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如何独立思考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如何独立思考

第19章 方法论自然主义

书籍名:《如何独立思考》    作者:史蒂文·诺韦拉
推荐阅读:如何独立思考txt下载 如何独立思考笔趣阁 如何独立思考顶点 如何独立思考快眼 如何独立思考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何独立思考》第19章 方法论自然主义,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所属部分:科学与伪科学

引申话题:唯物主义、后现代主义

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它强调宇宙万物都有一定的自然法则。在自然法则的框架下,一切结果都必然有其自然的原因。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每天都与“浩瀚”和“永恒”打交道,这是伟大和激动人心的。

——卡罗琳·波尔科

何谓科学知识?最简洁的概括方式应该是:天地万物绝非梦幻,它们是那么真实,触手可及。真实意味着确切存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群体而言,这既不是梦境,也不是脑海中生成的幻象。宇宙切实存在,而且它永远有规律可循。凡事有果,必有其因。

我认为不存在超自然的东西。至少我们可以说,即便有任何超自然的东西,根据其定义,我们也无法了解它。此外,没有任何(说得过去的)理由需要假设超自然的存在。科学必须建立在一切为真的框架内。

上述观点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自然主义”,它是构建科学和科学怀疑论的基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原因如下。首先,你得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哲学立场,这很重要。如果你要为科学吹响号角,就必须对科学的哲学基础有所了解。其次,总有人(后面我们会讨论是哪些人)会诋毁科学的哲学基础,借此反对或者否定科学。如果你对哲学一无所知,你就无法正确判断形势,或者挺身而出为科学辩护。

多了解一些吧,总没坏处。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科学哲学的出发点。简言之,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任何客观存在的结果背后都有客观存在的原因”。客观存在的结果不会源于非客观或非物质的原因。历史上唯物主义曾被视为“万物皆物质”的哲学观念——物质是唯一存在于自然界的东西。唯物主义尤其反对二元论和其他假定有精神或非物质性存在的哲学思想。例如,某些第六感的信徒认为除了现实的世界,我们的思维还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正是“异常认知”现象的孕育之地。

当代对唯物主义的认识一定会包括能量、力、时空、暗物质,甚至可能是暗能量——也可能是其他被科学家发现的自然界物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唯物主义简直就是自然主义的化身。后者认为自然(无论从哪个方面)的全部就是自然本身——压根也没有超自然的东西。事实上,泛指的唯物主义如今已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在涉及“意识”(即大脑的思维活动)这一特定概念的时候才有一定意义。关于意识,唯物主义的看法与二元论截然不同(二元论认为意识本身是非物质的)。

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如果此前被认为是超自然的物质被科学家证明确实存在,由于物质本身就是构成自然的一分子,那么它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然界的物质。因此有人说,唯物主义根本就是无意义的重复概念,不过他们没说到点子上。更多时候,唯物主义指的是一种方法,是我们可以采取科学方式进行探究的、经得起检验的事物诱因。在它看来,“超自然”就和魔术一样经不起推敲。

掌握这些概念十分重要。如今社会上有一种“反唯物主义者”潮流,包括智慧设计论、二元论,以及形形色色关于康复治疗的伪科学。总的来说,现代科学并不认同这些精神上的信仰,也使后者颇有微词。他们瞄准科学的根基开炮。当他们肆无忌惮地对着唯物主义开火时,他们自身也越来越坐实了“反自然主义者”的标签——他们不认为业已存在的自然才叫作自然。他们希望科学能证明,对超自然力量的膜拜并不是空穴来风。不过我猜他们是为了个人宣传的需要,才声称反对唯物主义,这总比说自己反对自然要好。



方法论自然主义


真正引起争议的问题是:科学是否需要遵从方法论自然主义?(显然它一直是遵从的。)形而上学自然主义认为一切存在皆为自然,而方法论自然主义假设一切按自然规律运行,但是对更深层次的形而上问题抱有不可知论的态度。方法论自然主义者假定,我们所能认识的一切皆属于自然,但是自然未必是存在的全部(根据定义,这一部分我们也无法认识)。打个比方,说不定某个万能的神5秒前才刚刚创造出整个宇宙,但又让它看上去像是已经过了百亿年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我们无法分辨哪个是刚才说的宇宙,哪个是真正经过了百亿年进化的宇宙。因此,上述看法不属于方法论自然主义和科学讨论的范畴。

科学需要方法论自然主义吗?答案是肯定的。数百年前,哲学家就开始为此争吵不休——自然主义者最终赢得了胜利。争论结束了,但是反自然主义者依旧不甘心。他们在科学战场上落了下风,就希望在公众舆论上再较量一番,并将战火烧到法律领域和学术领域。

