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蒙曼说唐·长恨歌

第八章 巅峰对决(2)

书籍名:《蒙曼说唐·长恨歌》    作者:蒙曼
推荐阅读:蒙曼说唐·长恨歌txt下载 蒙曼说唐·长恨歌笔趣阁 蒙曼说唐·长恨歌顶点 蒙曼说唐·长恨歌快眼 蒙曼说唐·长恨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蒙曼说唐·长恨歌》第八章 巅峰对决(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谋臣们帮李隆基下了政变的决心,可是,政变总得需要一个由头,这样才能师出



有名。这时,有个人出来给李隆基帮忙了。谁呢?魏知古。



我们在提到太平公主势力的时候,说当时是“七位宰相,五出其门。”那也就意



味着,还有两个人不是她的势力。这两个人一个叫魏知古,另一个叫郭元振。魏



知古是何许人呢?他本来是唐睿宗李旦当相王时候的故吏,李旦当了皇帝,才把



他提拔为宰相,因此算是太上皇的人,无论对太平公主还是对李隆基,他都处于



中立地位。他的中立地位使其对两方面的情况都知道一点。这时候,魏知古探听



到,太平公主那边似乎也在搞阴谋!什么阴谋呢?根据《旧唐书》等史书的记载



,魏知古探听到一个惊天秘密,太平公主打算在先天二年七月四日政变!探听到



这个情报怎么办呢?要知道,魏知古貌似中立,其实政治态度更倾向于李隆基,



和李隆基早有私下交往了。这时候,紧要关头,他把这件事汇报给李隆基了!听



完魏知古的汇报,李隆基当机立断,就把这件事当作政变的导火索!



魏知古



唐代宰相。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神龙初年,任吏部侍郎。开元初年,和姚崇同为宰相,掌管东都洛阳的选官之事,因与姚崇不合被罢相。



政变的决心已下,导火索也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了。谁来和李隆基一



起政变呢?这一次,李隆基可是吸取上次泄密的教训了,和他一起谋划政变的,



全是最亲密的人。《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列了一个参与者的名单。我们可以把



他们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亲戚。包括李隆基的两个弟弟岐王范和薛王业,还有



李隆基的大舅子王守一。很显然,李隆基敦睦兄弟的举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现



在关键时刻,两个弟弟都成了他的政治盟友。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两个弟弟加盟,对李隆基自然是莫大的支持。



第二类,奴仆。包括我们早就提到过的王毛仲、李宜德,还有宦官高力士。这高



力士又是何许人呢?他可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宦官了,一生经历非常传奇。他



原本姓冯,出身于岭南的世袭酋长之家,岭南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冼夫人就是



他的六代祖母。冯家在岭南赫赫扬扬已近百年,但是,到武则天时期却遭了大难



。武则天为了称帝,大肆诛杀政治对手,雄踞岭南的冯家也被卷入谋反案中,成



年男子全都被杀了。只有10岁的高力士(当时还叫冯元一)因为年幼被从轻发落



,惨遭阉割,改名力士,进宫当了宦官。唐朝的宦官流行认干儿子,有一个姓高



的宦官看中了小力士,收养了他,从此,岭南冯酋长家飞扬跋扈的小公子也就成



了长安宫廷里屈身侍人的高力士。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和挫折,虽然身居贱



位,可是,也许冯家家族的遗传基因太优秀了吧,高力士在政治方面还是非常敏



锐。中宗一朝,他冷眼旁观,看出临淄王李隆基非同凡俗,于是主动和他倾心相



交,也算是慧眼识英雄了。李隆基当了皇帝后,他也就被提拔为内给事,成了一



个五品的中级宦官。现在,在历史的转折时刻,他再一次决定追随唐玄宗。



第三类,亲信。包括刚刚提到过的王琚,还有姜皎、李令问等等,这都是玄宗的



好哥们儿,政治上也非常可靠。



此时的李隆基虽然贵为天子,但是最重要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



而太平公主也有一大批强有力的支持者。面对这样的政治敌手,李隆基能够夺取



权力吗?太上皇李旦和太平公主,会让李隆基彻底翻身吗?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也就是所谓的太平公主预谋政变的前一天,李隆基和王毛



