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传记回忆 >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阐述“农业产业化”(1)

书籍名:《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作者:成思行
推荐阅读:一个记者能走多远txt下载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笔趣阁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顶点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快眼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阐述“农业产业化”(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艾丰对“三农”的第二个大贡献,是较早总结、提升和推广“农业产业化”这一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

“农业产业化,同包产到户一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发明。”艾丰对笔者说过,“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我所做的工作是总结、提升和推广。山东潍坊每年四月召开国际风筝节,从1994年开始,在风筝节期间,都由《人民日报》经济部、《求是》杂志经济部和潍坊市委

市政府联合召开某一个主题的论坛。1995年论坛的主题就是‘农业产业化’。会上介绍了当地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情况和经验。我觉得农业

产业化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在全国作为农村工作一个基本战略提出来并加以推广的必要。会后又和经济部的一个同志做了深入的

调查,回来后写了三篇报道,并用心写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题目就叫做《论农业产业化》,这篇社论经中央审定以后发表了。”

这个举动,影响很大。农业专家丁力在最近所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历程、理论与政策》演讲中评价:“当时浙江、广东等省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了产业化的实践,在理论和政策上有些探索,但其中山东的理论概括比较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人民日报》的艾丰等同志到山东调查,和山东同志一起提炼观点,发表社论,把这个概念推广到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和相关的三篇报道,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创造出了中国农业历史上最为耀眼的辉煌,但此后农业发展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风顺船轻。1984年农业大丰收,却引发了影响久远的“仓容危机”,农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无处销售。1984年以后,粮食产量6年徘徊,进入90年代再度低速增长;棉花产量再也没有接近过1984年那个高峰;农民收入增长一度停滞;城乡收入比由1983年17∶1到1993年253∶1;农业投入逐年减少;农业生产始终未能摆脱“少了喊,多了砍”的怪圈。如何继续前进?

山东潍坊的“农业产业化”探索,让人眼前一亮。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扑面而来的农业产业化热浪及其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强烈地感染着艾丰,激发着他写作的灵感。

回京后,经过长久的思考,艾丰同记者潘承凡合作,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四易其稿,写就“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述评”三篇大稿,即《必由之路》、《造就一种新关系新格局》、《更广更深更实的思考》,于1995年12月11日、13日、14日在《人民日报》重要版面连续登载。

艾丰认为,这样重大的问题,光写新闻报道是不够的,写一般的评论甚或是评论员文章,也是不够的,一般要写一篇有足够分量的社论,而且题目要用大字眼。于是用了《论农业产业化》这个庄重的题目。社论发表于《必由之路》见报的同一天,1995年12月11日,位置是《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篇幅是2600字,四分之一版。这篇社论分析和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各个问题。

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农村改革两个发明——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出现之后,需要一种把以往的发明联结起来,总体提升农村改革的方式,农业产业化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

农业产业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包产到户多年不变,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趋势不变的前提下,把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民和越来越大的市场相衔接。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发展龙头企业。简言之,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 变革的HR:从外到内的HR新模式 120医生答120问 生命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