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叁:“杀神”水攻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叁:“杀神”水攻,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公元前280年的第一轮攻楚后,秦国调回了在赵国刚刚夺取光狼城、杀了两万人的白起。

这哥儿们一来,就好像有乔布斯的苹果、诺兰导演的电影一样,在品质上是有保障的。区别就是杀多少的问题。

白起接到任务指标后,分析了两军形势,认为不用搞多路出击,当地百姓去年辛苦了,都歇了吧,我一个人趟一路没问题。

白起决定直接沿着汉江往下打,直捣楚国的统治中心地区,后世给此次战役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掏心战术。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着去年楚国献出的汉水北地顺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地突入了楚境。

在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白起的兵力有数万。

笔者查了很多史料,也没有找到具体的数字。不过,既然是数万,就应该不会是一万,也不会是九万,七八万肯定就吹成十万大军了,所以笔者估计应该在五六万人左右。

带着五六万人就敢深入敌境,去掏人家的心脏,后来王翦灭楚时可是死活非得要六十万人的。这种高危工程,估计只有白起这个包工头敢接。

第二,白起没带多少粮草,主要是掠夺了楚国的粮草进行补给。

过去形容一位大将让国家省心是怎么说的呢?叫“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什么意思呢?

“役不再籍”是指出征前一次征兵就解决问题,别打了一半人没了,又回国再临时征,那样民心不仅不稳,对于行政效率的考验也非常大,万一到时候凑不齐人去填窟窿呢?“粮不三载”就是指粮食最多两载。出征时带一载的粮食,走的路上吃,回军时再送过去一载,返乡道上吃。中间打仗时,吃敌人的。

尤其“粮不三载”,太重要了。

粮食是重物,要运粮食,有水路还好,成本会降下来;如果没有靠谱的水路,就要人推车、牛拉车地走陆运。人和牛被征用去运粮食,地的生产力就上不去,百姓就不会富裕,来年的粮食就没着落,国家的整体实力就容易完蛋。

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在别人家的土地上吃别人家的粮食。

吃敌人一斤粮食相当于从后方运二十斤粮食上来。

别疑惑,卡车出来之前就是这么高的运输成本。一般来说,当时如果商人运粮食超过六十里,成本就已经不合算了。

买卖人管仲就测算过,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两年之积。

走得越远,损耗就越大。

所以,形容战争往往用“日费千金”四个字。

古往今来,都是有钱的人家才能折腾得起,没有钱就什么都别提。所以,当日本军国主义不知死活地惹了美国后,丘吉尔、蒋介石在同一个晚上就都睡得着了。

人很贵,马很贵,牛很贵,粮很贵,所以为将者,要为国家算这些账。后面我们说到王翦时,再算算他带着六十万大军灭楚,这一年对国家的损耗有多大。除了秦国,谁也打不起这种仗。

看人家白起首先是带走的士兵不多,其次吃的还是敌人的。

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一直攻到了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

荆襄地区这个天下之腹,首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中。

自古从北面打,基本只有三条路:西边蜀道难,中间襄阳难,东面合肥难。

襄阳为汉水咽喉,左右都是山和水,从中国中部南下没有别的道,卡在这儿就过不去,自古兵家必争,并在南宋末年达到巅峰,成为“世界灯塔”。

此时,我们暂做了解,这块地方在三国时代扛后腰时会迎来它的关键舞台。

此前的剧情均不足以引出这位“名角”。

鄢城(宜城)距离楚国都城郢(荆州市)很近,从地图上仅相隔了一小段直线,是拱卫郢都的最后一道军事防线。楚人也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宜城),准备和白起死磕。

白起听说后也不含糊,在渡过汉水,逼近鄢城后,命令秦军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看着熟悉吗?

后来,有一个楚国小伙子率领着数量上属于劣势的楚国健儿破釜沉舟后,彻底打残了秦国的最后军事力量。

一个是秦攻楚,一个是楚伐秦,还都是关键性战役。历史是具有对称之美的。

双方在鄢城进行了激战,最后白起发现打不动。

楚军凭城坚守,并集中优势兵力跟秦军死磕,秦军在此地遭到了入楚后最顽强的抵抗。

此时,秦军已经深入楚地较深,不太适宜与对方打持久战,但这个地点又绕不过去,汉江线对于军需补给以及撤退和调兵来说又太过于重要。

要是绕过去就成孤军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形势对白起越来越不利。白起看向了军帐之外。

那一年,夷水高涨。

白起望着白浪翻腾,想到了办法。秦军先是在鄢城四周的关键地势筑起了高坝,蓄池拦水,并将战斗部队改造成了工程部队,自夷水修筑了一条到达鄢城的长渠。

等水渠修到一定程度后,白起下令开始放水。

秦军开渠灌城,鄢城的东北角直接被强大的水力冲塌,汹涌的洪水将鄢城变成了泽国,死伤军民达到数十万,楚军精锐尽丧,城中到处漂浮着尸体。鄢城随后被秦军占领。

有时候看起来挺混蛋的做法,却反而会对后世产生始料未及的影响。白起引汉水灌鄢,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城中的尸体腐烂,臭气冲天,以致人们称这里为“臭池”。

当时这里成了闹鬼圣地,后来,这条杀人的水渠却被开发利用,成为一项水利工程。流水百余里,溉田数千顷,人们幽默地将这里称为“白起渠”。随后的千百年,宜城人民受益无穷。

后来,东汉的南郡太守王宠在此基础上又开挖木里沟渠,使灌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宜城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白起这个恐怖工头专接大项目,是非功过暂且不讨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就像之前说的,白起打仗是有品质保障的。

这回淹死几十万人,又是大手笔。

秦军攻克邓、鄢城后,楚国国都郢的门户洞开。白起原地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了新得的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

此时,楚国人比较伤感。他们要和自己的百年古都话别了。

白起打下鄢城休整之后,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扼住长江口,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准备工作做完,转过年来,即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这次势如破竹不废话,没有悬念地攻陷了楚国国都郢。

楚国的国都本该拿出点儿像样的兵力抵抗的,毕竟此处是千年名城,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江陵。

所谓的后来刘备借荆州,实际就是找孙权借江陵。

此城是后来曹仁在曹操赤壁大败后,跟周瑜先生死磕了一年才主动撤出的,还不是周瑜打下来的。与此同时,关二爷还在江陵到襄阳的“北道”上打了一年游击战,搞牵制。冬天里放一把火的周瑜先生可是费了老劲了。

我们还是等待三国时代吧,届时此地发生的故事将无比精彩。

当然,也不能全赖楚国人民保卫首都不够热情,那个年代谁碰上白起都白给。非战之罪,谁让你倒霉赶上他了呢!

拿下郢都后,白起往西又打到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烧了楚国的祖坟(真缺德),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向南再次拿回了黔中郡。

这次白起将整片占领区连成了一片,扫平了整块汉江平原,设立南郡、巫郡、黔中郡。

扫码回复11,即可查阅高清地图

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并迁都于此以自保,相当于向秦国承认让出了半壁江山。

白起仅仅用了几万人,就将楚国打得迁都避祸,让出了经营了数百年的鱼米之乡——汉江平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此战过后,白起因功高,被封为武安君,也有人的下场不太好,因此战后悲愤投江。这个人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屈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