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41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4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有一次,他先选了一个骰子,然后我用了好长时间决定从剩下的三个中选择哪一个。每个骰子上的数字都要慎重选择,它们是非传递性的,四个骰子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被其他的打败:骰子A可能打败骰子B,骰子B可能打败骰子C,骰子C可能打败骰子D,骰子D可能打败骰子A。这意味着,第一个选择骰子的人没有胜算,只有第二个选择的才能赢。这跟我们的直觉是相反的,就像商业世界中的很多事情一样。
    巴菲特对于数字的敏感性是极高的,而我也热爱数学。不过,数学好并不能保证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者。巴菲特并不是因为他更善于计算赔率而比其他投资者出色,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也绝不是通过计算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而取得今天的成绩的。他投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机会已经相当成熟,此时他才会挥起手中的棒球棒。
    巴菲特另一个让我钦佩的习惯是,他的日程表里总不见各种各样的会议。“拒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巴菲特却做得很好。他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而且只要是他喜欢的,总是会做得难以置信地好。他喜欢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阅读,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些事儿他也乐意去做,可是并不多。洛温斯坦在书中非常准确地总结说,巴菲特是一个按照习惯过活的生物。他在奥马哈长大,也愿意在奥马哈终老。他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子,而且他也更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他不是个寻找刺激和新鲜事物的人。刚过65岁的巴菲特,还住在奥马哈那幢他25岁时买的房子里。他对常规的坚持也延伸到了他所做的投资决定中。他总是坚守着那些令他舒心的公司。他也很少去美国之外的国度投资。
    有一些公司是他认定的长期投资伙伴。尽管相关数字明白无误地显示,股价已经吸收了所有未来的利好消息,处于阶段性的顶部,但他就是不愿出售手中的股票,不论价格几何。我想,他不愿出售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哲学考量而不是利益最优化的驱使,但是我又有何德何能去揣测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呢?巴菲特不情愿出售其实也契合了他在其他方面的习惯。
    在某些价值观方面,巴菲特和我颇有共通之处。我们都为自己生在一个能将自己的技能转化为财富的时代而感到庆幸。如果生在别的时期,那我们的天赋可能毫无价值。我们都不打算把自己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我们想用它为社会带来福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都在为慈善事业而努力。无论如何,我们的下一代都只能继承一小部分的财产,因为我们都相信,把大笔财富都装进子女的口袋既无益于他们自己,也无益于社会。巴菲特常说,他希望留给子女足够的钱去做些事情,但不希望留给他们足够的钱而无所事事。在见到巴菲特之前,我就听过他这样的言论,亲耳听他讲述更加强化了我的想法。
    洛温斯坦是一位善于搜集事实的作家,而《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写得也恰到好处。巴菲特曾经告诉我,这本书绝大部分是相当准确的。他说自己有一天也会写本自传。不过,鉴于他自己对工作的专注和写书的难度(我自己深有感触),我想这一天还来日方长。然而一旦他写成,我敢保证这将是史上最有价值的商业类著作。
    其实,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中,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已经可以跻身最佳商业文学的范畴。洛温斯坦的很多分析都来自那些信,这也是分析巴菲特的一种正确途径。读过《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之后,你会对这个人和他的思想产生极大兴趣,所以,我强烈推荐你去读读他的年报,即便是10年或15年前的那些。这些资料图书馆里都能找得到。
    关于巴菲特和他的投资战略的书可谓不少,但直至巴菲特自己动笔写自传之前,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本文原题《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了什么》(What I Learned from Warren Buffett),作者比尔·盖茨,作于1995年,版权归属微软公司。首刊于《哈佛商业评论》(1996年1/2月刊)。由微软公司许可转载。
    
    由于衍生品呈现出的复杂乱象,外部董事根本不可能近距离地知悉他们的公司手中攥着哪些合同。大多数首席执行官也无法掌控局面。结果,选择对冲什么风险,运用什么衍生品来实现,如何划出风险管理和投机之间的警戒线,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华尔街的金融业人士,其中的一些人,尽管相当不靠谱,却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自己创造着可观的利润。而电话的另一头,将会是衍生品的销售人员在极力推荐着他们最新的创意,所推荐的创意想必都充满蛊惑性。
    这不是让人欣喜的局面,至少对于衍生品这样的大问题来说不是。因此,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一些新观念、新途径,能够打开新局面的新建议。能够提供这些的人,这里就有一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他认为,如果要与衍生品打交道,他会要求每位首席执行官在年报中确认自己了解公司参与的每项衍生品。“如果把这条写上,”巴菲特说,“我想你就能解决好存在的每一个问题。”在一个异常复杂和充满困惑的市场中,这样的解决方法是不会起作用的,因为它太简单了。不过,他是对的。
    
    沃伦·巴菲特,现年64岁,亿万富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他在股东大会期间也不忘推销其公司生产的糖果、鞋和其他各种产品,他说:“虽然我们都期待股东大会带给大家的是更偏重精神层面的体验,但也务必记住,即便圣洁如宗教,也会将捐献盘作为仪式的一部分。”
    1995年5月29日
    查理·芒格,现年71岁,亿万富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他在谈到公司涉及的官司时说:“他们传唤我们提交公司的人员编制材料。我们不仅没有这类材料,甚至连员工都没有。”
    
    在不断购进某只股票时,巴菲特不希望该公司知情。当消息最终被爆料时——通常是因为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留档,他还是会继续购进该只股票,但不愿过多透露自己为何对这只股票这么感兴趣。我们所说的就是1995年美国运通公司的案例。当时所有的商业媒体,包括《财富》杂志,都不断给巴菲特致电,但他就是讳莫如深。
    因此,我们就写写自己所了解的故事,即便原来的封面标题比我们这里所用的更有“批判性”。封面上写着《缘何巴菲特对一个‘纸牌屋’下大赌注》(Why Is Warren Buffett Betting Billions on This House of Cards)。足见《财富》杂志的这位作者和编辑在创作这篇文章时认为,美国运通公司的前景相当不乐观,但令他们困惑和难以置信的是,巴菲特的态度似乎截然相反。
    我们打算写一篇长文,以巴菲特开始,也以巴菲特结束的,再加上关于他的补充报道。不过,在探讨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哈维·戈卢布(Harvey Golub)的问题上,我们遇到了困难。戈卢布来自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财富》杂志认为,一位咨询专家,特别是成本削减和销售方面的专家,在重建美国运通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丧失殆尽的威望方面,可能不是理想人选。
    下面这些章节就是《财富》对巴菲特的描写,其中还包括一些补充报道。结尾部分则是巴菲特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卡萝尔·卢米斯
    事件缘起:
    沃伦·巴菲特喜欢发表关于股市不合理之处的洞见。1963年,因牵涉进其子公司的色拉油丑闻,美国运通公司股价曾大跳水。情况到底有多糟呢?为了一探究竟,巴菲特一整个晚上都守候在奥马哈的罗斯牛排馆(Ross’s Steak House)的收银台旁,就是为了看看人们会不会停用手中的运通信用卡。这桩商业丑闻似乎并未让就餐的人“消化不良”,所以,巴菲特抓住机会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买进了5%的公司股份,最终这笔投资给他带来了2000万美元的纯收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