仲、王琚等人率领着三百骑兵大大方方地走出了平时办公的武德殿,进入禁军驻地



虔化门,以皇帝名义召见追随太平公主的两个羽林将军。两人不知有变,马上晋



见。可是,刚刚来到李隆基面前,只见寒光一闪,两位将军的脑袋就滚落在地了



。解决了两个禁军将领,整个禁军也就被李隆基控制了。解决了禁军问题,李隆



基马上率领人马来到朝堂。剑锋所指,萧至忠等等几个宰相也当场毙命。这样一



来,政府也被控制了。整个政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完成得干净利落,体现了



李隆基的果决风格。到此为止,太平公主安插在军政系统的党羽就算是被铲除了。



高力士



唐玄宗朝著名宦官,潘州(今广东)酋长之子,少年时因家被抄而入宫为宦官。分别在唐隆元年(710)和先天元年(712)协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先天政变。一生对玄宗忠心耿耿,又有胆识才干。死后陪葬泰陵。



我们曾说过,当时政坛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变为李隆基和



太上皇李旦的矛盾了。因此,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还不够,关键还要解决太上



皇的问题。李隆基从北到南一路厮杀过来,当然早有人给太上皇李旦报信去了。



大敌当前,容不得多想,既然皇帝从北边打来,那太上皇只能是向南逃了。逃到



哪里了呢?逃到了承天门城楼上。这承天门是唐朝宫城的正南门,也算易守难攻。所以李旦选择在那里避难。



那么,太上皇是不是就一个人逃跑呢?当然不是。谁跟着他呢?郭元振。他是宰



相集团中第二个不依附太平公主的宰相。说起郭元振,可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奇



人。他是武则天时期踏上仕途的,先是一个小小的县尉,属于父母官。但是,这



个父母官不仅不爱护百姓,反倒四处掠夺自己的子民,甚至绑起来送给自己的朋



友当奴隶。这可太离奇了。有人告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也很好奇,召见郭元振



,想问个究竟。和郭元振谈了一阵子,武则天发现,郭元振是个落拓不羁的奇男



子,讲义气,有胆量,让他当县尉,既糟蹋了县尉这个职务,也糟蹋了郭元振这



个人才。他真正的岗位应该在战场上。干脆,让他当将军,带兵打仗吧。于是,



就因为武则天知人善任,郭元振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在西北和北方边陲屡立



战功。唐睿宗李旦当了皇帝之后,把他也提拔为宰相了,同时兼任兵部尚书。所



以说,郭元振和魏知古一样,也是太上皇的人。但是,郭元振虽然是太上皇提拔



的,但是在政治大节上可并不糊涂。在朝廷待了一阵子之后,他早就看清形势了



,在太上皇和皇帝之间,还是皇帝代表着政治的希望。因此,他也倾向于李隆基。



郭元振



唐代著名将领。年轻时负气仗义,爱打抱不平动。因传奇性格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提拔。唐睿宗时任兵部尚书,后为朔方军大总管,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国公。时玄宗于骊山讲武,因军容不整被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后病逝于赴饶州司马任途中。



那么,郭元振这时候追随太上皇左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想,首先得承认,他



是在保护太上皇。太上皇对郭元振不薄,混乱中保护睿宗,也算是知恩图报。但



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说过,从政治立场上讲,郭元振认可李隆基。在这种情况



下,保护其实就带有胁迫的色彩。眼看着李隆基的部队已经把承天门楼包围起来



了,郭元振对太上皇李旦说:皇帝是奉您的命令诛杀逆臣窦怀贞等人,您不用害



怕!一句话,既给了李隆基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也点醒了太上皇李旦,事情已



经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是承认既成事实了!听了郭元振的话,李旦长叹一声,不



再抵抗了。



第二天,太上皇李旦下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



以遂素心。”宣布彻底退休放权。到此为止,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的巅峰对决,以



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



三天之后,逃亡的太平公主也自缢而死,整个政变大功告成。



随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先天政变的结束,唐朝的二元政治局面终于结束了。李隆基



终于摆脱了有名无实的尴尬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真皇帝,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



的唐玄宗。



随着这场政变的结束,唐朝二元政治的局面也结束了,李隆基终于摆脱了有名无



实的尴尬境地,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真皇帝。这一年,距离武则天退位已经过去了



八年,距离李隆基诛杀韦后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年,距离他当皇帝也有一年半之久了。



那么,我们回首从武则天以来的动荡历程,回首李隆基曲折的权力之路,会得出



什么结论呢?



