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孙庆瑞对话邱国鹭:“股市常青树”是如何炼成的

书籍名:《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投资中不简单的事txt下载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笔趣阁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顶点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快眼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孙庆瑞对话邱国鹭:“股市常青树”是如何炼成的,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上海证券报》孙旭整理/2015.06

孙庆瑞自上而下做配置,在市场风格转换上表现得游刃有余。这篇对话还原了“股市常青树”在7年不败神话中杀伐决断的过程。

股市里面有各种名家、高手、隐士,“股市常青树”孙庆瑞是其中一个传奇个案。一位摩根士丹利全球FOF组合管理人找到孙庆瑞做调研,对孙庆瑞说:“我看全球所有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长期回报率好的基本上都是选股型的或者多空型的,很少有人像你这样做股票是靠自上而下配置的。”

高毅资产CEO邱国鹭也说,自己在组建高毅的一年多时间内约谈了200多位投研人员,其中孙庆瑞以独特的“自上而下配置为主”的风格做出了“长短皆不败”的业绩,令他感到惊奇不已。

高毅资产是一个以好制度和好文化吸引顶尖高手的平台型私募基金,志同道合的高手们一拍即合,孙庆瑞也加盟其中,成为董事总经理。

如今孙庆瑞与邱国鹭互为同事及朋友,一个偏好成长投资,一个偏好价值投资,并且由衷地互相欣赏与佩服。邱国鹭坚持价值判断,秉持“大道至简”的哲学,坚守企业的长期价值,有时候似兵法“不动如山”,体现了宽广刚毅的一面。孙庆瑞则是自上而下地梳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逻辑,于市场的热点转换中游刃有余,“疾如风”,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清晰、灵活和细致敏感。

好的性格是投资经理的禀赋之一。在孙庆瑞与邱国鹭的交流中,孙庆瑞条分缕析,快人快语,常常一语切中实质,颇有在行业配置中杀伐决断的风采。



6年熊市从5 000点下跌至2 000点,她却赚了45%:如何做到长短皆不败?


邱国鹭:我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灵活性与稳健性并重。在2007—2013年管理“中银中国精选”基金的7年期间,你的收益率在小同业(同期8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2,在大同业(同期205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3,超越沪深300指数约101个百分点;而且每一年的业绩都能够稳居同业前1/4,这个是很难做到的。

2007—2013年,每一年的市场风格都不一样:2007年是大牛市,2008年是大熊市,2009年是100%的大反弹,2010年是结构性行情,小股票涨得很好,2011年是大调整,大股票跌了1/4,小股票跌了1/3,2012年小股票震荡,蓝筹股在年末表现好,2013年是蓝筹股受压、创业板屡创新高的年份。你是怎样做到在7个市场风格完全不同的年份中,每一年都跑在行业前列的?

表A-1 孙庆瑞2007—2013年行业配置情况一览

孙庆瑞:我有时候对市场在整体的涨跌和风格方面有一些理解,而且做得还不差,我觉得这可能是跨过7个年度每一次业绩都还能不错的原因。归结起来,我想还是自上而下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我原来在做固定收益的时候,也对整个权益市场的涨跌、固定收益市场的涨跌、资产价格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观察和理解。我从2004年开始做固定收益,对整个权益市场价格的变化也有研究,这背后的逻辑都是经济和流动性层面上的,分析的方法是一致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2007年我接手中银中国精选基金开始,秉承了之前的观点。因为我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整体上看多股市的角度没有变,所以2007年接手中银中国精选基金后对大盘股有比较多的配置,在流动性非常好的时候就有比较好的表现。

2008年其实做得一般,因为看法虽然对了,但是叠加到交易能力并不是很完美。整体上看,所有基金在2008年都跌得比较多,因为我2008年看法偏空,做了减仓的行为,所以相比较来说,跌得比其他基金少一些。

2009年因为我在4万亿元投资政策之后布局了很多强周期的公司,比如水泥股,所以在2009年上半年表现也还好。

邱国鹭:我们后来也从数据中看到,2009年对4万亿元投资反应比较早的基金经理,那一年业绩都很好,但是很多人到2010年还固执在周期股上,业绩就下滑很多,你当时是怎么决定对周期股做迅速转换的?

孙庆瑞:强周期在2010年跌得比较多,好在我在2009年下半年做了比较彻底的转换。这个转换不是看行业,而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判断,或者说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完全不是在右侧。我把所有的周期在2009年下半年逐步卖出,转换成了与消费相关的标的。

因为那时我有一个逻辑,认为在4万亿元投资之后周期行业会面临极大的供求问题。在那时配置消费是对的,因为在经济向好的时候消费总是会跟上来。

2009年下半年,我每天琢磨的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周期股都卖光,从吃穿住用行几个角度来挑选行业里最有竞争力的公司。2009年下半年调整完之后,2010年就比较简单。因为2010年是所有的周期都表现很差,只有消费和与消费相关的标的表现比较好,大家都从吃穿住用行来挖掘标的。我的组合其实没有很大的调整,但是整体上表现相对靠前。所以我的组合在2010年底表现还好。

邱国鹭:从2011年到2013年,市场热点在周期、消费、医药和TMT几个领域发生了几轮风格转换。你当时是基于什么逻辑做出判断,在这几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之间进行切换的?

孙庆瑞:在2011年的前5个月,其实是周期股如煤炭和水泥,表现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从业绩角度看,2010年和2011年强周期都非常好,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大家对周期行业都摈弃得比较厉害,所以看到2010年业绩出来的时候,水泥和煤炭有非常好的表现。

2011年五六月份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组合怎么调整。因为这个时候有非常多的强周期和传统电子股涨得好,而且水泥和煤炭表现非常好。我也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当时的判断还是自上而下,没有看到行业的数据,还是没有买周期,转而买了白酒这种可选消费品。因为白酒虽然会滞后于强周期,但是会非常受益于经济的增长,于是当时配了比较多的白酒,还是超额收益明显。所以到2011年仍然是跑在前面。

2012年的转换比较简单,因为这时可选消费已经过了成长期,到了周期性拐点,所以还是把食品饮料转换成了传媒和计算机公司。自上而下地看,与互联网、移动端相关的公司是经济环境中最有朝气、最激情澎湃的部分,所以我也转移了一部分到TMT行业里。

到2013年,组合整体上变化不大,8月份我离职之前,都维持在已有的组合里,表现还可以,没有特别超出的地方,也是前1/4。

邱国鹭:总结这几年的投资,你觉得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现在回头看有没有感觉遗憾的地方?

孙庆瑞:总结我这几年里所有的投资工作,做得很正确的部分有一些,做得不好的部分肯定也有一些。但好在整体上坚持了自己的方法,减少了因为投机等因素造成的扰动,表现都还比较好。所以这可能也是业绩比较靠前的原因之一吧。

其中可能最为正确的两个操作是:在2009年年底卖掉了强周期,这是当时反应比较早、转换比较及时的。还有一个判断是在2011年6月选择了可选消费品,尤其是选择白酒作为重配。因为2009年和2011年的两个操作比较突出,我把组合从接手基金时候的中游位置带到了前1/4。

不好的部分,比如在2008年的交易部分,虽然看空股市也不敢偏离太多,因为怕偏离太多风险太大,万一犯错可能会排在后面。而且不敢和基准沪深300指数偏离太远,怕偏得太远会犯比较大的错误。这是基金经理们通常会遇到的问题。

邱国鹭:这段回顾很详细,也很客观,也体现了孙总一贯谦虚的风格,非常精彩,谢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查理·芒格的投资思想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