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哲学心理 >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

第4章 两大法则

书籍名:《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    作者:亚历克斯·洛伊德
推荐阅读: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txt下载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笔趣阁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顶点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快眼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如果记忆能修复:深度治愈心理创伤的自我疗愈法》第4章 两大法则,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6~12岁的某个时候,我们会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几乎没有人能得到任何警告、建议,或做任何准备。我们通常只有在做出决定很久以后才会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真能意识到的话。

由于记忆的退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知道我做了错误选择。事情是这样的。

在我出生前和出生后第一次感到强烈的恐惧和爱的那些经历,是我第一段有意义的记忆,不过,我当然无法有意识地记住它们。它们也是触动我的一连串生活经历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这些经历中,恐惧和爱将为争夺在我生活中的支配权而斗争。事实上,我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考验我们,看看我们在特定的时刻会选择爱还是恐惧,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全部生命中会选择爱还是恐惧。但是为了能够做出选择,你必须真正了解什么会危及生命。

后来我意识到,与大多数人相比,我的情感变化很剧烈。例如,我小的时候,感情非常热烈。我听说,在我们镇上,想照顾我的人多得都要拿号,因为他们说我很有趣,也很可爱。这就是爱的部分。但对我来说,快乐和痛苦对我的影响比我认识的其他孩子要大得多。例如,我总是想要糖果和可乐之类的东西,如果我当下得不到想要的,就会暴跳如雷。这就是外部法则在起作用。

我还能以一种几乎无人能及的方式感受他人的感受。还很小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父母的朋友来家里玩,他们谈话时我也在旁边。他们走后,我走到父母面前问他们:“你们知道那个男生很生气,而那个女生真的很害怕吗?”我的父母看着我,就像在看一个外星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在我看来是如此明显。

大约两周后,我的父母发现这对夫妇——在我们家上演了一出好戏——实际上正在经历一些可怕的事情。果然,丈夫很生气,而妻子很害怕。

在那之后,我的父母直截了当地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心里想,你们怎么会不知道呢?

这种敏感性是福也是祸,有点儿像连续剧里的神探阿蒙,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他人感受的敏感”。与大多数人相比,我的想象和感情都更加猛烈。音乐对我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巨大影响。听到一首真正打动我的歌时,我会想,哇,这真是太有力量了!我会告诉我的父母或朋友:“你们一定要听听这首歌!”但他们听完都会说:“哦,还不错。”然后我意识到这首歌丝毫没有感染到他们。电影和电视广告也是如此。即使到了今天,和家人看电影的时候,霍普或孩子们也会俯身问我:“你又哭了吗?”

我这辈子都是这样的。我能感受他人的感受,从我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多年深耕中,我现在知道,我自己的感受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被夸大了。这是福也是祸。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尽管有时这会让人难以承受。对咨询工作来说,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比感受他人的感受这种能力更好的礼物。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来访者总是络绎不绝,而我认识的同一领域的其他心理学家的日程安排有一半都是空闲的,他们都在想办法争取更多的来访者。

我有两个哥哥,分别比我大6岁和15岁,所以我获得了父母的全部关注。我是我爸爸的开心果——他每天晚上、每个周末都会回家和我玩。我的妈妈会为我煮所有我想吃的食物,也会满足我的一切要求。我常常想,是不是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生死方式,让我得到了父母如此的溺爱。

所以在6岁之前,我的生活是美好的,是闲适恬静的。直到上了学,我才意识到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我最早的记忆之一是在操场上,一个男孩冲我喊:“嘿,胖胖!”所有孩子都笑了。我当时也笑了,回家后大哭了一场。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有点儿矮,有点儿胖,而又矮又胖是不好的。这真的很伤人,尽管以前它并没有伤害过我。

我感觉自己突然从爱与安全的星球被送到了恐惧与危险的星球,这太可怕了。

而且,尽管我在感情和人际关系方面是个天才,但我一定有人类所知的所有学习障碍。我总结一下,我好像根本没有能力去学习或理解那些线性的和分步骤的东西,比如代数和化学。

在每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我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会让我往上读吗?”有时他们让,有时没有。我记得有一次,我所有功课都没学好,好几门还不及格。小学校长把我和妈妈叫到办公室,对我们说:“亚历克斯是个好孩子,我们都很爱他。我们不想让你担心,他可以学一门手艺。”他们对我高中毕业基本不抱什么希望,更不用说上大学了。

有一次,我的妈妈要求学校对我进行测试。那时,他们还不像现在这样了解学习障碍,但是给我做了一个智商测试,结果发现我的智商很高。事实上,学校里只有两个孩子的智商比我高,他们都是优等生,一个成了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另一个是火箭科学家。

