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鸦片战争实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鸦片战争实录

论争(5)

书籍名:《鸦片战争实录》    作者:陈舜臣
推荐阅读:鸦片战争实录txt下载 鸦片战争实录笔趣阁 鸦片战争实录顶点 鸦片战争实录快眼 鸦片战争实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鸦片战争实录》论争(5),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所谓禁严则贿赂多,禁弛则贿赂少,此系纲纪问题。奉法得人,则禁鸦片也不会有贿赂;奉法不得人,则放松鸦片之禁,贿赂也会以某种形式横行。

这篇奏文的结尾要求:“立斥弛禁之议,仍请敕下在廷诸臣悉心妥议,于烟入银出有可永远禁绝之方,各陈所见,皇上择之实施。’’

由于袁玉麟这样激烈的批判,可以说把许乃济的弛禁论彻底埋葬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向皇帝建议弛禁了。

广东复奏的领头人是两广总督邓廷桢,但他并不是打内心里赞成弛禁论。在四年后的鸦片战争中,总督邓廷桢与钦差大臣林则徐齐心协力,为禁绝鸦片而沥尽了心血。道光十六年时他之所以违心地复奏赞成弛禁,可能是由于照顾公行在振兴地方的口号下所掀起的弛禁运动。反对弛禁的舆论一出现,他就再也没有主张弛禁了。

弛禁论销声匿迹之后,接着就出现了严禁论。许太常奏议出现两年后——道光十八年提出的黄爵滋的奏议,可以说是对弛禁沦的决定性的打击。

严禁论的定本

前面引用了各种奏文。清代是文牍政治,所以奏文和皇帝对奏文批示的上谕都是最重要的资料。

所谓政治的才能,首先就是能写好文章。

前面谈到了宣南诗社,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爱好者的同人结社。其中大多是公羊学系统的人,在那里当然会议沦经世济民的学问。不过,也可以想象他们会这样互相评论彼此的文章:

“这个句子太简单了,是否有点削弱了意思。”

“这儿改为这样来表达,意思就清楚了。”

“这个论点太突然了,应当在稍微前面一点留下伏线。”

互相切磋写文章的能力,目的完全是为了写“奏文”。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就必须要能写好的奏文。不管行动的力量多么强,如果自己的策略方案不被皇帝所采纳,那也毫无作用,所以首先要培养写文章的能力。

在宣南诗社的同人当中,奏文写得最好的是黄爵滋。

黄爵滋,字树斋,江西省宜黄人,道光三年(一八二三)进士。前面说过,道光十年(一八三。)宣南诗社成立时,他三十八岁,任翰林院编修。以后他担任过科举的考官,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任福建道监察御史。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升为鸿胪寺卿。鸿胪寺是司掌朝廷典礼的机构。其长官称“卿”,为正四品官。

他的传记上记载说:以诗名,喜交游,每夜闭阁草奏,日骑出,遍视诸故人、名士,饮酒赋诗,意气豪甚。

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他四十六岁,比林则徐年轻八岁,所以他这…年的年岁相当于八年前结社时的同人林则徐的年岁。

而这时林则徐已由江苏巡抚升为湖广总督(管辖湖北、湖南两省的长官)的要职。

命运把这两位同人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林则徐之所以被任命为钦差人臣,派往广东,其起因也是由于黄爵滋的奏文。

弛禁论压下之后,严禁论纷纷出现,但大多是“塞源遏流”之类的抽象的议论。黄爵滋的奏文之所以成为严禁论的定本,是因为提出了果断的具体的措施,要求把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

他首先从白银外流的问题谈起:

……边境的防卫费用、巡幸的费用以及修造费用都值不了几何。嘉庆以前,虽然挥霍奢侈,但仍极其富裕,而现在万事节约,反而手头拮据。这是否是愈奢侈愈富、愈俭约反而愈穷呢?不!决不足这样!……以前制钱九百文乃至一千文换纹银一两,而现在银一两相当于一千六百丈。银并不是用于内地,而是漏给了外夷了。

白银流出国外,是因为走私运进了鸦片。黄爵滋叙述了鸦片泛滥的现状,并逐条罗列了过去措施失败的原因:

第一, 严查海口也无效。因为沿海长达一万余里,

第二, 船只可以随时随地入境。

第二,禁止通商也不能防止白银流出海外。鸦片本来就是禁品,是通过正规通商以外的途径进来的。鸦片船停泊在外洋,是好人把鸦片搬运进来的。

第三,惩办鸦片商贩也无用。因为各地的贪官污吏同富家人族的不肖子弟互相勾结,庇护同好者。

第四,弛禁罂粟栽种,对防止漏银也不起作用。假定如弛禁论者所说的那样,国产鸦片的毒性弱,那么人们一定会设法获得外国产的猛烈的鸦片。

在这样的状况下,鸦片是否就不可能禁止呢?

黄爵滋的回答是“不!”

他写道:“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

他认为白银流出是由于购进了鸦片;贩卖鸦片之所以盛行,是由于吸食鸦片的人众多,如果没有人吸食,就不会有人贩卖,外夷的鸦片自然就不会来。

总之,如果没有人吸鸦片,一切问题就可获得解决。因而就得出了“吸食鸦片者死罪”的结论。这可以说是他的奏文的核心。他说:

……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止,给子一年的期限“戒烟”。不管烟癮多大,在这期间也能戒掉的。如果一年之后仍然吸食,那就是不奉法的乱民,应处以重刑。

按过去的法律,吸食鸦片者,罪仅枷、杖,……这都是“活罪”。断癮之苦甚于枷、杖,所以甘犯明刑,不肯戒烟。

如果罪以死论,则临刑之“惨急”更甚于断癮,所以宁愿断瘾而死于家,必不愿受刑而死于市。……

严刑往往会累及无辜的民众,但吸食鸦片者是否有瘾,立即可以辨清。所以不会因重刑而产生弊害。

爪哇人本来是轻捷善斗的种族,红毛人制造鸦片,诱使其吸食,因此精神大衰,终被征服。红毛人在本国有吸食鸦片者,则在众人环视之下,将该人绑于杆上,用炮击入海中,所以没有人敢吸食鸦片。……各国只有人制造鸦片,而无人吸食。……以外夷的力量都能令行禁止,何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则任何愚顽之人也会戒掉鸦片。

这样,既可防止白银流出,银价也不会上涨。然后研究理财之方,就会给天下万世臣民造福。

奏文的结尾说:“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圣鉴。谨奏。”

道光皇帝为这篇奏文所打动,把其抄本分送各地的总督、巡抚以及盛京、吉林、黑龙江的将军,征求他们的意见。

他的打算是,把复奏最好者任命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令其负责禁烟的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 血凝: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血祭野人山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伊达政宗 一路投奔奇迹 一江山登陆大血战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