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59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59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巴菲特喜欢价位合理的公司,这使他不用去参加投资银行家们举办的拍卖会,省去了很多麻烦,当他买到这样的公司时,就一掷千金,雇用一批能干、诚实、信得过的人来经营。他希望看到扎实可靠的利润,这是一定的,但他又毫不在意这种利润是否连贯,他说:“我宁愿利润率在起伏中达到15%,也不希望它稳定在12%。”他还偏爱自己能懂而且不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企业。高科技领域的日新月异令他敬而远之。他感到自己不能确定10年之后一家高科技公司能够创造多少现金流,所以,他选择了“绕道而行”。
    为了能以好价格拿到好公司,拥有“好东家”的名声一定是大有助益的,而巴菲特就是这样优秀的“好东家”。他旗下有许多家具零售商,这或多或少是依靠口口相传获得的,第一家在奥马哈,然后是犹他州、得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接着是爱达荷州。对于很多卖家来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座“避难所”,是停泊的港湾。比如,家族企业中的某些家庭成员急需现金,而其他人却想继续经营公司。如果巴菲特想收购这样的公司,他会承诺保证公司的独立性,并将尊重继续经营公司的人的决定,除非出现了什么不可调和的问题,不然他就会直接拿出收购合约。巴菲特说:“我们周围没有任何MBA跑来跑去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天地为证,我根本不知道要告诉他们些什么。”上市公司也可能存在因家庭纠纷而出售的情况,或者只是为了逃离冰冷可悲的股市,逃离不切实际的季度需求和心怀恶意的买家(suitor),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这种寻求庇护的公司来说堪称天堂。
    通常情况下,那些影响收购的因素都保持在合理区间。然而,2000年,整个金融环境变得严酷起来,这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收购企业方面占据了巨大的优势。随着这一年的时间慢慢流逝,市场上可用于收购的钱越来越紧缺,垃圾债券很难出手,而有实力的股票投资者又如惊弓之鸟一般。事实上,一位纽约的投资银行家前来拜访巴菲特并告诉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美国唯一一家有能力拿出50亿美元进行收购的公司。
    约翰斯·曼威尔公司(Johns Manville)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收购的第八家企业,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优势,这笔交易就是最好的证据。显然,巴菲特非常善于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2000年,约翰斯·曼威尔公司的保温和屋顶产品的销售收入为20亿美元,利润超过2亿美元,这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一家信托基金。约翰斯·曼威尔公司在1982年申请破产时,专门成立了一支基金负责石棉索赔。在2000年年中,有财团提出以28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然而,该公司的业务紧接着就出现了周期性的下滑,而财团也遇到了融资问题。于是在12月8日,一个星期五,该财团退出了收购。这笔交易的“搁浅”让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杰里”·亨利(Charles“Jerry”Henry)严重受挫,他本身就是收购财团的一员,而且一直在努力使公司与信托基金脱钩。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直通过wind关注着整个事件,观察着约翰斯·曼威尔公司的一举一动。三天之后的星期一,他们打电话给信托基金,提出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约翰斯·曼威尔公司,而且是以现金的形式。双方在短短的24小时内,通过电话达成交易,并于12月20日发表了声明。那天下午,亨利来到约翰斯·曼威尔公司丹佛分公司的员工面前,称颂道:“朋友们,圣诞老人来了!但不是北极的那位,他住在奥马哈。”
    时年59岁的亨利与巴菲特在奥马哈长谈了6个小时。去开会的路上,亨利说,如果他发现有任何无法与巴菲特共事的苗头,一定会想办法退休,并为“我要走了”做好时刻的准备。不过,事实与他想的大相径庭。他说,这场会面令他大受鼓舞:“结果,我又充满了斗志。人们很容易看到巴菲特的公司正发生着什么。最后你只想说,你不想让这位好东家失望。”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的这8家公司的高管都谈过话。我从未听到有人对他们的新东家说过任何抱怨的话,只有赞美。当然,人们不会公开对自己的老板说三道四,特别是在老板的朋友面前。不过,我也听卖家们谈到过,很多交易之所以失败并不只是钱的问题,唯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值得托付的交易伙伴。
    44岁的埃德·布里吉(Ed Bridge)是本·布里吉珠宝公司的第四代联合负责人。在多年之前他得过一次病,这期间,他曾考虑过出售自家珍爱的珠宝产业、上市、杠杆收购或者引入“战略性”买家。不过,堪萨斯城的巴内特·赫尔兹伯格(Barnett Helzberg Jr)一直劝他考虑一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因为他自己就在1995年将自营的珠宝企业出售给了巴菲特。不过,本·布里吉珠宝公司只是在11个州拥有65家门店的小企业而已,布里吉不认为巴菲特会对自己的小企业感兴趣。虽然如此,布里吉还是在去年上半年和巴菲特通了电话,并给他发去了财务数据。巴菲特热情地回复了布里吉,据布里吉回忆,巴菲特在信中说:“你们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随后,事情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然而,“战略”买家在听说布里吉有出售公司的意向后,又提供了一份报价。布里吉说:“相比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本可能从这位买家手里多收20%。不过,我觉得如果真的那么做,会毁掉自己的企业。”因此,2000年5月初,他和巴菲特就交易的细节达成了一致(包括未被公开的售价)。他们没有握手,因为当时两人根本没有见过面。这也符合巴菲特一向通过电话购买公司的风格,但是布里吉非常希望能见一见巴菲特本尊。五月末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巴菲特在去参加微软公司会议的途中,抽空见了布里吉。
    据那天和巴菲特交流过的管理者和员工说:一旦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他就会表现出非凡的耐力。当然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巴菲特”:他是典型的中西部长相,戴着一副眼镜,顶着一头略显凌乱的花白头发,穿着一条背带裤和一件没系扣的外套,似乎还戴着一条近一个月未曾更换过的领带,语态平淡却暗藏玄机。巴菲特当日所给的“指令”,他手下的所有公司都耳熟能详:“你们只要继续做你们正在从事的工作就可以了,我们永远不会让一位击中率四成的棒球手改变他的球风。”
    布里吉还回忆说,他和巴菲特开车经过时思糖果的一家门店时,巴菲特脱口说出了其销售额。巴菲特的记忆力令布里吉赞叹不已,而巴菲特回复说:“我只是很热爱数字而已。”这让布里吉想起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家子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警告”过他的一句话:“不要让他看到任何你不想让他看到的数字,因为他会记住的。”
    巴菲特的收购热潮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个疑问:他以前收购的那些公司表现如何?总的来说,都是很成功的,但也不能说100%。比如,在1998年他用220亿美元股票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之后,遭遇了再保险市场的一个艰难期,直到2000年才恢复元气。然而,很多保险业专家还是分析说,巴菲特的这次收购其实搞砸了。他自己很不情愿用股票来进行收购,因为他非常舍不得出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任何一份股权。不过,巴菲特也说了,他非常确信通用再保险公司会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珍贵的一分子。
    巴菲特手中非保险类的公司,比如制造业、零售商和服务性企业,利润率总体看起来很好,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公司大多数都是传统产业。1999年,这些公司创造了7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和57亿美元的总收入。税后利润率约为7.7%,大幅超过了《财富》500强企业平均5%的水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