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传记回忆 >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半条合格”的经济部主任(3)

书籍名:《一个记者能走多远》    作者:成思行
推荐阅读:一个记者能走多远txt下载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笔趣阁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顶点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快眼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半条合格”的经济部主任(3),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件件事实告诉我们:必须重视水,必须重新认识水,不然,是要受大自然惩罚的。

接着艾丰对水作为一种资源从三个角度,即数量角度、质量角度、使用角度来加以概括,并且用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进行了论述:数量——“无限的循环掩盖着有限的数量”;质量——“低廉的价格掩盖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各自取用掩盖着水资源是一个整体”。于是,人们就感觉深刻了,包括一些专家们也称赞艾丰:“这些内容都是我们知道的,有许多就是我们跟他谈的,但他这样一写,我们都感觉很新鲜。”

这篇作品的特色,就是把确凿无疑的情况和事实,充满感情的描写和呼吁,冷静深刻的分析和归纳这三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了,既给人感性的激动,又给人以理性的认知。这篇只有两千多字的作品,一直被人们牢牢地记着,特别是在北京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们仍然记得这篇发自二十四五年前的作品。

多侧面报道

艾丰谈到“经济述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时,把它归结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侧面要求新闻报道的多侧面,而述评这种体裁,最适合体现多侧面报道的思想和要求。1987年他专门写了一篇新闻学论文《论多侧面报道》,主要提出了如下观点:

一、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记者的任务是两条——报道和解释。新闻价值既来自报道,也来自解释。所谓解释就是要求有深度报道或解释性报道。

二、要改变过去把新闻报道简单地分为“表扬稿”、“批评稿”的报道办法。那样的分类,说好的一概说好,一点问题也不说,客观上必然发生“拔高效应”;说坏的一概说坏,一点“好话”也没有,必然产生“过重伤害”。应该写一种综合性的多侧面的报道,根据事实情况做多侧面的报道和分析,才可以避免新闻报道中由于报道方法不当产生的片面性。

三、对已经约定俗成的写先进人物的“缸杯法”作出分析。艾丰认为,一个大缸里面含有半斤糖,喝起来有点甜,但不太甜。我们用提炼的方法,把水分去掉,把一缸水浓缩到一个杯子里,里面还溶有半斤糖,这时再喝起来,就会甜得“齁”人。没有喝过缸里水的外人,不会提出问题,认为水就是这么甜;喝过缸里水的人就会提出疑问,认为杯里的水不是缸里的水了。一个先进人物多年做的好事,我们打破时空把它们凝练在一起,就会产生这种“缸杯效应”,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报道方法上加以改进。

艾丰之所以更喜欢使用经济述评这样的体裁,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艾丰说,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探讨新闻的改进和改革,不能不首先注意研究现实生活的发展和变化。

常听见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人不像五十年代那么单纯了。”其实,人的“复杂化”,正是“生活复杂化”的反映。这种变化,也很难用单纯的“好”、“坏”两个字来评价。

怎么办?只有改进我们的报道思想和报道方法,用多侧面的报道去反映多侧面的现实。表扬的报道中,为什么不可以有批评?批评的报道中,为什么不可以有某些肯定的部分?介绍某单位经验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对未来做某些预测和展望?其实,多侧面的报道把表扬、批评,肯定、否定,介绍、推荐,商榷、探讨等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我们克服新闻报道上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

评述式的报道,是最易体现多侧面的一类体裁。从报刊史上看,它也是我国报刊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大家公认的好新闻,就是评述式的。有人担心评述式新闻会失去客观性,记者的“宏论”可能招致读者的“讨嫌”。如果由此担心而提高警惕,防止这类毛病发展,那是对的;如果由此担心而不敢使用这类写法,甚至排斥这类体裁,那恐怕是过于绝对了。

评述式的写法还有一个长处,它可以把指导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以至学术性融为一体,便于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

对于报纸来说,在它同广播、电视等诸多传播工具的竞赛中,评述式的报道更是它占有优势的重要手段,许多有眼光的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 决策大脑 经济学家时刻 会好的:悲观者常常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好好告别 《科幻世界》2020年12期 变革的HR:从外到内的HR新模式 120医生答120问 生命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