿军官兵的伤感。他是个永远注视前方的人,对这场雄伟壮烈的战事,只引起他一声“俱往矣”的赞叹。

一待杨勇的报告歇下声来,他便把藏在胸中的话题端了出来:“朝鲜战争停了,我们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许多,不过,恐怕还不能大意,要有所准备,防止战火又起,备而无患嘛!这两年,我们那位在台湾的蒋先生,趁我们抗美援朝无暇他顾之际,仗着有山姆大叔撑腰,很是兴风作浪,在那里做反攻大陆的美梦哩!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腾出手来了,我看该集中力量解决台湾问题了!从现在起,应该就此着手准备,要长治久安,不解决台湾问题不行。请诸位就此发表意见。”

毛泽东以纵观世界风云,总揽战争全局的智慧和气魄,清醒地看到:朝鲜战争虽然结束,美国政府既定的“遏制亚洲共产主义威胁”的总方针总政策却是不会改变的。在朝鲜战场刚刚宣布停战,美国便同南朝鲜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让南朝鲜同日本、菲律宾,在西太平洋上构筑起一道环形防线,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和封锁。早一点说,朝鲜战争刚一起来,美国总统杜鲁门便命令第7舰队出动,封锁了台湾海峡,麦克阿瑟放话,台湾是美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整整三年,美国政府一直在给蒋介石撑腰打气,使他在福建浙江一带猖狂作乱,眼下正在忙着把台湾纳入这条防线上来,要让台湾成为这个环形防线上的重要一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如果不能有所作为,听任美国政府同蒋介石肄意活动,搞“一中一台”、“两个中国”或者把台湾问题“国际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人眼里造成一种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既成印象,这样的后果,是我们共产党绝对不能允许的……在这汹涌的黑潮面前,他咬咬牙,定下决心,宁肯再忍受一下国家遇到的经济困难,宁可把经济建设的时间再推迟一步,也要腾出手来,给美国佬和蒋介石一个切切实实的教训。

毛泽东的提议,立刻成了军委会议的热门话题。

头一个表示赞同的是那位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现在朝鲜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我看应该把空军移到福建和浙江来,首先夺取沿海的制空权,这样才能确保渡海部队的安全。”

彭德怀的话刚一出口,毛泽东便高兴地抢过话来:“还有制海权!没有这两条,我们的战士跨海作战的安全就难以保证。要尽快把这两权夺取过来。”

接下来,朱老总提出了“清理门户”的大主意:“……我认为可以分两步来走,首先是‘清理门户’,也就是把沿海那些被国民党占领的岛屿解放过来,把我们的门户打扫干净,这样既解除了对我东南沿海的威胁,打通了海上的南北航道,也砍掉了台湾的手脚,使我们下一步解放台湾时没有后顾之虑。”

“说得好!”毛泽东听罢朱老总发言,急忙发话:“清理门户,我举双手赞成。”

坐在一旁静听发言的陈毅怦然心动:“清理门户,我认为可以从大陈岛开始!”

他对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形势早已烂熟于心,对解放东南沿海岛屿这盘棋,更是早已成竹在胸,因而发言中自然把“清理门户”的大主意进一步具体化了:“大陈岛是国民党在浙江沿海岛屿的指挥中心,是它防御体系的核心,攻克大陈岛,能击中敌人的要害,把这个要害拿下来,浙江沿海岛屿有可能不战而克,我军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

陈毅对大陈岛,可谓情有独钟,早在1952年夏天,他便让当时的军区参谋长张震拟制了一份“关于对金门、上下大陈作战方案的建议”即所谓“先南后北”方案。这个作战计划经彭德怀报毛泽东批准,正待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爆发,计划被暂时撂置下来。以后,张爱萍接替张震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又制定了“先解放大陈岛,再攻金门马祖”的作战计划,即所谓“先北后南”的方针。这个计划也得到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同意,但同样因为朝鲜作战而停了下来。如今朝鲜停战,旧事重提,陈老总便把解放大陈岛的谋略再一次端了出来。

“大陈岛就交给你陈毅了!”毛泽东把手中的烟蒂掐灭,莞尔一笑,从沙发上立起身来望住陈毅:“你们华东军区先拟定一个作战计划,报军委批准后实施。一定要拔掉这颗钉子。”