我想,应该说,李隆基的皇帝之路,和三位女性的政治成败紧密相连。李隆基能



够当上皇帝,是三个政治女性的功劳。第一个是武则天。没有武则天的横空出世



,唐高宗的皇位无论如何也不会轮到最小的儿子李旦继承。因为武则天的女皇梦



,李旦意外地当了三年皇帝,又当了十几年的皇嗣,这种经历成为他日后的政治



资本,而这种资本也正是李隆基成功的基础。第二个是韦皇后。本来,武则天退



位后,皇统已经转入唐中宗李显一系。李显死后,如果韦皇后没有政治野心,一



心扶持李显的儿子,那就不会有唐隆政变,也就不会有皇统从中宗一系向睿宗一



系的嬗替。第三个是太平公主。没有太平公主,李隆基单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取



得诛杀韦皇后政变的胜利,也就不可能当上太子。所以说,是三个政治女性和她



们的政治企图成就了唐玄宗。



但是,李隆基当皇帝又是以这三个女人的失败为代价的。只有武则天失败,皇统



才能从武周重新回到李唐的轨道上;只有韦皇后失败,大唐皇统才能从中宗一系



转到睿宗一系;也只有太平公主失败,李隆基才能最终摆脱父亲的控制,成为货真价实的天子。



那么,这些政坛女性,以及这个纷纭复杂的时代,又给了李隆基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它让李隆基产生了强烈的拨乱反正的冲动。李隆基是在血雨腥风中长大的。从小母亲被杀,长大后,自己又杀死了伯母、堂妹,逼死了姑姑、表兄弟。这



些人伦惨剧让他触目惊心。自从武则天时代以来,持续的政治斗争不仅制造了无



数的人伦惨剧,也让整个国家陷于动荡之中。这是唐玄宗从小亲身经历的事情。



他深知,国家不能再折腾了,必须要让政治走上正轨。



第二,它促使李隆基深入思考政坛变乱的原因。为什么武则天后期以来国家如此



动荡呢?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女人,但其实关键因素在于皇权不振。有道是:山有



猛虎,兽不敢窥。正因为皇权软弱,所以,女后、宗室、外戚乃至功臣才能够骄



横跋扈。而女后、宗室、外戚、功臣们的参与又使得皇权更加软弱,这是一个恶



性循环。现在他当皇帝了,到底要怎么处理这些关系呢?这是李隆基必须要深入



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这些政坛女性塑造了李隆基对女性的态度。李隆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性



呢?他喜欢两类女性。第一类是富有政治智慧的人。这不难理解。李隆基从小和



政治女性打交道,他深深地佩服女性的政治智慧,也乐于欣赏有政治智慧的女性



。以后,一个继承了前辈政治智慧的女强人会走进唐玄宗的生活,她就是武惠妃



。第二类是有才华,但是没有政治野心的女性。残酷的政治斗争让李隆基在赞叹



女性政治才华的同时,也深知女性政治才华所能带来的问题。这使得他在和这类



女性打交道时难免有防范之心。如果能够保留才华,剔除政治野心,将是多么完



美的事情啊!日后,也确实会有这样的女性迷住唐玄宗,那就是杨贵妃。



不管以后如何,这时候的李隆基,年纪刚刚29岁,正是精力充沛,壮志凌云;同



时,长期的政治磨砺又使得他心思缜密,头脑冷静。李隆基就是带着这些经验、



思考和雄心开始了他的统治时代。他想要拨乱反正,想要重振皇权,想要开创太



平盛世。那么,他的第一步该怎么走呢?



请看下章:姚崇拜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魅力女人,一生如花 猫猫来了:小三敢死队 满朝欢 马可波罗行纪 王光美私人相册 王春瑜说明史 华与华方法:企业经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九大原理 华为组织激活:群体奋斗的智慧 好习惯的秘密 别说你懂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