你可能以为这样会让我好受些,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人们不再说“可怜的亚历克斯”,而是“懒惰的亚历克斯”。那也不对!在任一课程或生活的各个方面,我都很擅长大局思维和打破常规。如果是不需要知道具体细节的文章理解题,我每次都答得很好。但如果我需要遵守很多规则和细节,比如语法、代数或化学,那感觉就像在读俄语!我的大脑根本转不动。

后来我得知我有诵读困难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许还有其他几种20年之后才会发现的障碍。简单地说,我的想法与他人的不同。

我以全班最后一名从高中毕业。事实上,直到毕业的前一天,我才知道我能毕业。我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的测验都不及格。有人说,你不可能连幼儿园测试都不及格,但我确实没及格。

小学的时候,我开始摆脱前文所说的δ-θ脑电波状态,即无意识信念会被即时“编写”进心里,使用意识大脑的能力开始发展。这意味着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生成信念(当然会经过已有记忆的过滤)。大约10岁的时候,我每天都被人嘲笑又矮又胖,我觉得自己在学业上很笨,消极记忆开始堆积。我的一个信念是:“我很胖,如果我继续这么胖,人们就会继续对我刻薄和残忍,这将导致我的生活变得很糟糕。”这成了我看待人生中很多经历的镜头,也反过来创造了更多的消极记忆。

请注意,这个信念并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我的意识大脑根据记忆拼凑出了这个信念。这就是为什么仅仅改变我们的意识信念不能长期起作用。我们的信念来自我们的记忆,这些记忆会一直为信念提供原材料,直到它们被改变,你将在本书第二部分学习如何去改变。



生命誓言


初中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时光。初中刚入学时,我还是有点儿矮,有点儿胖,还长着一张意大利辣肉肠脸,上面长满了粉刺。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的大哥——我的偶像,因为家族生意的事和父母大闹了一场,我有40年没见过他了。

因为我大哥的事,我父母陷入了他们一生中最糟糕的财务困境。他们认为他们可能会失去房子,破产;他们对于钱财和我哥哥的事情感到紧张不安,争论不休。我妈妈当时还长了一个纤维瘤。他们的压力太大了,以至几乎注意不到我的事——在学校成绩不及格,每天都被人取笑。

那个时候,我有点儿脱离我的家庭。我的第二个哥哥结婚后搬了出去,这意味着他也突然离开了我。

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在初中刚开始的某一天发誓:再也没有人会取笑我的身体。我要尽全力确保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我对那种经历的消极记忆日渐累积,人们取笑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快要死了。因此,在我看来,我有4个选择:


1.不再在乎别人怎么想;

2.和他们打一架;

3.逃走,躲起来;

4.疯狂地锻炼减肥,这样就再也没有人能取笑我胖了。


因为我的个性,我很快排除了前3个选项。我承认,我经常想和他们大打出手,还因此创造了很多关于打斗的内部影像,这对我造成了消极影响,就好像我真的打过架一样。

我选择了第4个选项。我开始每天跑10~20千米,做500~1 000个仰卧起坐、100~200个俯卧撑。猜猜结果如何?见效了!这真是太棒了,对吧?嗯,不完全是。的确,人们再也不会因为我胖而取笑我了,我开始和啦啦队队员、返校节皇后约会。但这一切都是出于错误的理由。我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基于恐惧,而不是基于爱。因此,我体验到的是压力、焦虑和困扰,而不是生活中的喜悦与平静。无论如何,我不得不每天过度运动——我真的觉得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即使只休息一天也不行。

我把这些决定称为生命誓言。我见过的几乎每一种成瘾循环,即一个人无法有意识地停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生命誓言。

生命誓言是指,你感到难以承受的痛苦,发誓永远都不会让自己再处于这种境况中。你将尽一切可能避免它在未来发生,不管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举个例子,在你成长的家庭中,你的父母总是冲着对方大喊大叫。你发誓,我再也不会待在一个充满喊叫声的屋子里了。你尽你所能地避免让任何人生气,即使只是有点儿恼怒,但至少没有人大声咆哮。可能没有人对你大吼大叫了,但你也错过了美妙的欢声笑语和亲密的关系。治疗的结果比患病更糟糕。

生命誓言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我的一名来访者在一个贫穷的小镇长大,她8岁时,她的父亲离开了她和她的母亲,她们的生活非常穷苦,母亲的名声也不好。

这名来访者小时候发誓说:“我再也不会这么穷了。”她痴迷于金钱和身外之物,她经受的压力和焦虑是我见过最严重的。我建议她的疗愈方法她从来没有尝试过,因为她无法摆脱外在的物质。

她最终被诊断出癌症晚期,在39岁时去世。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她的压力太大了,而我知道这种压力的来源:她童年时许下的生命誓言。真正的问题与钱无关,而是她成长过程中的记忆。

练习


你是否还记得,在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像我这样发过誓?是否有一件让你无比痛苦的事,以至你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它不再发生?