方法论自然主义的观点真伪都是可以验证的,这一重要特性对科学而言至关重要。严格说来,非自然的原因是不可证伪的,科学方法对它们也起不了作用。这有点像最近很火的一部动画片里所展示的,一位数学家洋洋洒洒写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方程式,但是其中有一个步骤只写道:“接下来,让我们见证奇迹吧。”他的同事指着这句话说道:“我认为你应该在步骤二这里表达更清楚些。”

科学家可不能说“接下来就让我们见证奇迹吧”之类的话。我们无法做到通过研究或观察来验证奇迹的真假。严格来讲,无须借助自然力量(或无法用自然法则解释)的现象才叫奇迹。这些奇迹不受制于任何自然法则,而这恰恰是可证伪假说的必备特征。

科学家从来没有宣称,无所不能的创世之神在一瞬间就创造了世间万物。他们也不能这么说。科学对此的态度是“不可知”。我们只能说该假设已经超出了科学范畴,因为你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检验真假。这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自然主义。

通过奇兹米勒诉多佛学区案的真实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方法论自然主义的这一特点(真伪可验证)如今也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该案是关于在公立学校的科学课堂上公然教授“智慧设计论”的争议。下文是联邦地区法院对此案判决的长篇节选,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智慧设计论的拥护者不愿意正面回应科学关于真伪验证的标准。


美国国家科学院同意以下说法:依靠经验积累的、可观察到的以及最终可验证其真伪的数据方可用于科学研究。科学院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的特定手段。在讨论科学问题时,唯有从可证实的数据(即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果,并且该观察和实验能够被其他科学家所证实)中推断出的事实方可得到解释。只要可以被观测或测量,任何事物均适用于科学检测。无法基于经验证据得出的解释都不应被认为是科学。”(27-第649页)。

无论是从概念上还是从传统上来说,这种严格的“自然主义”现象解释都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1:63(米勒);5:29-31(彭诺克)]本院同意原告首席专家米勒博士的观点,即从实践角度而言,将某些自然的神秘现象看成自然之外的因素和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科学的停滞”[3:14-15(米勒)]。正如米勒博士所言,一旦你将某种现象的原因解释为真假无法验证的、超自然的力量,因为这个提议无人能够反驳,它就会被看作问题的结论,从而让我们不再从自然的方面寻找原因(出处同前)。

如前所述,智慧设计源于某种超自然力量,专家的证言也说明了这一点[17:96(帕迪安);2:35-36(米勒);14:62(奥特斯)]。智慧设计论把某个自然现象解释成超自然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接受或试图从自然本身寻找原因[5:107(彭诺克)]。为九年级生物课程编纂的、介绍智慧设计的参考书《熊猫》也对这一结论表示支持,即智慧设计源于超自然的力量。该参考书在有关章节写道:“关于形形色色的生物如何从最初阶段进化到如今的形态这一问题,智慧设计未能给出自然主义的解释,因此达尔文主义者反对这一主张。智慧设计意味着在某种智慧的引导下,这些形态各异的生物突然就冒了出来。生物之间巨大的形态差异从它们诞生之时一直延续到现在——鱼类一开始就有鳍和鳞片,鸟类一开始就长着羽毛、喙和翅膀,诸如此类。”

……换个角度而言,智慧设计论认为动物群体并没有经过生物进化这一自然过程,而是被某个非自然的(或者超自然的)“设计者”所创造出来。这一点已经被告之专家证人确认[21:96-100(贝赫);696、700-第718页(该“设计者”会是自然界中的存在,这一点让人难以置信);28:21-22(富勒)(……智慧设计反对自然主义,支持超自然主义…….);38:95-96(明尼克)(智慧设计并不排除存在超自然“设计者”的可能性,包括神灵)]。

显然,被告方专家的任务正反映了“智慧设计运动”的诉求,即改变科学的根本法则,承认自然界某些现象只能用超自然作用来予以解释。对此,位于爱德华兹的州最高法院以及位于麦克莱恩的法院正确地将其认定为一种本质上的宗教观念。爱德华兹,美利坚合众国第482号,591-92;麦克莱恩,1267号联邦补充法案第529页。


上述判决的最后一段是关键——反唯物主义(反自然主义)的本质就是改变科学的根本法则(他们现在要重新找回过去失去的东西),将超自然能力引入对自然的解释中。不过,在基本的科学框架下,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楔进战略


在一份现如今臭名昭著的“楔进战略”宣言中(由“发现研究所”于1998年公布),所谓“智慧设计”的支持者指明了其首要的战略目标:


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这个观点是西方文明诞生和存在的基本原则。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西方世界最伟大的种种成就中都可以发现它的影子,例如代议民主制、人权、自由经营以及艺术与科学的进步。

