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第5页

书籍名:《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xt下载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笔趣阁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顶点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快眼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第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巴菲特之所以关闭合伙公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股市的回报率越来越低了。这是实情,因为随后股市就进入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1973—1974年。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投资者还是从股市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回报。巴菲特是幸运的,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巨额资金的掌舵人,他重新回到了充满惊涛骇浪的市场。当然,那些追随巴菲特的投资者也是最幸运的人。
    巴菲特还谈到了关闭公司的其他原因,如停下积累资金的脚步,去开始一些新的事业,当然这并未成真。金钱,并不是驱使他前行的动力,他至今十分低调、朴实的生活就是证明。创造财富,对他而言更像是永不休止而无比刺激的游戏,关闭合伙公司只是一局游戏的结束,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则使他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卡萝尔·卢米斯
    1970年注定是很不同寻常一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很多经营不善的基金公司走向末路,另一些公司则在调整和挣扎。另外,美国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投资合伙公司,即巴菲特合伙公司,也宣布要清算了。将巴菲特的合伙公司称作私募基金,可能有点不精准。显然,只有当巴菲特分割有限合伙人的利润时,他的合伙公司被称为私募基金才显恰当。按照他不同寻常的分配方式,回报率低于6%时,有限合伙人保留全部年收益;回报率高于6%时,他对超过的部分抽成25%。除此之外,他的公司和一般的私募对冲基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公司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长线的“价值”投资。在这点上,巴菲特的业绩是卓越的。13年的经营(包括1969年)全部实现了盈利,复合年回报率接近24%。
    然而,令他的有限合伙人无比遗憾的是,巴菲特现在要退出比赛。他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他的身家远不止百万)应该以其他的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一味机械地赚钱。而且,他对市场前景也持保留态度,股市的油水已经流干了,未来再想获得可观的回报恐怕很难。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应该采取“消极”的方式,与其投资股市,倒不如在市政债券方面动动脑筋。
    
    本书收录了巴菲特撰写的12篇文章,其中两篇是当初他给《财富》杂志的投稿,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在其他的篇目中,有两篇来自他的两次重要演讲,我们将其整理成文;一封是他写给国会议员的重要信件;另外还有他的《慈善承诺》以及6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摘要。
    作为本书第一篇巴菲特亲笔撰写的文章,它的背后还藏有一段往事。丹尼尔·塞利格曼(Daniel Seligman)是《财富》杂志非常出色的高级编辑,他曾专门前往奥马哈与巴菲特沟通本文第一稿的修订问题。塞利格曼发现这位只收1美元稿费的作者基本拒绝删减,也不太同意做任何改动。塞利格曼一度非常沮丧,于是致电《财富》杂志的主编鲍勃·卢巴(Bob Lubar),建议不要刊登这篇文章。然而,卢巴认为,这篇文章很有价值,而且不需要修改。
    于是,这篇文章最终面世了,当然还是看得出塞利格曼做了一些修改。早期巴菲特在思考复杂问题方面的超群才能,无疑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完美展现。直至今日,文中的真知灼见仍然熠熠生辉。巴菲特和《财富》杂志都还保留着当时讨论问题时的来往信件。
    尽管如此,本文仍有许多不够准确的地方。首先,巴菲特以及当时的整个商业界都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将会持续,而且会成为笼罩在投资者头上的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天才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在1979年就任美联储主席,一举击碎了猖獗的高通货膨胀率。
    其次,巴菲特还错判了企业税率的走向,他认为其“不太可能”下降。不过事实上,自1979年起,随着一系列减税政策的出台,美国的边际税率从当时的48%降到如今的35%。
    透过上述的前提,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巴菲特坚信,如果购买大企业的股票,回报率必将徘徊在12%左右。1981年,我在《突破瓶颈的盈利》(Profitability Breaks Through a Ceiling)一文中指出,尽管过去的5年仍旧难以摆脱高通货膨胀率,但《财富》500强企业的净利润率的中位值已经提高到14.8%。文章还提到,这一飞跃应归功于财务杠杆比率的提高,税率减免以及税前利润率的增长。
    如今,巴菲特认为,如果资本主义制度持续完美地运行,竞争压力必将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尽管如此,他还是补充道:“我的猜测被证明是错误的,尤其是关于税率的部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然而,他仍然坚信,高通货膨胀率一定会榨取股票投资者的资金,而且他还用大量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些数据均来自那些有着惊人通货膨胀率的年份。巴菲特回忆说,1982年之前,也就是沃尔克还没将通货膨胀率降至8%以下的那些年,尤其是1977年,股票投资者的购买力损失惨烈。
    ——卡萝尔·卢米斯
    在高通货膨胀率的环境中,股票和债券一样表现不佳,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年份里,我们就处于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对于股票投资而言,这的确是一段艰难岁月。然而,股市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遭遇困境,其原因仍然没有被人们完全理解。
    在通货膨胀时期,证券持有者所遇到的问题一点也不神秘。在美元逐月贬值的情况下,想依靠那些用美元结算收益和偿付本金的证券来获利,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你根本不需要读个经济学博士学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设,股票并不是普通的证券。很多年来,传统的观念坚持认为,股票是对通货膨胀的对冲。这种主张基于的理由是,股票并不像债券那样,与美元直接挂钩,它代表着对制造业企业所有权的享有。因此,股票投资者认为,无论政客们如何操纵印钞机,他们仍然能保持其投资的实际价值。
    那么,为何事实却与此背道而驰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实体中的股票和债券非常相似。
    我知道这个观点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有些离经叛道。他们肯定会立刻反驳道,债券的回报率(息票)是固定的,而股票投资的回报率(企业净利润)则可能像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看起来的确如此。不过,如果你认真研究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每年的净利润,就会发现很不寻常的情形:其实,净资产收益率的起伏并不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第一个10年,也就是到1955年之前,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8%。在接下来的第二个10年,这项数据为10.1%。在之后的第三个10年,这一数字为10.9%。如果把视野拓宽至《财富》500强企业,通过追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也会发现相似的结论:1965年前的10年内,它们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2%,此后10年为11.8%。在某些特殊年份,这一数字则大幅提高,比如,在1974年,《财富》500强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4.1%,而在某些年份则比较低,比如1958年和1970年,这一项数据只有9.5%。不过,纵观这些年,总体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有回归至12%左右的趋势。在通货膨胀的年份里,没有迹象显示出,该数据会大幅超过这一水平,物价稳定的年份也是如此。
    说到这儿,让我们思考一下企业的本质:它们并不是交易所中的那些抽象的代码,而是具有生产性的企业。我们假设企业的股东是以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获得了企业所有权。因此,他们自己的回报率也应该是在12%左右。又因回报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将其看作“股票息票”。
    在现实情境中,投资者当然不会只是简单地买进和持有,很多人会研究对策,以保证能击败其他投资者,最大化自己所占有的企业盈利比例。事实上,这种折腾对大局并无补益,不仅对股票息票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还可能减少投资者的回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滋生大量交易费用,比如咨询费和手续费等。引入一个活跃的期权市场,并不会提升美国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相反,这个赌场需要配置数以千计的人手,这使得交易费用进一步增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书鱼知小:细节里的古代生活真相 天使之耳:交通警察之夜 梦回都灵 漫步华尔街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驾驭周期: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真相:看不见的手与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