毛泽东的话铿锵作响,掷地有声,赢得满场赞许的目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生活,是十分生动活泼的。后来那个曾引起世界震惊,那个在我军作战史上揭开了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第一仗的“一江山战斗”,便是在这阵满室春风谈笑中孕育成的。

陈毅从杭州赶到南京,立刻向华东军区政委唐亮、副司令员许世友、参谋长张爱萍等传达了杭州会议精神和“清理门户”的决定,然后又邀张爱萍作了一次长谈,交代他“尽快拟出一个攻打大陈岛的作战方案来,交党委讨论,上报北京。”

由于这个时期陈毅的主要精力已经不能不都投在上海市长的工作上,他便把这准备打仗的事,完全托付给了张爱萍:“你就放手干吧!”

当时张爱萍才38岁。但他却已经历了23年革命风雨的洗练。这个小学生时代脑袋里装满了《峨嵋剑侠》、《七侠五义》的人物,长大后又从中学老师身上学得了不少古代诗词,15岁时胸中装着“风尘三尺剑,社稷一征衣”的李杜诗魂和剑魄,走出夔门,走上革命征途。在战争烽火中,他以剑的磊落纯正,剑的勇往直前,剑的刚正不阿,剑的金刃侠风,剑的多彩多姿的神韵来塑造自己的人生,甚至连自己的名字“端绪”也改作了“爱萍”。

攻打大陈列岛,将盘踞在祖国东南沿海岛屿上的残余敌人扫荡干净,是张爱萍长年揣在胸口上的一大志愿,是他多年来做梦都在追逐的一个大目标。1949年4月,他负责在江苏扬州白马庙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从这一天起,他便从陈老总身上学得了从战略全局高度来观察华东海疆的战略态势。1949年10月1日,陈老总在天安门上,以铿锵的声音,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向全国人民信誓旦旦地放言“我华东军民一定要早日解放台湾”。张爱萍在华东海军工作的岁月里,陈老总的这个声音一直在胸中轰响。后来,在他担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的日子里,他对浙东沿海岛屿的敌情、地形、潮汐,对战役、战斗的进程方式做过详尽的调查,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最近两年,他接替张震将军担任华东军区参谋长职务之后,根据陈老总的意图,先后两度拟出了解放金门、马祖、大陈列岛的“先南后北”、“先北后南”两套作战方案。这些方案都经陈老总的手送到了中央军委,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同意”。只是因朝鲜战争还未结束,才暂缓了下来。到了朝鲜战争已告结束,华东部队可以腾出手来了,赶在这个时候,军委、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清理门户”的决定,把攻打大陈岛的任务“交给你陈毅了”,他,张爱萍,作为一名多年追随陈老总左右的战将,一名运筹帷幄的军师,一旦得到这个追梦成真的消息,能不热血沸腾,能不扬眉剑出鞘吗!

张爱萍找来了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德、作战处副处长石一宸,还有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处长王英杰、空军作战参谋袁仲仁、浙江省军区作战处长、驻台州地区的公安16师作战科长等组成了一个参谋班子。他带领这个参谋班子,登飞机,乘军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现代化两栖作战的要求,对上海地区和浙东沿海的敌情、地形,天候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经过3个月的艰苦调查,对未来作战区里的各处港湾、河流、大小山脉、海水流向、潮汐变化、内陆纵深的道路交通情况,都达到了如指掌。

有时,张爱萍还穿上便衣,化装成渔民,带领几个随员,在台州军区海上侦察队的严密护卫下,乘坐机帆船,趁大雾天气,混杂在渔民的船群里,围着大陈岛绕了一圈,把上大陈、下大陈、披山、北麂山、一江山,这些未来作战地区的形象装进了自己的心底。

在解放军的序列中,张爱萍不但是个好学勤思,深谙兵法,精通韬略的将军,而且是最早对现代化军事科学和作战艺术从事潜心研究,刻苦探索的高级将领之一。他明白,未来的大陈列岛战斗,同1950年前后的海南岛、金门、舟山群岛的战斗,情形大不相同。那几次渡海作战,我军天上没有飞机掩护,部队是用机帆船载运登陆的。也就是单一兵种的作战。而这次攻打大陈岛,我们已经有了海军和空军,炮兵也壮大多了,步兵更是经过朝鲜战争锻炼大大进步了。这都是我军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条件新情况,这是一次真正的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在解放军作战史上也是头一回呢。万事开头难,这个头一回,对于每个军事指挥员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军事课题,对于他,则更是面临的一个陌生而且极端沉重的任务。

