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如何独立思考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如何独立思考

第39章 传销骗局

书籍名:《如何独立思考》    作者:史蒂文·诺韦拉
推荐阅读:如何独立思考txt下载 如何独立思考笔趣阁 如何独立思考顶点 如何独立思考快眼 如何独立思考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何独立思考》第39章 传销骗局,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所属部分:警世故事

引申话题:多层次直销

“传销骗局”(pyramid scheme)是一种向人们承诺他们可以通过招募新会员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通常入会的人需要掏钱购买产品或者其他有关物品,接着他们会被洗脑,一切目的就是发展新会员。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金字塔:新会员需要发展更多的下层会员,而后者还得再往下发展更多会员。可是钱呢,都被上层会员捞了。

我们的文化对数学根本不屑一顾,这似乎是全社会的共识;但与此同时,人们又觉得大字不识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科学界对此颇有微词,而我认为他们的抱怨很有道理。

——珍妮弗·奥雷特

你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语气之中洋溢着兴奋。他让你过来参加一个说明会,因为有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摆在你面前。按照他们的说法,既然参加的人都当了老板,你一定也可以。你很快就要发财了,但首先你得来参加说明会。你难免有些惴惴不安,但你的朋友态度却异常坚决。

你完全不认识到会的那些人,除了这位朋友。他很开心你能来,并且保证接下来的事会让你大开眼界。他把你介绍给了托尼。托尼是会议的主讲人,他会告诉你一切。很快,托尼就上台发言了:


欢迎大家!今晚很高兴能认识一些新面孔。看看你的周围吧,你们每个人都将在今晚改变自己的命运。前不久一个朋友来找我,向我介绍了Vita-Root综合维生素及代餐食品。我在想:“这是在讲什么?”不过我还是坚持到了会议结束。到会议结束时,我终于被说服了。我意识到这是我一直在等待的机会。今天我想让你们看看,这是一笔多么划算的买卖,而且很轻松。我想说的是,你们每周只要花上几个小时,就可以开始赚钱了。看到这张支票了吗?这是VitaRoot刚开给我的5 270美元的支票。这是我上个月举办这样的会议挣到的钱。我给自己打工,我已经不再为钱而烦恼了。


听上去很有意思,对吗?承认吧,连你自己都忍不住跃跃欲试。这是个最基本的心理学游戏。托尼知道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人物,都希望自己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能赚大钱,能活得潇洒。他会在一开始就告诉人们,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他的目的就是让你入会。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样,你得先掏钱。说服别人掏钱买下所谓的维生素产品,让他们去卖给别人,让他们缴纳会费,让他们发展下一批会员,这就是托尼和你那位朋友赚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托尼自己的“上级”也会从中赚到钱,他“上级”的“上级”同样如此。你发展的新会员(包括他们再接着发展的会员)是你的“下线”。你可以从好几层下线那里赚到钱,因此,这种商业模式也被称为“多层次直销”(multilevel marketing)。

雇用代理向公众兜售产品的多层次直销公司(简称MLMs)有些是合法的,甚至是知名的企业。如果会员主要依靠从他们发展的下线(他们自己找的销售代理)那里赚钱,那么这种多层次直销模式就是所谓的“传销骗局”。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找来4个朋友,让他们每人给你50美元,这样你就净赚200美元。接下来,他们每人也必须另找4个人,让后者每个人上交50美元。这样的话,你的朋友实际上每人净赚150美元。如此一直循环下去,参与人数会呈现指数级的暴增。之所以叫“传销骗局”,是因为下层会员的数量总是比上层要多。“传销骗局”也会衍生出更复杂的模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曾向公众发出警告,如果某种商业模式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你就要小心它是不是在搞“传销骗局”:你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你的下线,而不是你销售的产品;人们要求你购买一堆产品放着,也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卖得掉;可能会要求你掏钱买其他东西(比如参加培训),或者支付其他名目的费用。

被兜售的产品往往不太靠得住。它可能是某种服务,但是似乎过于完美,让人很难相信是真的(比如,它真的能让你节省一半电费吗?);也可能是质量可疑的医疗产品,或者被夸得天花乱坠的日常用品。你最好反问自己:“如果它们真有这么好,为什么不摆在商店里卖呢?”

如果有人打算忽悠你入会,他往往会坚决否认这是一个传销骗局,并且告诉你一切都是“合法”的。任何时候,只要有人告诉你,他们公司并没有搞传销骗局,那么他们十有八九就是传销骗局。

针对数百家传销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99.6%的会员其实都只有往外掏钱的份。真正赚到钱的是那些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除了他们,其余的“下线”都成了他们收入的最终来源。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也容易让人心生疑窦。还是以那家代餐食品公司为例:公司本身并不会直接向消费者做出任何违反市场禁令的许诺,比如声称该产品能治疗疾病。在公司官方公布的任何信息中,你都找不到这样的承诺。

但是,在传销公司的成员招募大会上,他们会赤裸裸地对这些“功能”大肆宣扬,至少话里话外透露着这层意思。传销人员把代餐食品买回去自己享用,他们本身就是消费者。为了达到营销目的,他们会为你讲述精彩的案例,许下美好的承诺。无论说了什么,后果都会由传销人员自行承担。公司本身看上去和这些骗子没有太大关系。

另一个问题显然是:传销公司合法吗?怎么说呢,合法,也不合法。什么产品也不卖的传销行为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被禁止的。但是,如果传销模式本身基于某种商品,那么它可能就是一个灰色地带。有些时候,卖产品不过是表象,是为了掩盖传销骗局的本质。

许多情况下,人们的确是在售卖产品,这便足够让人以为这家公司是在合法做生意。但是就算它是合法的,多数人还是会亏钱。因为人们被强制要求购买一堆产品放着,或者通过别的什么方式,总之让他们花钱就对了。但实际上,卖出去的产品收益并不足以支撑金字塔进一步壮大。

就算你的营销模式和产品并不违规,你也会面临数学上的问题。多层次的营销结构也隐含着弄巧成拙的风险。例如,公司一开始只找到了6个人加盟,之后每一级的每个人都必须发展另外6个人。经过12级后,你会发现你的下级已经超过20亿人!

