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蒙曼说唐·长恨歌

第九章 姚崇拜相(2)

书籍名:《蒙曼说唐·长恨歌》    作者:蒙曼
推荐阅读:蒙曼说唐·长恨歌txt下载 蒙曼说唐·长恨歌笔趣阁 蒙曼说唐·长恨歌顶点 蒙曼说唐·长恨歌快眼 蒙曼说唐·长恨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蒙曼说唐·长恨歌》第九章 姚崇拜相(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二、骊山立威



先天二年(713)十月,唐玄宗宣布,要在骊山脚下阅兵,展示军威!阅兵的具体



时间就定在了十月十三日。这一天,20万士兵齐集骊山之下,旌旗猎猎,队伍绵



延了50多里地,场面非常壮观。军队沿着渭水一字排开,击鼓前进,鸣金收兵,



真是气壮山河。要知道,自武则天当政以来,朝廷变乱频繁,已经很久没举行过



这样的演习了。这一次,为了展示新皇帝、新朝廷、新气象,玄宗一身戎装,手



持一杆大枪,立在阵前,亲自击鼓,号令士兵。可是,也不知道是看到皇帝太激



动了,还是好久没有操练生疏了,反正20万军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整齐,和玄宗



预期的效果相差很远。连皇帝亲自指挥都这样,可见平时军纪多涣散啊,这样的



军队怎么能打仗呢?唐玄宗勃然大怒,说:把阅兵总指挥给我带来!总指挥是谁



呢?就是大功臣、兵部尚书郭元振。本来要到朔方去防备突厥,还没走呢。郭元



振被带过来,跪倒在大旗下面了。玄宗质问道:这就是你带出来的兵吗?你这是



渎职!给我斩了!一听皇帝说出“斩”字,周围的人可都吓坏了。这大功臣怎么



能说斩就斩呢!刘幽求和张说是宰相,百官之首呀,最有面子了。赶紧跪倒在玄



宗的马前,说:郭元振为国家立了大功,杀不得啊!请陛下手下留情!玄宗一看



宰相都求情了,也不好不给面子。斩首是免了,但是,免去职务,流放新州(今



广东新兴县)!这已经是够重的处罚了吧,可是还不算完呢。郭元振免去死刑了



,治军不严总得有人抵罪吧。谁来抵罪呢?有一个叫唐绍的人倒霉了。他负责这



次阅兵的礼仪安排,现在军容不整,就唯他是问吧。唐绍不是功臣,没人帮他求



情,马上,他的脑袋就和脖子分家了。眼看着两个大臣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一个



被杀,一个流放,所有人都吓坏了。除了少数训练有素的部队之外,大多数受阅



军队都乱成一团,整体效果还不如开始的时候呢。



那么,玄宗看到这种局面是什么反应啊?他是不是更生气了?完全不是。相反,



他太满意了。这正是他要达到的效果啊。通过骊山讲武,三个问题解决了。哪三



个问题呢?第一,新皇帝树立起了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权威,这对巩固皇权自然非



常重要。第二,郭元振的潜在威胁解除了。要知道,郭元振毕竟是太上皇的人,



不是玄宗的嫡系,解除他的军职,让玄宗觉得更有安全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玄宗这招叫做杀鸡骇猴。他是想让所有的功臣看看,过去的功劳没什么了不起



的,一旦得罪皇帝,照样格杀勿论!任用姚崇的阻力不就是来自于功臣吗?现在



,眼看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功臣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三、十事要说