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我们没有意识到,在那一刻,我们的选择带来了一连串连锁反应,致使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从那一刻开始出现故障。唯一的问题是,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被打破。

当我发誓再也不会有人嘲笑我的外表的时候,这种事就发生在我身上了。当时,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似乎是我唯一的选择。过了好几年,我才意识到还有一个选择,但我选了那个错误的选项。那个时候,我已经打破了最薄弱的一环,本书下一章将会详细描述。



最重要的选择:利己或爱


我要说的是什么选择?是在遵循外部法则和内部法则之间选择。

正如第1章中所述,外部法则意味着我们的外部环境是最重要的,包括生存、让我们的生理感受更舒适或缓解痛苦的所有外部因素。它根植于我们的生存本能,提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追求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它遵循自然法则,特别是因果律,它是绝对真实的。

外部法则的目的是得到对你有利的结果,即使这意味着其他人会失败或受到伤害。它意味着优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而非他人的需要,优先选择自我保护而非守护人际关系。这是一种寻求愉悦、回避痛苦的生活。其主要动机是恐惧。

正如我在第1章中所说,外部法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目的:从我们出生开始,在意识大脑发育前,它都会无意识地支配我们的决策。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关注外部事物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比一生中任何其他时候都更有可能意外身亡。孩子感到寒冷、饥饿、不适或不平衡时,需要大声说出来。对于那些半夜被饥肠辘辘的宝宝吵醒的父母来说,孩子不在乎你有多累,他只想让你知道他该吃饭了!如果我们想要顺利长大,就需要依靠生存本能来支配我们的行动和决定。

但是,一旦前额皮质的发育足够成熟,能够让我们进行逻辑思考和有意识的选择,我们就有能力做更多事。此时,若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我们就能够为了更大的福祉而把个人的舒适和私利放在一边,做出共赢的决定。

换句话说,我们有能力按照内部法则来生活。内部法则让我们根据内在状态而非外在环境来评价自己。内部法则引导我们接近爱的内部状态,而非恐惧的内部状态。内部法则的运转原则不是我们的生存本能,而是我们的良知。遵循内部法则时,我们不再像遵循外部法则时那样,优先追求个人快乐或避免个人痛苦;相反,它使我们以追求各方的最高利益为乐。其主要动机是爱。

正如第1章中所述,孩子遵循的是外部法则。在理想的情况下,父母或照料者遵循内部法则,让我们沐浴在爱中,每当我们得到一个消极反馈,他们就会用10个积极反馈来帮我们抵消。不幸的是,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接触到的关于世界的信念使我们怀疑内部法则的安全性,并相信如果不把自身需求放在首位,我们将一无所有。可以理解,我们选择了外部法则,即在做每一个决定时优先考虑快乐或避免痛苦,认为我们的外部环境最为重要。

如果我们继续选择追寻快乐、避免痛苦,如果我们继续把自我保护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不克服恐惧,我们就会继续按照外部法则生活。

大多数父母从未与他们的孩子谈论过支配决策和优先事项的系统,尽管它如此重要。原因很明显,大多数父母也不知道这个系统的存在。所以,当孩子有能力选择自己要遵循的生活法则时,大多数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你现在长大了。是时候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学会想办法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了。”然后,他们会教给孩子一些东西,他们认为这些东西能帮助孩子得到其看重的结果。

这些父母很爱他们的孩子,他们并不想毁了孩子的生活。他们只是不知道内部法则,而内部法则是在生活中获得最佳结果的唯一途径。

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内部法则。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提到了一位自助领域的思想领袖,他教导我们,生活的秘密是利己之心。他实际上是我的好朋友,尽管我们所持的观念完全相反。我可能有三四十个这样的朋友,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我们所教的和所信仰的差异很大,但我们到彼此的家中做客,用真诚的拥抱问候彼此。我对他们没有任何仇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自2016年以来的政治氛围,人们似乎无比憎恨那些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人。

如果你选择依靠外部法则生活,那就是最终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遵循内部法则生活,就会和我一样,拥有持不同观点和信仰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你可以自由地表达不同意见(甚至强烈反对),但仍然拥有亲密、尊重、友爱的关系。你甚至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我有一个朋友在政界很有影响力,他告诉我,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客们都喜欢躲在角落里,舔舔手指,看看舆论风向如何,然后跟风发表言论。他们的言论和政策决定往往与他们认为的最好的东西没什么关系。

这就是外部法则在起作用。这是生活在恐惧中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想到了像林肯这样的政治领袖,他在发表公共演说时,有时会被扔烂菜叶。但据我所知,他总是不顾公众舆论,努力地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们的很多领导人已经丧失了这种品质,我们迫切需要它,不仅为了我们个人的福祉,也为了我们的家庭、国家和世界的未来。

根据内部法则养育孩子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为人父母的关键时刻,你可能会想,我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避免立下生命誓言,并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内部法则而不是外部法则呢?什么时候该让孩子承担后果,即使是善意的后果,什么时候该原谅他们?

