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这些批判的意义

书籍名:《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作者:汪子嵩
推荐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txt下载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笔趣阁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顶点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快眼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这些批判的意义,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以上是亚里士多德对各种数论的批判,我们只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些论证,而不能完全说清楚这些论证。因为亚里士多德所批判的这些关于数的理论,都是当时柏拉图学派的学说。当时的柏拉图学派将柏拉图的“理念论”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结合起来,将“数”比作“理念”,还提出一种“理念的数”的学说,假定在数学对象之外,还有一种“理念的数”,它们也是独立存在的。因为这种学说本身,我们现在已经没法知道了,而且这种学说本身还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对各种不同学说的具体内容,我们只能从上述亚里士多德的介绍和批判中了解一点情况。因此,现在要讲清楚这些论证,是很难的。许多专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也没有得到完满的结果。

尽管如此,我们虽然对每个论证的具体意义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根本意义,他自己在第九章的结尾处却讲得很清楚。从那里我们看得很清楚: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学派的“理念的数”的批判,最主要的论点是和他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时的论点是一样的,主要就是那个“分离问题”。柏拉图将“理念”与个别事物分离开来,成为独立自存的实体,是错误的;同样,柏拉图学派将“理念的数”和普通的数分离开来,成为独立自存的数,也是错误的。

我们看他自己是怎么说明这个问题的。

他说:这些关于数的各种观点的分歧,就表明他们提出的事实是不正确的,从而带来了理论上的混乱。他说:(一)那些认为只有数学对象是和可感觉事物分离存在的人(指斯潘雪浦),已经看到“理念”的困难和虚构,从而放弃了“理念的数”,只假定数学的数。(二)但是那些同时肯定“理念”和数的人(指色诺克拉底),却没有看到,如果假定了这些原则,数学的数如何能与“理念的数”分离存在呢?将“理念的数”和数学的数当成是同样的东西,实际上却是毁掉了数学的数。(三)而那个第一个肯定“理念”存在,说“理念”是数,还有数学对象存在的人(指柏拉图),自然将这两个(“理念”和数)分离开来了。看来,所有这些意见,在某些方面是正确的,但从总体说,却是不对的。他们自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说法不一致而且相互冲突。原因在于他们的假设和原则都是假的。从坏的材料中是造不出好的东西来的。(注:1085b36—1086a16。)

他说,关于“数”,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得到的结论已经够了。关于第一原则和原因,如果只讨论可感觉的本体,我们已经部分地在关于自然的著作(注:《物理学》,第1卷,第4—6章;《论天》,第3卷,第3—4章;《生成与毁灭》,第1卷,第1章。)中讨论过了,部分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范围。(后面第十四卷亚里士多德又专门讨论“数”是不是第一原则和原因的问题。)现在要讨论的,是那些认为在可感觉的事物以外还有别的本体的人,他们说“理念”和“数”就是这样的本体,认为“理念”和数的要素就是实在事物的要素,我们必须研究他们所说的这些学说。(注:1086a18—29。)

他说,关于讲“数”和数学对象的人(指斯潘雪浦),他们的观点我们以后(第十四卷)再来讨论。现在只讨论那些相信“理念”的人,看看他们的思想方式以及陷入的困难。——以下他就指出了主张“理念”的人的问题,既包括“理念论”,也包括“理念的数”,指出了它们为什么是错的。

他说,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既将“理念”当作一般,同时又将它们当作个体而分离独立存在。这在以前已经论证过是不可能的。(注:参看B,1003a7—17。)为什么那些将本体说成是一般的人,却将这两种不同的特性——一般与个别——在一个东西里面结合起来呢?理由就在于他们认为本体和可感觉的事物不是同一的,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他们认为可感觉世界中的个别事物都在流动状态中,是不持续留存的;而一般则是与此不同的东西,是永恒而不流动变化的。我们已经说过,苏格拉底提出定义的时候,推动了这样的学说,他没有将这二者分离开来,他是对的。由此得到的结果是明显的:如果没有一般就不可能得到知识。但是将二者分离开来,这就是产生对“理念”的批判的根源。苏格拉底的继承者却认为这是必然的,他们以为,如果在可感觉的、暂时存在的本体之外,还有任何其他本体存在,这种本体必然是和可感觉的本体分离存在的。这样,就给予一般的本体以分离独立的存在,使一般的东西变成为个别存在的东西,使一般和个别成为同一类的东西了,这就是他们的困难。(注:1086a29—b13。)

这样,亚里士多德就将“理念论”的错误根源,从认识论上、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上,讲清楚了。他的这段论证可以分析为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对于具体事物要得到真正的知识,必须认识“一般”。当时希腊哲学家的看法是: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都是暂时的、永远变化的。如果我们只感觉到这些变化,就是还没有真正的知识。只有认识到不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就是必须认识“一般”,苏格拉底要求的定义就是要认识这种“一般”。从个别的具体的东西进到一般的普遍的东西,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时,当然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第二,这个一般和个别,是有不同的。问题在于,一般和个别是不是两个互相分离开且彼此独立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说,苏格拉底没有将一般和个别分离开,在这点上他是对的。是柏拉图开始将这二者分离开来的。

而将一般和个别分离开,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又将一般当作个别的东西了。什么是分离的独立存在呢?只有个别事物才是可以分离独立存在的。这个人和那个人、这棵树和那棵树,是可以分离开而独立存在的。可是,在这个人、那个人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个“一般的人”(“人的理念”)也像这个人、那个人一样,在他们以外独立存在呢?如果“人”也能独立存在,它也像这个人、那个人一样成为个体,也是具有个别的性质。一般和个别,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特性,可是,如果认为一般能够独立存在,它就变成个体,它就具有个别的特性。这样,它就同时具有了一般和个别这两种相反的特性了。列宁正是在读到《形而上学》第十三卷时,看到亚里士多德批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时指出:“原始的唯心主义认为:一般(概念、观念)是单个的存在物。这看来是野蛮的、骇人听闻的(确切些说:幼稚的)、荒谬的。”(注:《列宁全集》,中文1版,第38卷,420~421页。)列宁讲的,就是原始的唯心论(包括宗教,因为宗教讲的“神”本来也是一般)将一般当成个别存在的东西了。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所批判的。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柏拉图学派所提出的各种数论,包括“理念的数”的理论等,它们共同犯的错误,归根结底,就在于这点,他们将一般当作个别了。亚里士多德指出的,就是这一点。

第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只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之中。亚里士多德批判了那种认为一般是在个别之外独立分离存在的思想,坚持认为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这一点,从辩证法讲,是正确的,亚里士多德在这点上是坚持辩证法的。

第四,一般怎么存在于个别之中呢?我们又怎样从个别认识一般呢?这就是人的认识的抽象作用。这是亚里士多德在以上第三章中讲过的。像“理念”(事物的一般性)和“数”,本来是具体事物的某一方面,人们将它和具体事物分离开来——这个“分离开来”,只是在思想上(而不是在实际上)将它们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独立地进行研究。这种抽象的“分离”和柏拉图学派所讲的具体的“分离”是完全不同的。抽象的分离当然是必要的,科学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