骊山讲武的第二天,也就是先天二年十月十四日,唐玄宗又到骊山下的渭川打猎



去了。可能有人会想,唐玄宗精力真充沛啊,工作娱乐两不误。玄宗精力充沛不



假,但是,这次打猎倒不仅仅是专为娱乐,他还想办一件大事。什么事呢?他想



见姚崇。想见姚崇和打猎有什么关系呢?按照唐朝的惯例,如果天子出巡,方圆



三百里以内的地方官都要前来拜见。当时姚崇担任同州刺史,正在这个范围之内



。要不要任用姚崇还没有最终确定,玄宗觉得,这样见面比较自然,不引人注意。



唐玄宗李隆基杀人立威,狠狠地打击了功臣集团的气焰,树立了皇帝的绝对



权威。但是拜姚崇为相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姚崇如何才能顺利地当上宰相呢?这一



次君臣之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君臣两人一见面,玄宗就问姚崇:姚爱卿,你会打猎吗?姚崇说:不是会,是精



通啊。陛下以为臣是什么人?臣少年时代也是个浮浪子弟。20岁左右的时候,我



家就住在广成泽(今河南汝州),我那时候不学好,整天就知道带着猎鹰打猎。



后来碰到一个老者,跟我说:你以后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千万不要浪掷自己的



才华啊。臣幡然醒悟,这才折节读书的。后来,臣果然出将入相了。但是,要说



打猎,别看如今臣老了,打猎绝对不成问题!玄宗一听非常高兴,说:那咱们一



起试试?君臣两人跨上高头大马,呼鹰放犬,直奔猎物就去了。要知道,打猎可



不是一味的穷追猛打,那是要讲究节奏的。玄宗也是打猎高手啊,和姚崇两个人



该缓则缓,该急则急,配合得非常默契。打猎回来,玄宗也就下定决心了。姚崇



不仅才智过人,而且老当益壮,精力不减当年。这正是我要找的宰相!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朝廷的核心管理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为最高决策机构,尚书省为最高执行机构。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完备的行政机构设置。



既然已经决定让姚崇当宰相了,玄宗可是一刻也不想耽搁了。他马上对姚崇说:



姚爱卿,好久不见了,我有一大堆事情想咨询你,你就跟着宰相一起走吧。离我



近一点,咱们说话方便。姚崇嗯嗯啊啊,不置可否。走了一会儿,玄宗回头一看



,宰相倒是跟着自己,可是,没有姚崇的影子啊。再一看,姚崇远远落在后面了



。玄宗赶紧停下马,等着姚崇。姚崇走近了,玄宗问他:你怎么落在后面了?姚



崇回答:臣官职小,哪敢和宰相一起走啊!玄宗一听笑了。心想,原来是要官啊



,没问题!当即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很显然,这是补了郭元



振的缺。可是,没想到,姚崇还是嗯嗯啊啊的不表态,也不谢恩。玄宗这下奇怪



了,问道:你不会是嫌官小吧?听到这句话,姚崇一脸严肃地跪下了,说:臣不



谢恩,不是因为官小,而是因为有十个要求。陛下如果答应臣这些要求,臣才可



以当宰相,否则,臣不敢从命!



说实在的,玄宗这些年看到巴结营求当官的人太多了,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有性



格的大臣,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赶紧说:哪十个要求,你说说看?



姚崇说:第一,自从则天太后当政以来,朝廷一直是严刑峻法。臣请求以后施政



先行仁义。可以吗?玄宗一听赶紧说:这正是我期望你做的事啊!



姚崇又说:第二,现在国力有限,折腾不起,臣请求几十年以内不追求开疆拓土。可以吗?玄宗说:我也知道现在国库不丰,不能打仗啊。



姚崇说:第三,以前女主临朝,宦官上传下达,势力不小,这是个隐患。臣请求



以后不让宦官参与政事。可以吗?玄宗回答:宦官参政祸国殃民,我早就想这么



做了!



姚崇又说:第四,自则天太后当政以来,武氏一族就开始参与政事,后来韦皇后



、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相继揽权,官员选用就更混乱了。臣请求自今以后,皇亲



国戚不要担任重要官职,斜封官、员外官这些来路不明的杂牌官员一律罢免。可



以吗?玄宗赶紧说:我早知道这些杂牌官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罢免他们,也



是我长久以来的志向啊!