我认为,作为父母,在你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你绝对应该遵循因果律。但是,在教他们有关物质世界的知识,并保障他们生存的同时,让他们沐浴在爱之中,并为他们提供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比值为10∶1的环境。还要兼顾纪律和教导,而不是仅仅关注纪律。

记住,6~12岁时,我们的大脑主要处于δ-θ脑电波状态,我们应该遵循外部法则来生活。在此之后,我们的大脑转换为β脑电波状态,那时我们便有能力学习以正确的方式生活,不论结果让人痛苦还是快乐。我们能够延迟满足,甚至有时会选择痛苦而不是快乐。(处于β脑电波状态中的我们也能感受到压力,这也是大多数成年人大多数时间的状态。)那时父母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内部法则,如何在家里、在学校、在操场上选择使用它,如何越来越多地将其付诸行动。

然而,教给孩子内部法则并不是让他们遵守一系列具体的规则。我还记得我的大儿子哈里出生时候的场景。我在育儿室看到他之前,从来没有担心过做父母这件事。看到他之后,突然,一阵强烈的恐惧涌上我的心头。我心想,这个小家伙将指望我做出生活中所有正确的决定。我做不到!我会搞砸的。

慢慢地我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想法,我相信那是上天的召唤:亚历克斯,如果他百分之百地、毫无疑问地知道,他被无条件地爱着,他的一切都被你所爱,那么你就做得很好了。这就是你要做的。

我感觉我的焦虑都消散了。我心想,好的,也许我能做到。

从那以后,这就是我的方向:确保我的孩子们知道他们被百分之百地爱着,不管他们做了什么。我相信,这一原则是为人父母的秘诀,也能确保你的孩子在长大后能够过渡到遵循内部法则。

例如,对于我的儿子们,我会反复问他们:

你做什么会让我更爱你?什么都不需要做。

你做什么会让我不那么爱你?任何事都不会。

现在,我只需要说头几个词,他们就能接着说完整句话。

如果你的孩子知道这件事,其他大多数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如果你搞砸了也没关系。如果你因为他们打碎了什么东西而对他们大吼大叫,只需要过后坐下来跟他们道歉。你可以说:“对不起。我很生气,而这股怒气与你无关。你打碎杯子的时候,我不应该对你大喊大叫。无论如何,我爱你。”

有一天,我与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畅销书作家聊天,他说,一些父母来找他,说他们和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我就是不明白,”他们说,“我们用的抚养方式和你的完全一样。”

“这就是问题所在,”他告诉我,“他们以和我完全相同的方式抚养孩子,但没有哪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不要盲目听从育儿法则(可能不对着孩子吼叫、不打孩子这一法则是例外),而是要遵循你的指导原则:“在这个特定情况下,我做什么能帮助我的孩子明白,我百分之百地爱他原本的样子,不管他做了什么?”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甚至每天的情况都不一样。

这样告诉那些父母时,我经常听到他们问:“等一下,那纪律呢?”好吧,我完全赞成制定纪律!但应该用爱的方式来制定。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和基于爱的后果,这意味着不要在愤怒时让孩子承担后果,或因为孩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你,你就伤害他们。注意你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孩子很容易就能读懂。

如果你的孩子年龄更大一些,可以开始教他们延迟满足以及做正确的事,即使这会让他们暂时感到痛苦。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游戏,让孩子选择:“你可以选择现在玩10分钟电子游戏,或者1个小时之后再玩,那时候我陪你玩。”如果他们选择即时满足,不要生气,给他们一个拥抱。要保持爱与和善。要记住,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重要到足以让他选择延迟满足的事是不一样的。在选择延迟满足大约50次之后,他们会自动选择它,你也就不再需要和他们玩这种游戏了。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青春期或刚成人,你知道他们有能力延迟满足,那就开始完全转向内部法则,不要再惩罚他们。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

我把事情搞砸的次数比我做对的次数还多。但我仍在努力。


然而,由于记忆的退化,即使有人教我们真理与爱,我们也可能视而不见。我们记忆中的错误可能会扭曲一切,使恐惧和谎言成为我们的默认设置。我们是被遵循外部法则的父母和社会抚养长大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其他选择,因此,也不知道爱和恐惧之间的区别。我们可能一直在说“爱”这个字,但是,只有在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其他人不干涉时,我们才把爱理解为对他人的积极感受。或者只是因为别人说了这个字,我们才跟着说,我们觉得它能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永远都会觉得缺少了什么,比如我们不够好,又比如做自己不安全,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爱。我们只是在体验“对我有好处”的爱。