但在一个多世纪前,倚仗现代科学成果的学者还对这一重要思想极尽嘲讽。为了打破关于上帝和人类的传统思维枷锁,诸如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这样的大思想家将人类描述成动物或机器,而非生来具有道德和精神世界的活物,其栖居的宇宙是一个遵循客观规律的空间,其思想和行为受到生物、化学和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控制。这种对现实的唯物主义态度最终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几乎各个方面,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学和艺术。


从以上文字和其他文献(包括智慧设计、神创论运动的历史)不难判断,这其实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而不是科学的问题。支持智慧设计论的人认为,现代科学的发现对其自身内心深处的世界观而言是一种威胁,因此他们决意要对此加以诋毁。在科学领域他们节节败退,因此他们希望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挑起事端。正因为如此,他们声称科学(至少是那些让他们觉得别扭的科学领域)不过就是唯物主义鼓吹的意识形态罢了。他们企图将这种冲突塑造成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垒,前者强调传统,强调道德,强调对上帝的敬畏之心;而后者冷血而无视道德规范,把一切都看成与机器类似。这是一场情感层面的冲突,而他们认为自己能赢。

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从老派的神创论运动不断遭遇失败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趋势)在于:科学制度似乎在公共教育、筹集研究经费、主流出版物,甚至(很大程度上)在社会公信领域都牢牢掌握了话语权。为此,他们不得不决定以毒攻毒,以牙还牙。这在“楔进战略”宣言当中写得很清楚。具体做法是成立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扶持自己的学术精英,并建立自己的出版和筹资渠道。他们表面上从事科学研究,发表科学观点(即楔子锋利的那一面),以此来逐渐渗入科学界。他们还早早为自己的行为设定了一个目标——动摇现代科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智慧设计的拥趸从进化论入手,但这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方法而已——就像楔子锋利的边缘。最近他们的攻击目标转向了研究意识的神经科学,以及解释宇宙起源问题的“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他们针对的不仅是进化论,还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不过在暗地里双方的较量中,他们已经输给了科学。转换战场不见得有用。就像棒球运动不相信眼泪,科学也不相信魔法。



假如超自然现象确实存在?


如果我们所在的世界果真存在超自然现象,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我们又一次需要面对“如何给超自然下定义”的问题,因为你可以说超自然现象如果真的存在,它显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属于“自然”的范畴。考虑到这一点,对超自然现象下定义必须依据其呈现方式,而不是根据“它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对“超自然现象”最合适的概括是:这是一种不在已知宇宙法则范围内的现象。这意味着它不必受到自然法则的限制,或者它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中止这些规律:这会产生难以用自然原因解释的结果。

如果真有这种事,我们该如何去了解它?根据我们对它下的定义,我认为你无法了解它,至少无法用科学的方式去了解。科学也许能够发现异常现象,但始终无法为我们解开谜底。但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异常现象。科学家很愿意看到它,因为它往往指明了新发现和新知识的方向。但如果是因为不存在自然条件,使科学方法无法判断某个现象的来由,那么人们就会陷入假说未能被证实的恶性循环中——始终找不到发生异常现象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一项科学和方法论自然主义的“元试验”。假设世上的任何现象背后都有其“自然”原因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那么科学就是处于正常状态。异常现象最终也会得到解释,从而推动科学向前发展。假如世界上真的存在超自然现象,科学研究就会不断遇到异常问题,而科学也就无法真正发展进步。

回顾过去的几个世纪,上述元试验的结论无疑是完全倒向科学和自然主义的。超自然力的狂热信徒永远会指着某个异常现象说三道四,但总是会更换目标。我们刚解释清楚其中的一个,他们很快又指着另外一个神秘问题让你作答。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听说有哪个真正的异常现象在深入研究后依旧无法解释清楚。总之,只要依靠科学,我们总能得到不错的研究结果。


二元论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的实质是,主张意识能够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译者注

2004年,多佛学区教育委员会要求九年级的科学课程在教授演化论时,必须由教师向学生宣读一项大约1分钟的声明,声明智慧设计能够替代演化解释物种起源。11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多佛的学生家长对这个要求提出控诉。裁决结果是多佛学区代表违反宪法,并禁止多佛学区在公立学校的科学课程中教授智慧设计论。——译者注

由美国政府前官员布鲁斯·查普曼在西雅图设立。作为智库机构,它鼓吹智慧设计论等伪科学。——译者注

“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宇宙体系不断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译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博弈论:决策制胜的法则 恋爱中的苏格拉底:哲学入门十讲 表达力:人生情商课 岸萤 儿童发展心理学 记忆记忆 南货店 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第一卷 希特勒最后的阴谋 我想要两颗西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