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叁:“苏指导”的艺术人生

书籍名:《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    作者:渤海小吏
推荐阅读: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txt下载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笔趣阁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顶点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快眼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秦并天下》叁:“苏指导”的艺术人生,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张仪,魏国人,也是鬼谷子的“言学班”毕业的。毕业后,他也像师兄苏秦一样满世界找风投,但一直没有混出来,现在困顿在楚国。

苏秦的“合纵”之所以会起到作用,就在于秦国动兵六国,他苏秦才会有用。只有秦国不断地攻打别的国家,不断地勾搭别的国家,他才会体现出价值。

苏秦就像是个杀毒软件,能卖钱是因为有病毒,如果杀得太厉害,病毒都没了,他也就跟着没用了。所以,他需要一个人去“造病毒”,他认为师弟张仪很适合这份黑客工作。

苏秦先是派人去点拨张仪:“你的师兄苏秦现在这么牛,你怎么不去他那儿看看?”

张仪一拍大腿,对啊!于是去了。

见面后,苏秦开始各种羞辱他,大谈“当初你学得好,不够你嘚瑟的,但成绩好有啥用,现在老子混出来了”之类的话。

张仪当然很愤怒,从此他的人生意义被重新定义了,下半辈子就专门“招呼”你一个人了。还什么“合纵”,等死吧你!

因为只有秦国能搞死赵国,张仪怀着满腔怒火前往了秦国。(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在赴秦的路途中,张仪的运气很好,碰上了一个有钱人,觉得他是块材料,一路赞助他。

张仪顺利地见到了秦惠王,可能是张仪要比苏秦招人喜欢,也可能是张仪没有让秦惠王联想到商鞅,张仪成了秦国的客卿。

张仪刚刚得势,这位投资人却向他告辞,这让他感到很意外。

再三询问下,此人告诉张仪,他幕后的老板是苏秦,所有的车马赞助都是苏秦的。苏秦大人对你期望很高,认为你到秦国有发展,之前怕您贪图小便宜而忽略了苏秦先生的宏大布局,所以请将不如激将。(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张仪也明白了苏秦为什么要把他激将到秦国。他的使命就是给“合纵”搞破坏,也就是搞“连横”。(秦到其他六国是东西方向的,所以叫“连横”。)

没有“合纵”,就谈不上“连横”;没有“连横”,“合纵”也就失去了市场。

这师兄弟俩在本来一片空白的情况下,联手硬生生地打造出了一个本来没有的市场。

这哥儿俩的这套手法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

之前,我们推导过了,所谓的“合纵”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它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苏秦的“合纵”并没有持续多久,准确来说只有一年。(《资治通鉴》中,公元前333年刚完成“合纵”,公元前332年,苏秦就跑回燕国了。)

秦国确实没开函谷关,那是因为人家去南边攻打巴、蜀去了。

转过年,秦国并没有按苏秦的剧本走,因为张仪此时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秦国宣布退还给魏国之前占领的七个城市,并对齐国施与重利,让两国进攻苏秦所在的赵国。

不是你挑头搞的“合纵”吗?我不打你,我让你的盟友打你,瞅给你能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你们不是一块儿打秦国吗?怎么给点好处就跟自己人撕上了呢?

苏秦最大的金主,第一个被打了。

赵肃侯觉得被苏秦骗了,你不是说世界和平吗?怎么啪啪地打我脸呢?

苏秦的心眼儿转得比较快,对赵肃侯说:“让我去燕国吧,我去报复齐国。”

后来,苏秦在燕国又与燕国的太后私通,她就是他第一任投资人燕文侯的妻子(此时燕文侯已死)。

投资人加恩人的妻子他都敢下手,你说这人有多没节操。

苏秦在忙活完之后又害怕了,他对燕王说:“让我去齐国吧,我去那里搞破坏。”

苏秦到了齐国确实也没干好事,也算是对赵国、燕国履行合同。他在齐宣王去世时劝说新齐王要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以显示新王孝道;又劝说齐王大规模地开搞奢侈建设,以显齐国威风,其实就是怂恿齐王败家。(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