进入青春期,就要选择我们按照什么法则来生活了,绝大多数人(根据我的经验)继续循着寻求快乐或避免痛苦的道路,最终选择了外部法则(基于你始终处于危机之中的谎言系统),该法则支配了你的思维,让你相信你始终面临危险,你需要总是优先考虑什么对你有好处,而这让你与更伟大的意义和更崇高的目标渐行渐远。本质上,来自无意识的持续危险信号是一种错觉,而你的意识大脑被这种错觉所欺骗,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当我发誓别人再也不会嘲笑我的身体时,这种事就发生在我身上了。我将尽一切可能改变我的外部环境,这样我就不会再经历那种痛苦了。我选择了遵循外部法则来生活。

我以为是外部因素导致了我的痛苦,但实际上让我痛苦的是我的内在状态。我对我的外部环境做出了错误的解释:我相信,如果我很胖,或长了粉刺,或很丑,那我就是一个可怕的人,不可能被爱。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外在永远不能决定我们的内在价值。

试图通过外部环境来获得内在价值,你可能永远也得不到。

如果你专注于倾听你的良知(它天生就知道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你都是有价值的),那么你几乎总是会处于爱和自我价值的内在状态,也会得到你想要的外在物质。

如果你终生都在遵循外部法则,那上面的话听起来就会像是无稽之谈。如果不关注我们想要的外部环境,我们怎么能得到它们呢?我们怎么能不优先考虑诸如找住处、找伴侣、找工作这样的外部目标呢?不这么考虑,我们似乎就会失去一切。

如果我们在青少年时期选择了外部法则而不是内部法则(通常情况下都是这样),这意味着我们相信外在环境会给我们内心想要的爱、欢乐和平和。换句话说,我们期待外在的结果为我们“买”来幸福。毕业的时候,我们会很快乐;找到一个真正爱我们的伴侣时,我们会很快乐;买了巨屏电视、更大的房子,到热带地区度假,我们会很快乐;我们的专辑获得了白金唱片认证,或我们的作品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我们会很快乐。

但我们真的快乐吗?

2013年,西雅图海鹰队赢得超级碗冠军时,克林特·格雷沙姆还是队中的一员。格雷沙姆说那是令他难以忘怀的一天。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说他和队友们都在等待着赢得超级碗这件事融入他们的血液。换句话说,他们都希望超级碗的胜利能给他们带来永久的快乐。但这是不可能的。

“赢得超级碗是不是超级棒?绝对是。但这场胜利是否让我快乐,是否满足了我对意义、快乐、爱或价值的核心需求?差得远呢。”格雷沙姆总结道。

2014年,格雷沙姆和海鹰队重返超级碗,但他们输掉了比赛。根据格雷沙姆的说法,失败是非常痛苦的,但正如他所说:“逃避痛苦的想法实际上正在摧毁我们。只有在痛苦中,你才能成长。”

我的朋友威廉·蒂勒博士是斯坦福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告诉我,在物理学中,未见总是已见之源,绝无相反的情况。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看得见的、外在的环境无法给你的内心带来长久的快乐。只有爱的内在状态才能做到这一点。内在永远是外在之源,绝不可能反过来。



期望是幸福杀手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选择外部法则时会发生什么,并重点讨论一下期望。

你的前额皮质有一种功能,称为体验模拟器。它让你能想象做某件事,想象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决定做或不做。可以这么说,它能让你“在购买之前先试用一下”。而这种想象就是你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期望。

你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你对未来抱有期望。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这么做,根本意识不到,或者它就是无意识的想法。做任何事情之前,即使是刷牙,你的大脑也会想象出一幅画面。

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我们的体验模拟器很多时候都在欺骗我们。例如,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准确预测自己的感受以及未来会发生什么方面做得很糟糕。

在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中,丹尼尔及其团队询问了参与研究的学生对某些想象中的场景的预期。例如,如果你今天买了一件艺术品,你买它是为了当下的快乐,还是因为它可能在10年后价值翻倍?如果你要去约会,你会想在约会时度过的美好时光,还是在那之后会发生什么?

他们发现,参与者不仅对未来会发生什么抱有期望,而且这些期望会扼杀他们当下的快乐。为什么?因为期望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当下,但你只能体验到当下的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吉尔伯特把期望称为“幸福杀手”。如果你看了他做的全部研究,就会发现,期望比幸福更伤人。它会毁掉你的健康、成功、人际关系,以及几乎所有其他事情,因为每当事情没有按照你的预期发展,期望就会让你的身体充满生死压力激发的化学物质。

如果你遵循外部法则,并相信你内在的自我价值、自我同一性、安全感或幸福取决于特定的外在结果,你就会对结果产生一种期待。一旦现实与预期不符,你的下丘脑就会拉响压力警报。这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因为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所以,无论你做了什么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实际结果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变得更糟。

让我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假设你决定去商店买你最喜欢的牌子的冷冻比萨当晚餐。你满脑子都是比萨的美味!商店离你只有5分钟的车程。

你去开车,但车子发动不起来。你会有什么感觉?沉着、镇定,还是沮丧?