一天深夜,住在黄岩城里的张爱萍被林维先从睡梦中唤醒:“公安16师的地下情报站得到一个可靠消息,蒋介石近日要来大陈岛巡视。大陈方面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行动十分隐蔽,十分严密。”

张爱萍闻讯翻身下床,将桌上那本台历捧在手里,一页一页地翻动,一天一天地计数着,一直翻到5月20日这一天,才恍有所悟地冒出一声“哦!”

张?萍从一头雾水似的推测中抬起头来,望住林维先说:“这消息太重要了!不过,还有许多情况不清楚。请告诉公安16师李国厚师长,让他抓紧查明,蒋光头拣这个时候来大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这次行动的确切日期是哪天,他怎么来,坐飞机还是乘军舰,到大陈后要搞哪些活动,随同来的有些什么人……”

林维先说:“这许多问题,恐怕一时难以弄清楚啊!”

张爱萍说:“当然,我并不指望只从这条线上来查明这一切,我还要让军区和上海市的情报部门一齐动手来查,同时要报告北京,请他们帮助。”

林维先问:“要不要通知部队进行准备?”

张爱萍忙摇手道:“不要,不要,还不到时候。你只要同王德他们商量一下,搞出个应急方案来就行了。部队一切日常生活、战备工作、请假外出人员等等,一切都照常进行,不要让人家看出我们已经得到这个情报了。”

各方面的情报陆续不断地送到了张爱萍手里。蒋介石要乘坐台湾海军的旗舰“峨嵋“号来“北巡”,同行的有宋美龄、蒋经国、俞大维、美国顾问和一批亲信高官。大陈方面,刘廉一除了下令全防卫区加强戒备,清查户口,抓人捕人外,还命令海军舰艇在大陈列岛、东矶列岛、渔洋列岛海域内,日夜巡航,游动……

星月的清辉泻满庭院,空气中洋溢着白兰花馥郁的香气,在清辉和花香中,张爱萍时而昂首挺胸凝眸太空,时而低头抱臂沉思,远远望去,他的身影俨然是位诗人在憔悴吟咏,但他的胸怀却是一位将军在精心运筹呢!

蒋介石公开摆出一副“大总统”和“三军统帅”的架势,从台湾出动,在海上一路风光两百公里,到大陈列岛巡视,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要显示从大陆逃台湾后,两年来在台湾已经站稳了脚跟;他的实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连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也有了180度的转向。这意味着,他要显示一位总统三军统帅对前方“克难”将士的深情慰勉,显示出昔日那种威震八荒的威风在他身上依然存在,不减当年。更意味着这些远离台湾的离岛──大陈、东矶、渔洋──正牢牢地控制在他的掌握中,他的“三年反攻大陆计划“是必然成功的,把所有这些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他要对美国艾森豪威尔递送一个信息──把紧挨大陆的沿海岛屿列入“台海协防条约”范围之内,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没有风险。

张爱萍在这一片浮想联翩中,终于发现蒋介石身上惯有的那种虚骄之气。他决心利用蒋介石身上的这个恶气,来使自己的东矶之战获得最大的成功。

他记起了自己同林维先、王德审定“应急方案”时的情形——晚饭前,林维先同王德将秘密拟定的两份“应急方案”摆到他面前。一份是迎头痛击蒋介石“巡视”的,另一份是让我军实力、部署深藏不露,以此来蒙骗敌人的。

很明显,第一方案最有诱惑力!蒋介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头号战犯,这个浑身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如今送上门来,给他个迎头痛击,扫尽他的威风,岂不快哉!但是,也很明显,这个只顾满足心理痛快的方案,感情色彩太重,由它带来的许多后果都没计较周全。权衡利害得失,这个方案并不可取。张爱萍的眼光,从两份方案上挪移开来,望住林维先和王德一笑:“咱们照孙子兵法上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给他个藏于九地之下,让这个光头总统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走吧!”

在清辉花香的静夜里,飘荡出张爱萍一声理智的轻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