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62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6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就是,投资者的预期,即他们预期从投资的中获得多少回报。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由于公司盈利不佳,这个预期急剧下降。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实际上把企业的盈利能力推高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前所未见的高度。
    在第一个时间段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丧失了信心,他们的未来被两大负面因素困扰。首先,他们在企业利润方面没看到多少利好;其次,高利率盛行又让可怜的企业利润打了折扣。这两个因素作用在一起,导致1964—1981年股市的停滞,即便在这个时期,GNP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个国家的实业在增长,但是投资者对这些实业的估值在萎缩。
    然而,这些因素的逆转却创造了一个低GNP增长率而股市兴旺的时期。首先,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其次,利率大降,使未来1美元的利润更加有价值。这两个现象都为大牛市的持续火爆提供了有效而强大的燃料。同时,我认为心理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投机交易爆炸性增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市场的行动。稍后我们会对股市这种危险的周期性疾病做病理分析。
    两年前,我认为驱动股市大幅上涨的基本趋势已经大致走到了尽头。股市如果想从当时的位置接着大幅上升,长期利率就必须进一步下降,这是有可能的,或者企业盈利能力要有重大改善,这在当时看起来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看一下50年来企业税后利润占GDP的比重图,就会发现这个比重一直维持在4%~6.5%之间。其中在1981年前后比较糟糕的日子,这一比例曾降至4%,而这个比例超过6.5%的情况很少见。在利润非常好的1999年和2000年,这个比例低于6%,而今年可能会低于5%。
    我已经对两个截然不同的17年时间段做出了解释。不过,问题是,股市的过去能在多大程度上告诉我们它的未来呢?
    为了获得答案,我们先回顾一下20世纪。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纪,我们有了汽车,有了飞机,有了无线电、电视和计算机。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期。确实,刨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按美元计,美国人均实际产出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702%。
    当然,这个世纪中也有一些艰难的年份,比如1923—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不过,如果我们以10年为一个阶段来看美国人均GNP时,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保持了一致的进步并且贯穿于整个世纪。因此,你可能会这样想,如果用证券市场来衡量美国的经济价值,它至少也会以相当一致的节奏增长。
    不过,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从我们之前对1964—1981年这个时期的研究可以知道,在那段时期,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全被打破了,在整个世纪也基本上如此。在开始的时候,比如,在1900—1920年,这个国家突飞猛进,电力、汽车、电话的应用方面呈现出爆炸性发展。然而,股市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没动,仅仅表现出0.4%的年增长率。这和1964—1981年间的停滞很相似。
    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我们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市场繁荣。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430%,在1929年9月达到了381点。19年之后,整整19年之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177点,只有开始时的一半。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整个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均GDP增长了50%,是20世纪增长最快的10年。接下来的17年,股市终于开始上涨,出现了20%的年增长率。然后就是我们讨论过的两个时间段:1964—1981年的滞胀以及1981年到20世纪末的大牛市。
    从另一个方面来解析,我们经历了3个长期的巨大牛市,历时44年,这期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了11000点。我们也有3个停滞期,历时56年。在这56年中,美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实际上下跌了292点。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度里,每个人都集中精力挣钱,怎么会有三个长期而痛苦的停滞期呢?在这期间,撇开股息不算,股市怎么会让你亏钱呢?答案就在于投资者反复犯的一个错误,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一种心理因素:人们习惯性地被后视镜所误导,即在极大程度上,是被当下发生的事所误。
    美国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20世纪初,GNP缓慢爬升。不过,如果把整个美国看作一只股票,则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
    图56-1 20世纪美国人均GNP增长率
    20世纪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这种短视的鲜明体现。在这个世纪的头20年里,股票的回报率一般超过高等级债券的利息。这种关系现在看起来很奇怪,但在那时几乎就是公理。众所周知,购买股票风险更高,除非获得更高回报。不然为什么还要购买股票呢?
    1924年,一本横空出世的书解答了这个问题。这本书虽然很薄,最初毫无征兆,却注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股市。其书名是《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Common Stocks as Long Term Investments),作者是华尔街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专家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Edgar Lawrence Smith)。书中记录了截至1922年的56年间,史密斯对证券价格变化所做的研究。史密斯的研究始于一个假设:股票在通货膨胀时期表现得更好,而债券在通货紧缩时期表现得更佳。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假设。
    首先,我们来琢磨一下这本书的第一句话:“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失败案例,其失败在于事实无法支持一个预先想好的理论。”史密斯接着说:“尽管如此,我们搜集的事实看起来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果这些事实无法证明我们希望证实的东西,那么就给事实松绑,看看它们会带给我们什么。”
    如今,这个聪明人做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达尔文曾经说过,无论何时,当他发现任何一件与他珍视的结论相反的事情时,就认为自己有义务在30分钟内写下新的发现。否则,他的头脑就会像身体排斥移植器官一样排斥不一致的信息。人类的本能就是坚守自己所相信的东西,特别是又被最近的经历再次证明的东西,正是我们自身的这一缺陷造成了长久的牛市和长期的停滞。
    为了说明史密斯的发现,我在此引用传奇的思想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一句原话,他在1925年评论了这本书,使这本书名声大噪。在评论中,凯恩斯写道:“或许,史密斯先生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创新性的观点就是:一般来说,管理有方的工业企业不会把所有利润都分发给股东。如果不是在所有年份,至少在那些较好的年景里,企业会保留一部分利润去扩大原来的业务。因此就有了复利的成分,它的运转支持着健康的产业投资。”
    道理就这么简单,甚至算不上什么新颖。人们当然知道公司不会付出100%的利润。然而,人们从来没想过这一点意味着什么。然而史密斯先生说:“为什么股票的一般表现会超过债券的呢?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的留存利润,而留存利润将产生更多的利润和股息。”
    这一发现点燃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牛市。在史密斯的见解的激励之下,投资者纷纷投身股市,并期待双重回报:比债券要高的初始收益,不断地增值。对于美国公众来说,这一新领悟就像原始人发现火一样令人兴奋不已。
    不过,不久之后,这些公众就被这“熊熊烈火”灼伤了。股价被推高,首先迫使股票的回报率降到债券的回报率的水平,直至最终使其远低于债券的回报率。下面发生的情境读者会很熟悉:股价上涨如此之快,以致股价上涨成了人们涌入股票市场的主要动力。1925年,少数人出于正确的原因购买了股票,而在1929年,多数人由于错误的原因购买了股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