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叁:嬴政收权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叁:嬴政收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既然不是奔着自己去的,嬴政应该选择站在自己的母亲这边,毕竟在嫪毐的打击对象中,楚国的势力后患很大。虽然近些年楚国渐渐走向低迷,但毕竟华阳老太后还在,对其依旧不可小视。

但此时嬴政对局势的判断,以及他后来的应对,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及敏锐性。

他认为,嫪毐这股势力才是最不可控的。

嬴政选择了支持另一方,命令吕不韦和昌平君、昌国君(这“二昌”是楚国势力代表)去围剿嫪毐的势力。

最终,嫪毐兵败,逃脱后被悬赏捉拿,处以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的酷刑,宗族被灭。参与叛乱的二十多位高官被枭首,依附嫪毐的家臣、门客,判刑的判刑,流放的流放,有四千多家。

后面的始作俑者,嬴政的母亲赵姬则被逐出咸阳,软禁在雍城,她和嫪毐生的那俩野孩子也被同时杀掉。

就此,整个以赵姬为首的赵国外戚集团被彻底打掉。赵姬这个本来拥有着最大优势的玩家,在这盘赌局输掉后,彻底退出了权力舞台。

虽然打垮了母亲的势力,权力被嬴政收回了很大一部分,但这仅仅是他走的第一步棋。

紧接着,借着这次嫪毐之乱,嬴政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追究,将吕不韦与赵姬的那堆烂事儿全都翻了出来。

吕不韦作为推荐嫪毐的头号政治犯而受到了牵连。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去丞相职务,驱逐出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洛阳。自此,赵国的所有外戚势力被全部打掉。

在嫪毐突发作乱的这件事上,秦王嬴政用精明的手腕、迅速的反应,将本可能会对他日后的执政、决策造成最大障碍的赵国势力连根拔起,并趁势将其相应的一系列权力收回手中!

至此,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玩家还剩下两位:楚国势力和嬴政自己。

说楚国势力前,我们还是要先说一下吕不韦的最终结局。

罢相后转年,嬴政下书给吕不韦,笔法极其幽怨:“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你对我们家有什么功劳?封你十万户。你跟我们家有什么亲戚?还敢叫仲父(干爹)?都给我去四川待着去!

这回嬴政成为总导演,把男一号彻底地一竿子打翻在地。

吕不韦选择了自杀。

在古代,皇帝叫你自杀往往不是下明诏告诉你“你赶紧自己了结,别等我动手”,而是用一些比较委婉的方式。例如,过分地骂你啊,送你个小礼盒啊,赐你瓶功能性饮料啊,等等。

吕不韦就是赶上比较粗暴的“委婉式赐死”了。

后来,我们看到很多功臣宿将被骂了或收到什么礼物了闹自杀时要明白,不是臣下真的气性大,冤得慌,想不开,而是不死不行!

领导已经给你面子了!你要是不自觉,结局只会比你自己了结更恐怖!各种酷刑与株连等着你呢。

吕不韦之死也开启了商人干政无善终的先河。自此以后,包括后来的桑弘羊,再到胡雪岩,两千多年中,只要是商人掺和政治,最终下场都很惨。

这个教训,对今天仍然适用!

在打掉整个赵国势力后,吕不韦的相位谁来接替变成了一个谜。

在秦王政十年到二十一年间(公元前237年—公元前226年),秦国的相位在诸多史料中直接变成了空白。在如此重要的时间段出现了大量的空白,很明显是被人为地抹去了。

这又成了秦始皇一朝的一大谜案。这段谜案,我们在讲下一战时,再将它掀开。

先来说一下,在赵氏集团灭掉韩氏集团,嬴政又灭掉赵氏集团后,发生了什么。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灭赵;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灭燕;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其中赵和燕都分别有残余势力逃到了代郡和辽东,但整体已被灭。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稍微说一下赵国。

这个可敬的国家,在长平之战后,靠着打剩下的那点儿人,将想要占便宜的燕国人打得割地、赔款。

在嬴政的灭赵过程中,秦国先后出兵三次才将赵国拿下,前两次均被从北边调回来的李牧补防成功。最终,秦用反间计将李牧杀掉,才成功地将赵国灭掉。

之所以没写这段故事,是因为赵国的衰落已经不可逆转,无论李牧多么地扶大厦之将倾,赵国这个穿孔的大厦也终归会塌。

即便不反间赵王,李牧不被杀,秦国第三次进攻后,赵国还是会被灭。因为国力的差距太过巨大,李牧的抗秦并没有对历史造成多大的波澜,所以对于这段故事,我们选择了略过。

但我们还是要记住,“战国四大名将”中,有一个人叫李牧,他独揽危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抗争。有一个国家叫赵国,它是被灭六国中秦国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自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在燕国历史中没怎么看见慷慨悲歌之士,但赵国的慷慨悲歌之士却留给了我们太多血泪斑斑的历史。三晋之首、中原脊梁,实至名归!