大多数人都会体验到与愤怒有关的情绪,从恼怒到暴怒,程度不一。这表明你的心认为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它拉响了警报,派出了恐惧反应小队。

假设汽车启动了,但路上堵车了。你的心会再次拉响警报。

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糟糕,你想。拉响警报!

你停好车,穿过停车场去商店的时候,不小心踩进了一个水坑。拉响警报!

你到了商店的冷冻食品区,却发现你最喜欢的牌子的比萨已经卖完了。拉响警报!

你只要买一件商品,但12个收银台中只有两个开放,每个收银台前都排了12个人。拉响警报!

你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堵车。拉响警报!

最后,你终于回到家,开始热比萨。它一点儿都不好吃!警报又响了。

如果你像我以前那样,这段经历可能会毁了你的整个晚上。如果你像我妻子霍普从前那样,可能需要三天才能恢复!

你对所有这些外在环境的消极反应,意味着你的体验模拟器正在想象和期待与现实相反的情况。当你想象去商店买冷冻比萨时,你的体验模拟器会想象汽车启动,没有下雨,你也没有踏进水坑,商店里你最喜欢的牌子的比萨供应充足,你快速结完账,轻松开车回家,享受了一块完美的比萨。

当期望与现实不符时,消极反应就会出现。当体验模拟器太僵化,不会变通时,就会触发恐惧反应系统,仅仅因为事情的发展和预期有些许不同。问题不在于下雨、堵车和排队,也不在于晚餐食物的改变;问题在于,你的体验模拟器因无法承受微小的变化而完全崩溃。

这就是你的体验模拟器对你做的事,不仅仅关乎去商店买比萨,还关乎你的工作、你的孩子的行为、你的重要的人际关系,乃至你生活中几乎所有部分。

如果你相信,内心的爱、欢乐和平和取决于那些特定的外在环境,那么如果没有得到它们,你永远不会快乐。事实上,即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你也不会长期快乐,因为快乐不会持久。

在外部法则之下,我们一直在为自己创造这种体验。然后我们会想,为什么我从来无法得到安宁?

除了带走你内心的平静,外部法则也会带走你想要的外在结果。20多岁的时候,我刚刚得到一份新工作,我的上司是一个动力满满的完美主义者。我没对谁说过,但我很清楚,她表现得好像有很高的自我价值,但其实是为了补偿她的低自我价值。事实上,对她来说,让每个人都知道她比别人优秀似乎非常重要,因为她总是在谈论自己大大小小的成就。

后来我发现,她不喜欢我是因为她控制不了我。我的工作是与青少年及其父母一起工作,她希望我穿西装打领带,工作日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都待在办公室里。我知道那样我的工作不可能有成效,所以没有听从她的要求。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板,他告诉我不必按她的要求做。从那以后,她就希望我离职。最后,她开始向我的老板捏造关于我的谎言,结果就是,我被解雇了。

我离开后,真相大白,她不仅被解雇了,还因此受到了羞辱,因为事实证明,她多年来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也撒了谎。

遵循外部法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最终,它会带来一些麻烦,要么不能给你更多你想要的东西,要么危及你最初累积下的所有物质财富。



内部法则让你获得你想要的所有


相反,遵循内部法则是获得内在和外在满足的唯一途径。有一位来访者听到别人的推荐,从洛杉矶飞过来见我。他是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千万富翁、A型人格,也是我见过的最不健康的人。他经常吸毒、酗酒和出轨,而且他总是担心失去稳定的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资金收入。

他的医生刚刚告诉他,10年后他可能会死于慢性疾病。他惊呆了。他曾相信他的生活一定会通往幸福的阳光大道。

他看不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你试过可卡因吗?”他问我。“非常爽!”就因为他结婚了,就不能和年轻貌美的女人发生关系?“如果有机会,任何人都会愿意。”他吹嘘道。他有很多艘船,一串串的黄金珠宝,还有一辆价值25万美元的法拉利。

我发现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是有意为之的:他在一个贫穷的社区长大,家里很缺钱,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拥有一切。他对自己的不快乐和不健康感到吃惊,因为在他看来,他确实拥有了一切,这就是他来找我的原因。

现在轮到我大吃一惊了。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听到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事,有99%的可能会像头发着火一样从我的办公室跑出去。”

然后我对他解释了内部法则和外部法则,将关系置于结果之前的重要性,当时的记忆工程技术,以及能量工作。

他并没有跑出我的办公室,但他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他想跑。相反,他付了钱,向我道了谢,然后离开了。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了。6个月后,他回来了。

他说:“我一直尽一切努力避免回到你这里,避免做你建议我做的事情,因为这违背了我立下的所有誓言。但我想,也许你是对的。”

我们致力于重塑他的记忆,实践内部法则而非外部法则。这对他来说很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

一年后,他最后一次来找我时,仍然很富有,也很有名。但他改头换面了。他的发型和衣服不再那么浮华;他戒了毒,也戒了酒;他开始对为他工作的人更友善,也开始给他们更高的薪水;他不再轻易对亲近的人生气,变得更和善。他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健康。

