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第三节 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向国际接轨的过渡阶段(1985—1993)

书籍名:《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第三节 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向国际接轨的过渡阶段(1985—1993),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市场经济深入人心,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开始探索和建立国民账户体系(SNA体系,有时也称为国民账户体系)。这个时期开始意识到服务业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我国逐步由MPS体系向SNA体系转换,开始试算SNA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时期,MPA和SNA两套体系处于并行阶段。要完全转向SNA体系,必须解决服务业的非生产性问题,才能名正言顺地对服务业进行统计和核算。因此,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服务业的非生产性这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产业劳动具有什么性质,是经济理论界一直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分歧点在于它究竟是生产性劳动还是非生产性劳动。骆耕漠(1985)则直接从第三产业的性质和内容进行讨论,认为“第三产业论”以及“服务业论”,并没有准确理解第三产业所要刻画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而应当从马克思的“第四物质生产领域”理论和服务理论来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同服务业事业的结构与本质关系[1]。骆耕漠(1985)较早地从性质视角探讨服务业发展,为后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服务消费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服务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对消费服务业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服务业必将得到充分发展[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政策促进服务业多样性的快速发展[3]。温端云(1986)对第三产业劳动的性质进行进一步分析,进而说明其经济效益的评价和产值的核算[4]。

1987年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科学讨论会,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进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如何划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及同质性计算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为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生产劳动范围的界定,不能停留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原有划分上,要承认所谓非物质性劳务在经济发展中也可以具有生产性;也不能停留在纯粹的理论上,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把生产劳动的划分建立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个系统工程之中,考虑实践的可行性。这次会议说明有关第三产业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讨论从理论走向实践,理论上基本上达成一致,政府和学界正式承认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综合生产观”,着手对第三产业纳入生产核算。黄良文(1988)指出:第三产业一般是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然而能不能把非物质生产等同于非生产,值得讨论。……不能用物质产品的特性来要求非物质产品的特性,而得出非生产的结论。表示第三产业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品的地位,可以有许多方法,但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服务业的生产成果来反映,这就要用到国民生产总值指标[5]。第三产业的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集大成著作为李江帆的《第三产业经济学》,该书获1990年孙冶方经济学奖[6]。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对第三产业的统计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划分第三产业;二是第三产业的生产核算和使用核算。第三产业生产核算是指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使用核算是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进出口核算。

(1)如何划分第三产业:1985年3月19日,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和建立第三产业统计及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必要性。这是服务业统计和核算正式走向落实的重要标志。1985年报告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进一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钟兆修(1985)对如何划分第三产业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国际比较等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三次产业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农、牧、渔、林业;第二产业:工矿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不属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所有行业[7]。方秉铸(1986)对1985年报告三次产业的划分提出了两条值得注意的意见:一是,继续做好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保持原有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不变;二是,关于第三产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与西方国家计算范围有所区别,这是符合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的。方秉铸(1986)进一步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的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的活动,不应作为第三产业加以核算,如国家官僚机构的臃肿庞大,投机事业的猖獗,下流娱乐的盛行,娼妓赌博的泛滥等[8]。

(2)第三产业的生产核算和使用核算:在过渡阶段,一些专家学者对采用什么指标来反映第三产业的生产核算进行了探讨。相关研究一般强调在现有的统计基础上,如何向SNA过渡,并力求国际可比性。在MPS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统计非常薄弱,亟待加强。一些细分行业既有价值指标,也有实物指标,如交通运输业有运输总收入,也有货物吨公里。有些只有实物指标,没有价值指标,教育行业一般只统计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数,但是财务收支没有统计,因此,第三产业的统计基础和数据明显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薄弱,为了形成了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应该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匹配,这些指标包括发展规模、速度、结构等等。王杰(1986)指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统计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准确计量第三产业的服务价值,确定其核算范围和方法,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9]。此外,为了核算不变价的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需要对第三产业价格进行核算。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以市场价格为主,但是,要正确评价发展速度,消除价格因素,就需要对第三产业的价格指数进行统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有钱女人怎么做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赢 有一种毒药叫成功 有一种缺点叫聪明 正向思考:预约你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