嬴政在亲征后的十年内连续攻伐,一口气就灭了之前祖祖辈辈上百年都没有灭掉的国家。

这仅仅是因为嬴政运气好,祖宗都把基础打好了,还是嬴政的执行力强,能够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呢?

肯定都有关系,但有最重要的一项,其实是我们一直忽视的。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嬴政消灭了一直盘根在朝堂之中以各国为代表的外戚势力!

例如,韩国这个国家,几百年来越打越小,但为什么总是不被灭呢?

虽然被赵国在上党占了便宜,但秦国如果把打长平之战的部队狠下心掉头打韩国和魏国,这哥儿俩肯定是扛不住的。

之所以秦国把六国打成了这个德行,却始终保留着各国的宗庙社稷,就是因为在朝堂之上,有着各国的外戚势力。

平时的攻伐战显现不出来,一旦上升到要灭国的高度,这些外戚势力就都会跳出来为自己的祖国做出最大的斡旋与反抗!

例如,嬴政他爹,为了讨好华阳太后,自己要穿楚人的衣服,连名字都改成了子楚。再如,当年可怜的楚怀王被张仪骗完,被秦昭王骗,直到被幽禁致死。他之所以会一再上当,就是因为秦昭王他母亲是楚国人,秦昭王他媳妇是也楚国人。秦、楚两家作为一直不被中原诸国待见的蛮夷,世代通婚,虽然之间互有摩擦、碰撞,甚至战争,但楚怀王根本就不会想到在秦国有这么大影响力的楚国势力,会眼睁睁地看着他受到如此对待(这当然和秦昭王他妈、宣太后这个人有关,这位老太太自从进入秦国后,真的就嫁狗随狗了)。

还记得秦昭王上位时,有一个关键人物,他的舅舅魏冉吗?

为什么这个魏冉如此关键?

当时秦昭王的上一任——秦武王的母亲是魏国人,王后也是魏国人,所以魏国外戚势力在秦国开始越来越大;和秦昭王竞争的那个公子壮,号为季君,也是魏国势力选出来的代表。

魏冉和宣太后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姓魏,还在魏国外戚势力主导的情况下握有重权,说明魏冉的这个父亲,一定是魏国势力中很有分量的一个人。

所以,拥有着两国贵族血统的魏冉,在双方相持不下时,具有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

最终,魏冉倒向了自己的亲姐姐以宣太后为代表的楚系,秦昭王才得以顺利继位。

各国贵族多年间的相互通婚,导致外戚势力盘根错节地扎根在每个国家的朝堂之上。

有的势力大,有的势力小,这也就导致了,当想要将统一进行到底时,会面临着重重的阻挠。

也因此,嬴政此时的历史任务显得格外艰巨。

虽然自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贵族官员比例越来越小,但分量最重的,却往往还是那些树大根深的贵族。

砍掉这些大树,拔掉这些巨根,成为嬴政统一前所要做的最大功课!

如果吕不韦和赵姬的势力在,嬴政可能连续三次出兵将赵国灭了吗?

要知道嬴政在亲政之前,在赵姬和吕不韦主导的赵国势力干预下,秦与赵可是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的,十多年都没动过一次干戈。

如果夏太后的韩国势力还在,嬴政可能轻轻松松地就把已经被打成了弹丸的韩国灭了吗?

都不会!

嬴政亲政这一年的这套内部组合拳,实际上是秦并六国最后一个步骤中的关键!

此时的“战国七雄”,除他嬴政,现在还剩下两个。

齐国就不说了,它不值一提,战国篇的最后笔者打算用一百字左右来描写它。另一个却不得不说,至少需要用一万字来描写它。

这个国家,就是楚国。

这个国家让秦国在一统天下前,吃了最后一次败仗,还是大败仗。

这场大败仗,和秦国灭那四国间空白的丞相位有着极大的关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