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拾:“杀神”谢幕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拾:“杀神”谢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赵括死了,他省心了,但剩下的四十万赵国降军给白起留下了很大的难题。

按规矩来说,有两个办法:放回去或者带走。

大家应该都知道,白起没有按规矩来,最后将这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背上了千古骂名。

后世无数人谈到此事时,大体上持这两种态度:白起嗜杀;秦军嗜杀,脑袋很重要。

因为白起的影响力以及他的悲惨结局和这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杀降卒案件,自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诅咒——杀降者不祥。

确实如此,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一个杀降者能得善终的。

但白起在下达坑杀命令时,他就像对面的赵王换将那样,路怎么走,他根本没得选!赵军的这四十万降卒,此时成为白起手中无可奈何的烫手山芋。

他不得已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是这帮赵国人不能放回去。

自打白起进入军界后,秦国的整体眼界已经往上进行了一个大提升。秦国已经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了。

得动真格的!

要聚焦对敌国的有生力量进行消耗!

白起在不断地大打歼灭战之后,秦国突然发现,每一次歼灭战后,会得到很长一段时间的敌国国防真空。或者说这个国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他们无法形成威胁。

这次秦国举国下了血本,上千万人次的千里馈粮(不要怀疑这个数字,供应几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喂,尤其前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需要下血本的),秦昭王还亲自征调了所有河内、河东之地的壮丁上前线,此战的消耗极其惊人!

这不是没有风险的!万一另外五国在别的方向捅秦一刀呢?

这可是拼着“内力”呢,秦昭王是在豁出命去打大牌!

这把牌最终一把翻牌,如果能灭了赵国最好;如果灭不了,秦昭王的最低接受目标也是必须把赵国的四十万有生力量全部摧毁!

一旦这几十万赵国棒小伙子放回去,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龙归大海,没俩月,赵国又能组织出几十万大军跟秦国死磕!

下一场大战时,幸运女神还能如此眷顾秦国吗?

很多人会说:“可以收编啊!或者说把他们迁往别的地方去当农民啊!”

这还真的做不到。

如果几万人,你可以打散收编,因为体量小,可以消化。但几十万人,怎么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这几十万人怎么迁往本土?哪里有这么大块的土地去安置几十万小伙子?又有哪个地方可以消化几十万人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即便有,这几十万人万一又跑回故土了呢?要知道人家可是有家的。

还有人说,可以把这几十万人打散,分往几十个地方分别消化。

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分工与行政效率都很难做好这种高危民生工程!

当时的四十万赵人大约相当于秦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最重要的问题是,即便能够照单全收,也没有粮食能应付突然多出的这几十万张嘴!

当时的白起,除了坑杀掉这四十万赵军降卒之外,别无选择。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也许下令坑杀的是秦国高层传来的命令。

再者说,几十万秦军出来打了这么久的仗,眼睁睁地看着有那么多脑袋可以领军功了,白起怎么面对帐外这几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国小伙子!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

当时的人们对杀降根本没有概念!

社会的进步是在不断地演化下,在大量的规律与事实约定俗成后才产生的。

白起此时就是“杀降不祥”的第一个顶级反面教材!

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非常波澜壮阔的一百年,这一百年的浓度甚至比全民普及的三国时代还要高!浓到根本化不开!

五十多年后,又有一个和白起一样分量,在中国古代史上排名前三的古代“杀神”,扮演了这种反面典型。这两尊神一摆在那儿,今后的执兵大将就老实多了。

总之,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可以想象到,在白起的军帐里,在下达那个命令时,其实他根本没有选择。

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结束了。可以说,秦国自此战后终于打垮了六国中的最后一个劲敌。但是,大胜后的秦军反而退军了,并没有将利益最大化,趁机一口气灭掉赵国。

白起在坑杀四十万赵军后,曾下达了“三路灭赵”的部署。

他令司马梗北定太原,攻略赵国北部;命王龁攻打武安和皮牢;自己则率精锐主力,直奔邯郸而来。

此时的赵国,危在旦夕。

可能是赵国国运未竟,有一个国际掮客受赵王的重托,带着重金来到了秦国。他找到了范雎,向范雎进行了分析,这个人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纵横江湖多少年的苏家人给范雎阐明了一个白起灭赵后的程序推演。

首先,白起灭了赵国后,因大功必会再度封赏,地位一定会在他之上。白起的老领导魏冉就是你搞下去的,白起会容得下你吗?

其次,这场仗之所以会打起来,是因为韩国人的上党归顺了赵国,如果你灭了赵,北方的赵地会投降燕国,东边的赵地会投降齐国,南边的赵地会投降韩国、魏国,秦国又能获利多少呢?