在我们的咨询结束时,他向我道谢。他说:“我从来没想过,这样的生活会让我这么快乐。但事实的确如此。”

但最感谢我的人是他的妻子、管家、庭院管理员和会计。他们最清楚地看到了他前后的变化,并从中受益颇多。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的专长是修复关系,所以也见过很多濒临离婚的夫妇。我曾经说过,如果我能让夫妻双方中的一个人改变,就能让整段关系都改变。即使只有一个人改变,夫妻的关系也可以很快变得更好,就像触碰Baby Mobile(可以悬挂起来的会旋转、有声光效果的玩具,可以挂在婴儿床上)时,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动一样。

我最近有一位来访者,他结婚30年了。他们的婚姻在最初的6个月里很幸福,在接下来的20年里也很幸福,但在最近的10年里他们更像室友。我的来访者还告诉我,他绝对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配偶,但如果可以从头再来,他永远不会选择与对方结婚。

我了解到,他的父亲在45岁时就去世了,而他的母亲一直没能从这件事中恢复。他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因此成了弟弟妹妹的家长。他的母亲在镇上声名狼藉,学校里的许多孩子都因为他的母亲而取笑他。那时他立下生命誓言:我要有一个受人尊敬的家庭。

结果,他在结婚后,对妻子控制欲很强:她穿什么,和谁交往,每天去哪里,他都要管控。他真的相信,她背地里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欺骗了他或对他撒了谎。不管妻子否认多少次,他都不相信,有时还偷偷跟踪她。在他的妻子看来,他不信任她。她的解释是,如果他不信任我,“他一定不爱我,即使他说他爱我”。

我解释了外部法则和内部法则之间的区别,我教给他处理基于恐惧的记忆的工具,这样他就能够选择内部法则。一旦治愈了那些让他深陷外部法则的恐惧记忆,他就可以选择遵循内部法则来生活,并将其应用到他最大的问题——婚姻上。他第一次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经历与自己在婚姻中的表现联系起来。

他真的很担心妻子对他不忠,但是当他重新设计那些扭曲他视角的恐惧记忆时,他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最重要的是,他能够与妻子共情。如果你的内心很痛苦,就很难有同理心。

一旦能够站在妻子的角度看问题,他的注意力就从试图控制外部因素使自己获益,转移到了向妻子表达爱意。在此之前,他除了告诉妻子他爱她,为养家糊口而工作,没有做过多少表达爱的事情。现在,白天的时候,他会伸手握住妻子的手,或者轻轻抚摸她的手臂。对他的妻子来说,最大的转变是他的语气。告诉我这些时,她哭了起来。

她说:“他现在和我说话的语气,从我们约会以来我就没听到过。他的语气很和善,这说明他对我的观点很感兴趣。”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交流是非言语的。例如,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会接受辨认微表情的训练,而微表情是无法伪装的。之前,这位来访者的肢体语言、语调和微表情都在说:“我爱我自己,为我自己做这些事。”现在,据他的妻子说,他的微表情告诉她:“我爱你,我珍惜你。”他并没有试图改变他的非言语沟通,当然这是他的内在转变的证据。

他们举行了“和好仪式”,他为这么多年来一直怀疑她而道歉,他告诉她:“那不是你的错,都是我的错。”他们重建了信任。

现在他告诉周围的人,他知道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按照内部法则来生活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告诉我:“你知道,当我真正思考它时,它并没有那么复杂。我现在做的不是为了避免争吵,也不是为了让她以某种方式对待我,百分之百是因为我爱她。我所做的一切与保持平衡无关,也与她如何对待我或看待我无关。我们现在的关系甚至比结婚的头6个月还要好,我从来没有要求她做任何改变。但是我的改变改变了一切。”

这是一个常见的心理学公理,我们往往会将自身的问题视为他人的消极面。别人身上让你讨厌的地方,可能只是你自己心中消极面的投射。体内的消极记忆被治愈后,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曾经被你视为绝对禁忌的,变成了你想要的。如果你的心承载了太多消极因素,你可能会觉得特蕾莎修女都有些让人讨厌。在你知道自己的心痊愈之前,不要随意评判别人,也不要据此行事。

我的另一位来访者是一位35岁的女性,她也有信任问题。她刚刚和丈夫离婚,这对她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她看上去可爱、天真、善良,你会奇怪怎么会有人离开她。

问她更多关于她成长期间的事时,我了解到,她从小所受的教育让她相信,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必须做好人,否则就会下地狱,生活就会崩溃。一长串的规定决定了她是好女孩还是坏女孩,其中包括她的穿衣方式、宗教信仰、妆容浓淡、可以和男孩在一起做什么等。

她遇见了一个男人并嫁给了他,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取悦丈夫,成为一个好妈妈,这样她就是一个好女孩。尽管她为别人做了很多,但实际上都是为了她自己——为了自己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同一性做出的一些外在举动。最后,她变得很沮丧。毫不奇怪,她无法做对每件事,但如果她做错了什么,或者她的丈夫对她发火,她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女孩。

结婚几年后,她的丈夫有了外遇,这让她悲痛欲绝。她感到焦虑和沮丧,不想和其他男人在一起。发生那件事之后,她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相信男人了。

我向她解释了内部法则和外部法则。她是认同科学和理论的,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告诉她要选择内部法则时,她开始哭泣。我问她:“难道你不想再次拥有爱吗?”

