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第六章 新中国服务业空间协调发展研究

书籍名:《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第六章 新中国服务业空间协调发展研究,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一节 前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服务经济的蓬勃发展,服务业增长、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业生产率、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大量涌现。然而,服务业增长并不仅体现在规模、速度等时间维度上,更体现在空间维度上——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服务要素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继而引起服务业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服务业究竟应该在哪里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形式,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如何、空间格局如何演化,怎样实现服务业空间格局的协调与优化,这些问题对于从整体上认识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异常重要。但70年来,国内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学界对于服务业空间规律的关注,却难以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相匹配;从总体上看,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服务业空间规律的研究边界很多时候是由地理学家、社会学家而非经济学家所推动的。

通过对文献的时间线索进行梳理可知,关于服务业空间规律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波小高潮,2010年前后达到巅峰。新中国成立后的将近30年时间里,商业服务经常与城市的“消费性、寄生性”相联系,商品经济因而一直受到轻视。在“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1]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城市的中心议题;而作为生产基地,构建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则是第一要务。由此,生产资料生产得到优先发展,城市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比重持续提升,作为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服务业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关注。加之计划经济条件下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的片面理解,长期认为第三产业的大部分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只消耗社会财富、不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非生产性劳动的第三产业甚至未被当作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来考虑,故而一直游离在理论研究的视野之外。基于以上原因,1982年之前几乎没有关于服务业空间规律的探讨。综合考虑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热度和思想流,国内对服务业空间规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82—1987年;1988—2005年;2006年至今。

总体上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服务业空间协调发展的研究从无到有、从边缘到主流,研究视域不断更新、方法逐渐深化,虽以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和规律借鉴为理论根源,却始终立足于中国城市和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国外相比,服务业空间规律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问题导向的特点,议题主要来源于自下而上的地方实践,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引发的空间结构升级过程;相关研究在服务业区位规律和影响因子、服务业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许多研究问题如服务业同城市化、制造业同服务业的区位关系,到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 正向思考:预约你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