范雎被说动了,也确实如苏代所说,此时对于他来讲,灭赵并不是最优解。于是,他对秦王说:“倾国出战,暴师于外,不如允许割地、讲和,休养战士,来年再战。”

秦昭王被说动了,允许了赵国的割地求和,下令班师。

白起很愤怒,因为作为大将,他明白在将敌人的有效反抗打垮后,一定要乘胜追击,在对手布置第二层防御之前迅速扩大战果。

此时,赵国能动员的有生力量都打没了,现在的邯郸几乎就是不设防的城市,不趁着这个时候再向前拱一步,他日再想灭它,又将付出多少代价!

不过,他没有办法,只能回师。

这从侧面凸显了秦国体制建设的伟大之处,多大的腕儿,也得听宣!

事实也确实如白起所言,秦昭王失去了在他有生之年灭赵的机会。九个月后,想明白了的秦昭王再度兴兵,因白起生病,就由王陵带兵伐赵,被赵军打败。

白起病愈后,秦昭王令白起为将,白起说:“邯郸实未易攻,且恐诸侯之救将至。诸侯怨秦日久,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损失过半,国内空虚,今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白起在分析过后,推辞再三,不肯为将。

白起作为一代名将,很明白地将战争的成本进行了阐明:现在再度兴兵,成本太高,国家已经受不了了,国际势力群狼环伺,咱们很危险。

其实,他的潜台词是:灭赵的好时机已经错过了。

老将军请不动,秦昭王闷了一口气,只好让王龁替换了王陵,继续进攻邯郸。

不过,这一仗又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这两位公子还带来了兵马援赵,让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更加没完没了。

其实,这两国来得都比较偶然。楚国之所以来,是因为平原君赵胜在求援时,最后带上了自我推荐的毛遂。毛遂在楚国犹如蔺相如附体,三步贴到楚王跟前,又是恐吓又是讲道理地逼出了赵、楚的歃血为盟。

魏国那边本来被秦国吓得已经尿了裤子,如何也不肯出兵。但平原君赵胜的媳妇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魏无忌最后通过魏王宠爱的如姬,将调兵的虎符偷了出来(魏无忌曾帮如姬报杀父之仇)。

在调兵时,大将晋鄙生疑,魏无忌的门客侯嬴的朋友——杀手朱亥又干掉了晋鄙,魏无忌成功偷得兵权,自行北上援赵。

此时的王龁已经围攻了邯郸一年有余,自长平大战后,秦国的这台战争机器由于连年的大规模攻伐,也露出了疲惫之态。各国援军到来后,秦国打得越来越艰难。

秦昭王听到风言风语,说白起在说风凉话,但他还是忍下怒气,再次征召白起去扭转局面。

按说无论怎样,秦昭王一再下令,白起都应该以国事为重,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过,白起却忘了“功高必震主”的铁律,没有收敛自己的锋芒。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理由,他毕竟太特殊了,他的军功在那个时代属于开天辟地第一人的存在。

他认为自己是有资格任性的,于是选择了在国之生死大事上再一次任性,继续称病。

同年十月,秦昭王一怒之下将白起贬做士兵,放逐到了阴密(甘肃灵台)。

同年十二月,白起被秦昭王赐宝剑,自刎而死。

杀降不祥,古代“杀神”终于被他自己带走了。

后来,秦军一再战败。最后,魏无忌大破秦军主力,解邯郸之围,第二次旷日持久的攻赵行动宣告失败。秦国也由于连年远征大战,大伤元气,二十年内再没有大的军事动作。

白起死后六年,一代雄主秦昭王病逝。

秦昭王在位共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是秦国彻底奠定统一优势的时期。

所有的统一准备,在昭王一朝基本已经做完。

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下一位秦王手中。

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秦、赵之间注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的同时,邯郸诞生了一个婴儿。

这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带着一大堆谜团。

从他被戏说的身世开始,拉开了他谜一样波澜壮阔、气吞山河、横扫八荒、唯我独尊的人生。

在王龁围困邯郸时,这个婴儿还差点儿被愤怒的赵国人杀死,惊险异常!但在他度过严冬般的童年后,命运向他展示了他的剧本。

他成为秦国诸代创业,奋六世之余烈后的最终收尾人。在他的手下,古老的中国第一次完成了统一!

他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标杆性名号——皇帝!

后世再没有创造出比这更气派的词语进行代替和更改,这个词一用就是两千多年!

这个孩子,叫作嬴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