“想,我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她说,“但我无法相信任何人!”

“为什么你不能相信任何人?”

“因为他们可能会伤害我。”

换句话说,她无法控制他们。

按照内部法则来生活,最困难的就是放弃控制,就好像我要让她用钳子把自己的牙齿拔掉一样。

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我们必须做大量的记忆工程和能量工作,来治愈她从小在心中堆积的所有负面情绪,以及她需要控制生活的每个方面来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感受。我们也发现了她心中积攒的很多愤怒。

大约3个月后,她开始能够放手,不再试图控制一切,并选择内部法则。再接下来的3个月里,她在外部法则和内部法则之间来回摇摆,屡败屡战,锲而不舍。

最后,大约6~8个月后,她的记忆被治愈了,她彻底完成了从外部法则到内部法则的转换。现在,她由内而外变成了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正如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对她的印象。

我几个月前见过她,距我们上次见面已经几年了。她现在和一个和善、有爱心的男人在一起,看起来光彩照人。

她给了我一个拥抱,告诉我:“这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件能确保奇迹发生的事。就连我周围的环境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变好,之前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做到。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一切都变好了,我却什么都不用做。”

这就是遵循内部法则带来的典型结果。

我希望你注意到,所有上述事例的关键不是改变他们的外部环境。我不是说外部环境不需要改变,或者你不应该改变你的外部环境。如果来访者处于受虐待的情况,我会让他们离开,大多数时候他们也都会那么做。我只是想说,大多数人都本末倒置了。如果你试图先改变外部环境,你也许是在与自己作对,因为你可能做不到。

如果要我总结内部法则的实际应用,那就是共情。所谓共情,我并不是指因为别人的痛苦影响了你,你才会感受到他们的痛苦。我的意思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他们的经历与你无关。与其遵循黄金法则——以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不如遵循白金法则——以他人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

练习


你在生活中遵循什么法则,外部法则还是内部法则?

我发现很多人很难知道他们遵循的是哪个法则,因为大多数遵循外部法则的人,也都在尽力把爱融入那个系统。

想一想外部法则带来的结果。如果在外部法则下仍然试图选择爱,你最终会处于持续的压力中,在最薄弱的环节上崩溃。

此外,两个按照不同法则生活的人,他们的行为可能完全相同……等到一些事情没有按他们的意愿发展的时候才能看出区别。

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知道你遵循的是什么法则:你是否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们希望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即使这对你没有直接的好处,或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便?换句话说,即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对你一点影响都没有,你还能与他们共情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很可能遵循的是外部法则。

如果你是按照外部法则生活的,还记得你做了这个选择吗?

也许有这么几种可能:在你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光充满痛苦、厌倦,或者你渴望快乐,你违背了自己的信念系统,反复做被禁止的事,来避免痛苦或者得到一些快乐。

也许你也像我一样,立下誓言:“我永远不要再挨饿了。”“我再也不会变成胖子了。”“我再也不会被别人伤害了。”

或者,你并没有选择外部法则,只是简单地继续遵循你与生俱来的程序,看到你身边的人模仿你,或多或少感觉还不错。


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个严重的记忆故障。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外部法则(当然我曾经也一样),故障就不会得到修复。生活在这样的法则下,你实际上处于一种类似某种程度的生理性休克的状态,你无法获得最佳决策能力。难怪去做你认为最好的事情会那么难!这就是下一章要讨论的主题。


这是美国学校的传统,每年在暑假的返校节时评选出“返校节皇后”,由所有学生投票选出品学兼优、人缘好的学生,当然长得漂亮也非常重要。——译者注

Clint Gresham, “Super Bowl Champ: I’ve Won AND Lost the Big Game — Heres the Incredible Thing I Learned," Fox News, February 2, 2019, foxnews/opinion/super-bowl-champ-ive-won-and-lost-the-big-game-heres-the-incredible-thing-i-learned.

Daniel Gilbert, Stumbling on Happiness, Vintage, 2007.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等人研究心脏病时,把人的性格分为两类:A型和B型。A型人格者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B型人格者则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编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用科学解读不那么科学的事 掌控24小时: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世界哲学简史 女人必读的男人心理学 女人,你把青春献给谁:小女人隐私报告 女发言人 暖暖不请狼自来 砰!(SLAM):带你进入未婚怀孕的世界 女人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