姚崇说:第五,最近好多亲信之臣,即便犯了法,也都因为得宠免罪了,臣请求



以后大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以吗?玄宗说:这种事情我也早就看不下去了







看着玄宗的眼睛闪闪发亮,姚崇又说:第六,以前,宗室和外戚都竞相给皇帝进



贡各种珍宝,这种风气蔓延开来,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也都争着给皇帝送礼



。他们手中的珍宝从哪里来?还不是搜刮老百姓的吗?臣请求以后除了正常赋税



之外,再也不要收任何额外的献贡。可以吗?玄宗回答:没有百姓富庶,何谈天



下太平!我愿意。



姚崇说:第七,则天太后造了福先寺,中宗皇帝造了圣善寺,太上皇又造了金仙



和玉真观,都是劳民伤财的大工程。臣请求以后不要造这些没用的宫殿和寺观。



可以吗?玄宗说:我每次看见你说的这几大标志性建筑,都觉得触目惊心,怎么



敢自己再去造呢?你放心!



姚崇又说:第八,以前几朝对大臣都不尊重,臣请求以后陛下以礼对待大臣。可



以吗?玄宗说:本来就应该如此,有什么不可以的!



姚崇又说:第九,以前有好几个大臣都因为进谏获罪,这样的话谁还敢再进谏!



臣请求以后所有的大臣都可以劝谏皇帝,批评时政。可以吗?玄宗说:我保证自



己有这个容人之量。只要说得对,我一定照办!就算说得不对,我也决不追究!



姚崇说:第十,陛下知道外戚专权差一点就搞垮了西汉和东汉政权吗?我们李唐



王朝的情况比两汉时代还要糟糕啊!臣请求陛下把女主掌权的事情记在史书上,



让后代永远记住,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可以吗?玄宗一听他说这句话,



眼泪都流下来了,说:这正是我觉得刻骨铭心的教训啊,我怎么会忘记呢?



姚崇一看玄宗每一件事都认可了,这才说:陛下果然能够答应臣这十个要求,则



天下幸甚!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开创太平盛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于



接受了宰相的任命。



这就是唐玄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十事要说”,最初记在唐朝史官吴兢所写的《



升平源》之中,后来又被《新唐书》引用,成为一段佳话。那么,所谓“十事要



说”,到底都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加强皇权,稳定政局。具体来说,就是不允许皇亲、国戚、悻臣、宦



官这些非正统的政治势力参与朝政,保证皇帝的权力不受干扰。另外,还包括结



束酷吏政治,施行仁政。这既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也是要建立一种宽厚和谐的



政治风气。



第二方面是整顿吏治。具体来说,就是不允许任何人通过非正常途径担任官职。



此外,还要尊重大臣,赏罚分明。



第三方面是关注民生,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具体包括不求边功,减少军费开支;



禁止滥建寺观,避免劳民伤财;禁止正常赋税以外的献贡,减轻百姓负担等等。



这三方面的内容,其实就是姚崇的施政纲领。这些纲领,是从武则天晚年以来的



弊政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所以条条切中要害。



唐玄宗和姚崇这么一问一答,彼此都有热血沸腾之感——玄宗从姚崇一连串的请



求之中,看到了老臣对时局的把握;而姚崇从皇帝的频频点头和连声允诺之中,



也看到了青年皇帝渴望天下大治的迫切心情。君臣之间,真是千载一遇。这一年



,唐玄宗29岁,正是一个皇帝最富有激情的年华;而姚崇63岁,正是一个政治家



最成熟的时刻。那么,接受了宰相重任的姚崇,会从哪里入手,辅佐玄宗开创大



业呢?大唐王朝,在这一对君臣手里,又会揭开怎样的壮丽篇章呢?



请看下章:稳定皇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魅力女人,一生如花 猫猫来了:小三敢死队 满朝欢 马可波罗行纪 王光美私人相册 王春瑜说明史 华与华方法:企业经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九大原理 华为组织激活:群体奋斗的智慧 好习惯的秘密 别说你懂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