即便你没有招满下线,很快你所在的群体也会无人可招。另外,你发展的每一个人现在都成了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可以共享你的社交网络,你们将来很可能从同一口锅里抢饭吃。

任何依赖不断扩张的销售队伍的商业模式都是无法持久的。最好的应对策略也许是“敬而远之”,否则你将最终存在于金字塔的最下面一层——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部分

冒险之旅



既然你已经有了“批判性思维”这一工具,那就别让它闲着吧。

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常常喜欢对谈论的话题来一次“深潜”(deep dive)。这个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当我们注意到某个有趣的新闻热点,或者有问题要问时,为了让接下来的对话不至于空洞无物,我们会预先对所有与该话题有关的说明和证据做一个细致的调查。如今有了互联网,这项工作更加变得简单易行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初创建互联网和网页的愿景基本上都兑现了——它是一个人类知识的综合宝库,并且随时向我们开放,供我们查询。到2017年4月,全球万维网的网页总数大约是475亿。当然,其中有许多是虚假信息或者模仿视频,也可能是色情网站或者引诱你点击的广告。但是,整个互联网也不乏真正有用的内容。

如今真正对你有用的技能是,知道如何去找到信息,以及如何批判性地看待它们(这一点更为重要)。如何从数字化的世界中突出重围,想办法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建议。

从哪儿找信息?这世上没有绝对可靠的信息来源(没错,哪怕《怀疑论者的宇宙指南》播客节目中提到的也不见得都正确),但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在比较了不同网站的内容质量后,我们发现学术机构的网站信息相对更为可靠。其他种类的机构,其网页内容也还过得去。因为信息准确与否事关其学术声誉,因为它们很可能会有专人负责网站内容,比如经过专业编辑或者同行评议,而且也不会涉足一些太偏激的话题。

专家撰写的博客群组也通常是非常不错的。它们比个人博客或者网页要更可靠,因为后者的内容质量高度参差不齐,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素养。商业网站一般不太靠得住,不过最糟糕的当属那种充斥极端思想的网站,因为它们只会兜售某些特定的理论。有时候,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说服你,向你推销一些东西。“自然新闻”(Natural News)就是这样一个贩卖医学阴谋论的臭名昭著的网站。

不过,正如我刚才所言,没有哪个网站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博览群“站”很重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知道这个网站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其主要来源是什么。把原来的信息改头换面重新推出,或者干脆连接到另外的信息网站,都是很常见的做法(这就是“网络”这一名称的由来)。追根溯源,找到信息的原始出处,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有时原始信息也不见得可靠,哪怕它被主流网站反复地引用。一篇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或主流的报纸杂志都有可能是信息的原始载体。在二次转载的过程中,原始信息很可能遭到扭曲和误读。也有可能某个信息来源被他人多次反复引用,从而看上去像是好多个不同的信息源。但是殊途同归,其实源头就这么一个。

有意识地多方寻找信息来源,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点非常关键。我在接受某个说法之前,总是希望知道谁持反对意见,包括为什么反对。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知道其中一方如何回应批评,而批评的一方又会如何反击。让话题得以充分讨论非常重要。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以及一锤定音的人选出现之前,你不一定看得清楚谁更占上风。

另外,你需要对双方立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能够判断哪一方更有说服力。哪一方提供的证据更有力?哪一方的逻辑性更强?假如有一方不得不死抱着逻辑谬误和歪理不放,面对质疑也从不正面回应,那么他们很可能处于不利位置。

也许没有任何一方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其中一方完全是胡说八道(比如反对疫苗接种的那些人)。有时候两种极端意见都不对,真正的答案在两者之间,有时候我们找不到答案,因此不得不暂时把问题搁在一边。在没有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无话可说再正常不过了。

另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将你的意见与那些你所推崇的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比较。只要有可能,我总会拿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该领域的专家意见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很不一致,我就会想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通常这意味着我忽略了某些因素。

你必须尽量做到公平对待不同观点,不能故意有所取舍——不要听风就是雨,也不要只听你喜欢听的话。不要刻意找一个和你意见一致的专家,然后证明自己是对的。要多接触那些和你观点不一致的人,他们才是你应该倾听的对象。

还有,任何结论都不会是板上钉钉的,因此你绝不能故步自封,或者抱着它不放。如果获得了新信息,应该乐于将其融入你的考量之中。你应该为自己不固执己见感到自豪。这并不是说你不需要有个人主见,但是任何主见都必须基于充分的事实根据并符合逻辑,而且愿意接受他人的指正。

多年来,我们依靠科学怀疑论思维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许多真相大白于天下。这是我们个人的冒险之旅。好了,让我们一起迈步向前,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吧。也许你时常会感到沮丧,有时甚至会毛骨悚然,但不管怎么说,这趟旅程定会让你有满满的收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博弈论:决策制胜的法则 恋爱中的苏格拉底:哲学入门十讲 表达力:人生情商课 岸萤 儿童发展心理学 记忆记忆 南货店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第一卷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 我想要两颗西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