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形式不是生成的

书籍名:《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作者:汪子嵩
推荐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txt下载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笔趣阁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顶点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快眼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形式不是生成的,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亚里士多德现在讨论的是生成的事物。在第七章中讨论了如何认识本质以及根据本质来制造事物以后,在第八章中,他就讨论哪些东西是生成的,哪些东西不是生成的。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生成的事物,我们分析一下,总有三个因素:

第一,由它而生成的,就是上一章所讲的生成的出发点——本质即形式;

第二,从它生成的,亚里士多德现在不再像第十二卷所讲的从“缺失”生成(健康是从疾病生成的)了,而认为是从质料生成的;

第三,生成为某种东西,即具体的事物。

所以,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析成为形式、质料和具体事物这三种因素。铜是质料,环是形式,铜环就是具体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再三反复说明(注:1033a28—b19。):在这三者之中,形式和质料都不是生成的,只有具体事物才是生成的(自然生成和人工造成都一样)。他说:所谓生成,乃是将形式摆进一个特定的质料中去,结果就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注:1033b10。)所以,生成的只是具体事物,既不是形式,也不是质料。

为什么质料不是生成的?亚里士多德在上一章中说:任何生成的事物,总是有事先已经存在的某种东西,其中之一就是质料。任何东西总是从质料中生成的。他说,如果这个质料又是生成的,它又得从某个质料来;这第二个质料如果是生成的,它又得从第三个质料来;这样推下去,就可以有无穷的过程了。(注:1033b3—5。)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证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就以他自己举的例子来说:铜是铜环的质料,但铜本身又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黄色的特定的金属;而金属本身也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我们中国古代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古希腊却以水、火、土、气为四种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按这四种元素说,金属应该是某种特定的土,但土也还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我们还可以再抽象掉它的形式。所以,这里实际上可以有无穷的倒退,一直到最后,将它的一切特定的形式都抽象掉以后,只留下那个没有任何形式的最后的纯质料——那就是抽象的物质的概念。这是亚里士多德自己说明过的。这样来分析,任何具体的质料都是有形式的质料,是可以有无穷的倒退过程,一直达到最后的纯质料。当然,在任何这样的生成中,所生成的总不是那个质料,而是将形式加到质料上去,只有具体事物才是生成的。比如,砖瓦是建筑房屋的质料,而砖瓦本身也是造成的,是将一定的形式加到泥土上去。但是,在造成砖瓦时,并不是以它作为质料的意义上,而是在它本身是具体事物的意义上,才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从这个方面说,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还是正确的:质料不是生成的,只有具体事物才是生成的。

亚里士多德说,形式也不是生成的,我们只能说形式出现在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说制造出了形式;形式不是制造成的,所以本质不是生成的。(注:1033b5—7。)如果本质是生成的,它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形式,一部分是质料。可是,本质能有什么质料呢?比如,铜环的形式是“环”,它是一个公式,即“周围各点和中心距离相等的图形”。它不是一个具体事物,不能从它之中分析出形式和质料来。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形式这样的本体不是生成的,不是制造出来的。(注:1033b17。)

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讨论:

第一,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没有对形式作进一步的分析。后来他就作了分析。比如,圆的形式是“周围各点和中心距离相等的图形”,正方的形式是“四边相等的图形”。将它们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它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图形”,但又各有不同,一个是“周围各点和中心距离相等”,一个是“四边相等”。用亚里士多德的术语说,“圆”和“正方”都是“属”,它们的“种”就是“图形”,而“周围各点和中心距离相等”以及“四边相等”都是它们的“属差”。“属”的公式=“种”+“属差”。亚里士多德将“种”和“属差”的关系,也比成“质料”和“形式”的关系。“种”(图形)相当于质料,“属差”相当于形式。这样,形式也还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但这种形式与质料显然是抽象意义上的,这种质料就不是物质性的东西。由这种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形式,也还不是具体事物,它并不是在实际上生成的。

