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43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43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这听起来的确振奋人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持有美国运通公司股票期间就能一帆风顺。2007年7月到2009年3月期间,金融类股票一败涂地,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也从65美元跌到谷底——10美元。跟往常一样,巴菲特只是耐心地观察着这一变动。本书出版的时候,股价回归到了59美元。美国运通公司也回购了大量股票。如此一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控制着该公司13%的股份。
    ——卡萝尔·卢米斯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已达到了32800美元,这不但让持股人担心赠予时的赠予税(即使一股也会触发赠予税),也使资金有限的观望者只能远远垂涎巴菲特掌舵的大受欢迎的股票。5月6日,股东们将对巴菲特的提议进行投票表决,这项提议是,将至少发行1亿美元的B股(Class B Shares),每股的发行价为1000美元。而目前被重新命名为A股(Class A Shares)的股票,可以随时转换为B股。“我们只想吸引那些被我们吸引的投资者。”巴菲特说。为了避免出现大家抢着将A股转换成B股的情况,他提示投资者们,B股会稍微逊色于现有的A股:B股的投票权较小,也不能像A股持有者那样能利用企业的资金进行捐赠。不过,对于想赠予或者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B股无疑给了他们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有效途径。
    
    这是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华盛顿大学的演讲记录。在他们演讲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回答师生们的问题。《财富》杂志组织了这场颇具历史意义的尖峰对话,而我只是将布伦特·施兰德编纂的出色报道援引至此(做了稍许改动)。
    ——卡萝尔·卢米斯
    5月末的一个温暖的周五下午,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赫斯基联合大楼(Husky Union Building)里,学生们排起了长队,从大厅一直延伸到大门外。从大家熨烫整齐的棉布裤和衬衫(而且没戴鼻环)的着装上,你就能分辨出,他们不是在排队购买费西乐队(Phish)的演唱会门票。相反地,这些衣冠楚楚的学生是在争相获得一场演讲的最佳坐席。这是场非常特别的演讲。学生们和一些比较幸运的嘉宾将会有幸聆听到全球最富有的两个人之间的公开对话: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
    在微软高管高峰会议刚刚结束的那个周末,巴菲特趁此机会造访了盖茨的家。其结果是,这对亿万富翁好友促成了这次讲演。超级投资家和计算机大亨邀请了350位商学院学生来参加会谈,美国公共广播系统(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和《财富》杂志对演讲进行了全面报道。
    当学生们在楼下骚动一团的时候,盖茨和巴菲特正与他们的妻子、华盛顿邮报前任首席执行官凯瑟琳·格雷厄姆、比尔·盖茨的父母和姐姐以及几位好朋友谈笑风生。他们在休息室吃了点新鲜水果,化妆师给盖茨的鼻子上了点粉,给巴菲特修了一下杂乱的眉毛,这让巴菲特的妻子苏珊喜不自禁。这位“奥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甚至还笨拙地模仿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摆出了“V”形胜利手指。
    上台之前,两人摆出英勇的姿态合影,还像大学室友般互相“击掌”。亲友们关心的则是,两人不要太啰唆,这样大家就能按时回到盖茨家打桥牌了。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分散各地的一家人又其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了。当然,这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作为休息室里的客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这两位最知名的亿万富翁之间跨越年龄界限的深厚友情(当时,42岁的盖茨净资产约为480亿美元,巴菲特则为360亿美元左右。多年之前,年长盖茨25岁的巴菲特,其财富曾远远领先于盖茨)。巴菲特的出席,似乎安抚了盖茨,所以他表现得相当轻松友善,尽管微软公司正面临着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而且,前两天召开高管高峰会议的巨大压力还未完全释放。尽管鱼尾纹已经开始爬上盖茨的眼角,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年纪渐长,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瘦高个儿了,但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仍旧视他为天资聪慧的神童。正因为这样,盖茨一反他平日里辩论家的姿态,给予了他们最多的温情和尊重。
    在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主任比尔·布拉德福德(Bill Bradford)的介绍结束之后,在台侧等待的两人走上了讲台。不幸的是,主任的介绍,主旨在于赞扬微软公司雇用了很多华盛顿大学的毕业生,根本没说到点子上。
    这场诙谐的、思辨的、出色的对话,远不止是一个雇用很多大学生的老板和他好友之间的互相打气。不信,你不妨自己看看。
    ——布伦特·施兰德
    当亿万富翁面对350个学生时,大家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呢?840亿美元的灵感。当两人无可比拟的智慧以及难以穷尽的财富碰撞时,会发生什么呢?实际上,他俩一起分享了如何承担风险、激励员工、面对挫折以及回馈社会。而这次分享的结果就是:我们离智慧越来越近了。
    1.你们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巴菲特和盖茨揭示自己如何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
    巴菲特:在开始之前,我想先声明一点,我和盖茨打了个小赌,看谁会获得最多的掌声。我提议将自己的房子作为赌注,但最后我们定下了一个小数目。不过,对盖茨来说显然不是那么小,因为就在我们走上台之前,他给了我一件内布拉斯加大学剥玉米人队(Nebraska Cornhuskers)的队服,然后他自己穿了一件华盛顿大学的紫色汗衫。
    他们希望我们俩开场先来谈谈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然后再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就我而言,答案非常简单,成功与智商无关,我相信你们会很高兴听到这点,关键在于理智。我一向将智商和天才看作汽车的马力,而最后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理智。许多人开着400马力的汽车却只发挥出100马力的功率。“最佳状态”应该是:200马力的车百分之百地发挥出200马力的功率。
    那么,为什么一些聪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能获得他们应得到的结果呢?这跟个人的习惯、性格及理智有关。首先,不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可以说在座的诸位绝对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过我的业绩。然而,事实是,有些人能行,有些人还是不行。不行的人并非客观条件不允许,原因主要在于自身。因此,在这儿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先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人,并写出你崇拜的原因及他身上的优点;然后再选出你最厌恶的人,并写出使你厌恶的地方。只要经过一段实践,你所崇拜的对象的优点就会渐渐地成为你自己的,假以时日,就会全部成为你自己的了。
    很多时候,习惯的链条太过轻盈,以致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如果它太重反而容易被截断。像我这个年纪,已经无法再改变任何习惯了,我已经定型了。然而,从现在开始起的20年里,只要你坚定地开始实践,便会养成某种习惯。所以,我建议你们从别人身上寻找你钦佩的行为举止,将之变为自己的习惯;同时从别人身上发现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东西,并下决心不去做这些事情。如果坚持这么做,你将会发现你把自己所有的马力都转换成了输出功率。
    盖茨:我非常赞同巴菲特刚才对于习惯的一番高论。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计算机,这大概就是我成功的缘由及秘密所在。尽管当时计算机非常昂贵,功能开发也有限,但还是令人神往。一些朋友和我几经探讨之后,一致认定:这个神奇的芯片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人人都能掌握的东西。我们认为,计算机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编写程序将会成为一件非同寻常的大事。基于这点“先见之明”,我们就雇用了几个朋友编写软件,想看看计算机这个玩意儿到底有多神奇。结果表明,以计算机为主角的信息革命不仅节省了人们的体能,而且还大大拓展了人的智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