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图说北京三千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图说北京三千年

第45节:王府井步行街:中华老字号汇集地

书籍名:《图说北京三千年》    作者:葛忠雨
推荐阅读:图说北京三千年txt下载 图说北京三千年笔趣阁 图说北京三千年顶点 图说北京三千年快眼 图说北京三千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图说北京三千年》第45节:王府井步行街:中华老字号汇集地,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王府井步行街:中华老字号汇集地

人们常说王府井遍地黄金,由此可见王府井是多么的闻名遐迩与历史悠久。历经万千沧桑的王府井,之所以被称为王府井是因为这条街道上一有王府,二有井。说到它的由来,我们不能不提到它那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历史上来看,早在辽、金时代,王府井所在之地还是中都城东北部的一个野旷人稀的村落。只是到了元代,在京城建立大都时,王府井这块地方才开始繁华起来,居家也逐渐增多,慢慢地在这里形成了一条专门卖菜的街道,随后又有了丁字街的名号,丁字街便是王府井演变成商业街的雏形。

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从南京迁都北平,并且把北平改为北京。定都北京之后,朱棣在此大兴土木,在建城的同时,在东安门外丁字街东南大片土地上建了十王府,以示皇恩,于是此地形成了王府群。到了嘉靖年间,丁字街就叫十王府街了。从这个时候起,为了满足皇家和达官显贵们消费的需要,十王府街的店铺也骤然增多,逐渐地,这里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也成为了中华老字号的汇集地。

说到被称作“王府井”的那口著名的水井,有人也许会问这口井到底在哪里。

它就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体地说就是在东安市场北端西门对面便道上稍北的地方。因为这口井位于明代十王府街、清王府大街上,所以便称为“十王府街之井”、“王府街之井”,又或因其拗口,便渐渐地简化为“王府井”。这便是王府井的由来,简单地说,王府井大街是以明朝王府和井命名的。

明十三陵:祭奠沉睡地下的皇魂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坐落在今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为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据说当时明代的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地方,并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十三处陵地。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2003年,明十三陵又被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

十三陵位于一个具有天然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铁血强宋 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 天下狼烟 天廷秘传 天堂漫舞 天裂九世纪 用错过成全爱 永夜(下) 永夜(上) 萤火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