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五节 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的变化

书籍名:《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第五节 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的变化,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 高校扩招改变了劳动力的教育结构


1999年,为了应对国企下岗失业导致的困难,中央政府果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缓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1998年,全国每年高校招生只有108万人,1999年的扩招,以每年50万人的规模,连续增加到2008年,招生人数已超过600万人。此后,虽然扩招速度放缓,但仍然在持续增长,2014年高校招生超过了700万。到2018年,已经接近800万人。从201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看出,在20岁人口队列中,接受高等教育者占队列人口的比例超过5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于1982年的1.15%,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续十多年的高校扩招,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结构: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其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就越困难[30]。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数量压力让位于结构矛盾。政府每年的就业关注重点,主要瞄准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给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和动力:为这些受过大学阶段教育的劳动者支付更高的工资,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尽管高校毕业生快速增长,国际和国内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变化,仍然是有利于高校扩招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能偏向型需求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并未上升,就业质量在提高,收入水平在持续提高,促使政府将高校扩招一直坚持下去。

劳动力市场技能偏向型需求增长,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标志: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给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雇佣机会。尽管高校扩招在增大高人力资本劳动者的供给,仍然被技能偏向型需求增长所抵消,表现出来的结果为:高校毕业生的工资优势相对于中学及以下者在增大,劳动参与率在提高,失业率在下降[31]。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或者毕业后的短时间内实现了就业,表现最好的是“高职/大专”,每次调查,都有更高的“就业落实率”[32]。这是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特点。劳动力市场需求朝技能偏向方向发展,不仅确保了社会和经济的稳定。给城乡家庭带来明确的信号,为孩子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以便让他们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二 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农民工增速趋缓


政府一方面关注大学毕业生,也同时在关注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因为这个群体的规模巨大。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8亿。虽然绝对数额大,但新增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却稳定下来。新增农民工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大。在2011年,50岁及以上的农民工在所有农民工中的比例为14.3%;到2018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22.4%[33]。

当城镇的工资增长都无法吸引农村劳动者离开农村时,中国劳动力市场已进入“后刘易斯转折点”时期。尽管仍然存在户籍制度等门槛的限制,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所处发展阶段相同国家的水平,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二元经济特征开始弱化,变得更像发达国家的新古典模型:尽管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工资差距,考虑了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与年龄结构,城乡之间已经实现了均衡。每年城镇农民工增长速度趋于0,就是一个典型特征。



三 劳动力知识技能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从发展水平上看,中国开始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在国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起来,发达国家向中国转让技术的步伐放缓。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便利地购买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更加依靠自己的研发投入。然而,中国高等教育虽然扩张迅速,但教育质量提高却相对滞后,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也较为迟缓,苏联式的应试体制也几乎没有变化,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应对各级升学考试,科学训练和广泛阅读方面严重不足。

苏联教育体制的特点是模仿,是技术上的追随者,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不高。当少数高科技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前沿的时候,他们更加依赖从国际市场上吸引人才。当前面不再有可学习与模仿的对象时,他们开始重视和强调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很少关注基础研究并培养相应的人才,因为从历史上看,那是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占据的领域。当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的时候,国际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从国际市场购买新技术变得困难,对自我研发和创新的压力则越来越大。这时,教育体制、科研体制、相关政策,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与改革。

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减速,进入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禀赋特征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出生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虽然工资水平在持续上涨,但家庭照料的需求开始诱导劳动年龄人口退出市场,进入家庭部门。使劳动力数量减少速度超过了15—64岁人口减少的速度。劳动力减少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增长开始失去动力。此外,由于资本变得充裕,投资的边际效益下降,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形成增长速度不到6%。传统高速增长模式的两大推动力量,劳动力增长和投资增长,很难再维系下去。



四 老龄化程度加深,企业社会保障开支增加,失去竞争优势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在职劳动者供养的退休者数量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增加,最终由企业和在职职工来承担。这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企业失去竞争力。表现为退出市场的企业增加,减少劳动力需求。如果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那么,经济增长速度会低于其潜在增长速度。



五 新就业形式与非正规化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不仅进入中国城乡家庭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就业形式。充足的资本与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使互联网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迅速拓展了一个新的就业空间。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物流形式,也使网络平台出现和快速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如网络商业、网络金融等,很多劳动者通过网络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

这些劳动者,不再是传统的受雇者,没有人与他们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无人为他们提供三险一金,从这些统计特征来看,他们是典型的非正规就业者。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很难把他们归类到“脆弱群体”的行列中。当国有企业和政府雇员(机关事业单位)在所有劳动者中所占比例下降到不足20%时,剩下那个庞大的80%,就是一个异质性极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复杂特点,使政府在管理劳动力市场方面,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 正向思考:预约你的幸福人生 遇见未来的自己 再启动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