第二,所谓“形式”不是生成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说质料不是生成的,这意思是:我们可以造出一个一个具体的事物出来,但这些具体事物都是从质料中造出来的,我们(也包括自然本身)不能从无(非质料)造出有质料的东西来。这是明白的。但是,说形式不是生成的,那么,这形式是从哪里来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不是从质料来的(以后我们将多次看到,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先于质料),那么,“它是从什么来的”便成为一个不可解释的问题了。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原来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但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是个空洞的东西,“圆的理念”就是绝对的、完全的圆。它有什么内容呢?柏拉图没有说。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却是有具体内容的,“圆的形式”就是圆的公式、圆的定义,就是“周围各点和中心距离相等”。这是当时的几何学——科学的定义。它相当于中国哲学史中所说的“理”。(中国的理学家所讲的“理”,除了在道德伦理方面规定它的具体内容外,也很少有给予科学的内容的。)这“形式”(“理”)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现在当然清楚,这种形式本来就是在个别中的一般,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如果没有具体事物,没有物质,哪里有什么一般的“形式”呢?但是,亚里士多德却将这“形式”看成是先在的,存在于质料之先的。这种“形式”,当然不是人所能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来的,从这点上说,它不是生成的;但是,是人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了它,认识了它,掌握了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有生成的过程。亚里士多德绝对地否认“形式”的生成,将它当成是永恒存在的本体,并且是第一本体。这就使他离开了唯物论。

正因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或本质,在理论上有上面所说的这样的问题,所以,亚里士多德接着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可以和具体的事物分离而存在呢?环的形式能和个别的环分离,房屋的形式能和具体的有砖瓦的房屋分离吗?他的回答是:形式不是这样分离存在的。因为,形式表示的不是“这个”——一个一定的事物,而是表示一个“如此”。所谓生成,无论是人造的,或是父亲生的,都是从“这个”中造成了一个“如此”,生成的是“如此的这个”(注:1033b21—24。)。亚里士多德这个说法,和他自己原来的说法是有矛盾的。从《形而上学》第五卷第八章开始,亚里士多德一直认为“这个”(个体性)是属于形式的,这里却说形式不是“这个”,而是“如此”。所谓“如此”,只表示一种性质,而不是本体。这样,等于说形式不是本体,而是性质了。这岂不是完全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理论了吗?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矛盾。形式本来是一般,一般就不能是“这个”,因为一般不是个体;它只能是“如此”,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性质。“两足的动物”不就是每个人固有的一种性质吗?不过它是事物的本质而已。这种一般当然不能离开个别而存在。所以,他说,要将形式说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存在,显然是不必要的,没有用的,这并不能说明生成和本体。至少为了这个理由,形式也不必须是独立自存的本体。(注:1033b24—29。)这里,亚里士多德明确地说出:形式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不是和具体事物分离的独立自存的本体,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之中。

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真正分清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所以他接着又举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物中,生产者和被生产者往往是同一类的——不是同一个,而是同一形式的,例如,人生人。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马生骡,但这是因为产生骡的那个较高的“种”——马和驴有共同性。(注:1033b29—1034a2。)这种马和驴的共同性——“动物”的某个“属”这样的一般,和上面所说的“人生人”那样的一般显然是不同范围和层次的“一般”。这个例子和上面所说的是没有联系的。

既然形式不是一种分离自存的本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像柏拉图那样将“理念”当作“型”是不必要的。从自然物来讲,它们生成的原因就在它自身,形式就在它之内;将形式加到质料上去,将如此这般的形式加到这种肉和那种骨头上去,就成为加里亚或苏格拉底。这些不同的个别的人,他们的形式是相同的;他们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质料,不同的人的质料是不同的。(注:1034a2—8。)亚里士多德讲的“形式”,是事物的内在的动因,他批评柏拉图的“理念”,是认为“理念”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不是动因,所以对于解释事物的生成是没有用处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楚辞与原始宗教 人活动的效率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弹性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 混乱 2020年6月下半月刊·绿版 2020年7月上半月刊·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