不过,没干多久,苏秦就因为众臣争宠而被人谋杀,将死之时还拿自己的尸体抖了个机灵。

他让齐王将他的尸体五马分尸,并宣称他是燕国间谍,要重赏杀手。随后,杀手自动跳了出来领赏。

战国最大的国际赌徒用自己的死无全尸给自己报了仇,捎带脚地证明了自己的智商确实过人。

他死后,到齐国搞破坏的事情也被人抖出来了,齐国百姓一看,感情你就是这么个东西啊!(苏秦既死,其事大泄。)

这也为后面的齐、燕互撕埋下了伏笔。(齐后闻之,乃恨怒燕。)

这段长达数十年的大撕,双方差点儿互被灭国一次,收尾阶段非常有名——乐毅破齐、田单复国,后面我们会讲到。

苏秦这辈子细细说起来,谈不上为哪国做了多大贡献,但他却独享大名上千年,几乎每个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他的“合纵”似乎也很厉害,秦国怕死了这个“复仇者联盟”,但其实深究历史真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他的名气大,因为曾经忽悠过“合纵”这个概念,后人眼瞅着那六个国家没出息呀,就那么让人家秦国挨个给搞死了。苏秦要是在,要是贯彻他的方针,历史肯定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呢?

他所谓的大概念转年就被“利益规律”打脸,他到别人的国家做参谋,再跳到另一个国家吃人家、喝人家的,还不忘祸害人家。

我们不想听你是怎么说的,我们更关注你是怎么做的。

苏秦死的前一年,六国在不断内耗以及被秦国蚕食后,勉勉强强地开始了伐秦事业。他当时所在的齐国慢慢悠悠的,压根儿就没走到战场。

五国军马来到函谷关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想保存实力。结果还没开始打,秦国就把楚国的粮道给断了。粮食一没,作为当时联军“带头大哥”的楚国就退兵了。其他四国,也就跟着作鸟兽四散了。

但是,苏秦的名头太响了,而且他全家都靠他这张嘴吃饭。苏秦、苏代、苏厉他们哥儿仨的事迹非常容易在口口相传或传抄的过程中记混,后来的很多纵横家,更爱根据自己所需,对苏秦的事迹和沟通技巧进行润色与加工。所以,这个人在战国时代被艺术化了很多,每个打算学他的人往往都打着他的名头,牵强附会地编着他的故事去招摇撞骗。

这导致他似乎在哪里都存在过,而且存活时间绵延了一百多年,这也就为后世史官作他的传的时候,布下了一个巨大的迷魂阵。

例如,太史公司马迁在作他的传的时候,在结论点评中说了这么一句:“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在这部文物中,苏秦的年辈要比张仪晚,而且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这就为苏秦古往今来的史官事迹提供了一个相反的疑问。

到底谁写的是真的?

目前的史学界中,对于《战国纵横家书》的结论正确性普遍认为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说该帛书描述的就是真实的史实,很有可能如太史公所说“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这可能是当初太史公采集史料的过程中遇到的伪书。

《战国纵横家书》出土的马王堆三号墓为汉文帝时期,距司马迁著《史记》时代并不遥远,很有可能是太史公在去伪存真的过程当中,已经辨别过其史料的真伪。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记载的苏秦、张仪事迹基本上都有精准纪年,《史记·苏秦列传》中更是详细地记载了苏秦的说客之词,以及去六国的次序。相比于众说纷纭的参考,也许将犯错就砍脚的秦御史记载的《秦记》作为主要参考蓝本的太史公所写史料,可靠性更大。

而且,就专业性和秉笔直书的史官操守而言,太史公司马迁作为两千年著史标杆,也更值得相信。所以,本书对于苏秦部分最终选择了《史记》和《战国策》中的苏秦史料版本。(太史公修《史记》的过程,笔者在后文中专门写了一章,有兴趣的可以参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复写 樊登讲论语:学而 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