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蒙曼说唐·长恨歌

第五章 诛杀韦后(2)

书籍名:《蒙曼说唐·长恨歌》    作者:蒙曼
推荐阅读:蒙曼说唐·长恨歌txt下载 蒙曼说唐·长恨歌笔趣阁 蒙曼说唐·长恨歌顶点 蒙曼说唐·长恨歌快眼 蒙曼说唐·长恨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蒙曼说唐·长恨歌》第五章 诛杀韦后(2),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唐长安禁苑



唐长安一处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北,紧接皇城北墙,是皇宫的重要屏障。禁苑内驻禁军,拱卫京城。



《新唐书》讲到李隆基政变成功要素的时候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刘幽求之谋,



崔日用之智和钟绍京之果”。刘幽求是李隆基的军师,说刘幽求之谋当然是言之



有理。崔日用临时反水,投靠李隆基,能够看清形势,这是一种政治智慧,说崔



日用之智也足以让人信服。但是钟绍京就不一样了。如果依据《资治通鉴》的记



载,他临阵退缩,这叫什么果敢啊,这不是果敢的反义词懦弱吗!《新唐书》既



然表彰“钟绍京之果”,可见钟绍京的现场表现,绝不像《资治通鉴》记载的那



么懦弱。可是,如果钟绍京不懦弱,他为什么一开始表现得犹犹豫豫,直到妻子



点拨之后才开门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记载怎么解释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钟



绍京虽然平时跟李隆基有来往,但他并不是政变的核心成员,因此,事先并不知



道李隆基的计划,所以看到李隆基一伙人突然出现,他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这



才不开门的。后来,经过妻子的劝说和自己的思考,他决定支持李隆基,并且果



断地打开门把他们请了进去,这才叫做“钟绍京之果”。



钟绍京



玄宗唐隆政变功臣之一。事后任中书令,封越国公。开元初年被贬官地方。开元十五年入朝时,钟绍京垂泣奏曰:『陛下岂不记畴昔之事耶?何忍弃臣荒外,永不见阙庭。且当时立功之人,今并亡殁,唯臣衰老独在,陛下岂不垂愍耶?』玄宗感动,调回长安。年八十余,寿终正寝。



可是,仅仅一句“钟绍京之果”显然还不足以服人。还有没有别的证据呢?《旧



唐书.玄宗本纪》开列了一个策划政变的成员名单。名单包括我们提到过的刘幽



求、普润、葛福顺等六个人,但是,唯独没有提到钟绍京。《旧唐书》是依据当



时的实录修成的史书,也是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最可靠的史料。《旧唐书》不提钟



绍京参与策划政变,恰恰证实了我们的猜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钟绍京不开门



是常理,开门倒成了特别的果敢,换言之,李隆基此刻贸然拜访钟绍京,本身就



是一种冒险!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既然禁苑如此重要,李隆基为什么不提前跟钟



绍京打好招呼呢?我觉得,李隆基这样做是经过考虑的。钟绍京是李隆基的朋友



,但他也是五品官,官职不低,生活不错,因为书法艺术水平高超,还经常给人



写两笔字,能拿点润笔费,小日子过得挺滋润。这样一来,他的顾虑也就比较多



。如果提前告诉他,万一他不同意,或者走漏消息,李隆基这边的风险就大了。



反过来,如果事先不告诉他,突然从天而降,钟绍京在仓促之际倒有可能念及旧



情,同意开门。再退一步讲,就算他不答应,凭李隆基身边带的几十个人,特别



是有李宜德这样的高手强攻,还怕拿不下钟绍京夫妇吗?所以不如索性来个突然



袭击。结果一试验,钟绍京果然开门了。这样一来,这次冒险就算有惊无险,一



举成功。李隆基顺利地进入禁苑,也就成功地度过了政变的第一个考验。



从韦后临朝称制到李隆基举兵仅仅只有19天,而这19天的周密策划,也充分显示



出了李隆基的胆识和谋略。在李隆基等人成功地进入禁苑后,政变也就进入了实



质性阶段。禁苑位于宫殿的北门外,而宫殿的北门之内就是皇帝所在的后宫。要



想一举拿下韦皇后,关键就在于守卫北门的禁军。那么接下来,李隆基将遭遇怎



样的考验呢?



三、诛杀韦后



第二个考验便是能否取得禁军的支持。有人可能想,葛福顺他们不是已经决定支



持李隆基了吗?没错,但这只是葛福顺他们几个军官的个人决定,能否得到士兵



的响应还有待检验。李隆基到钟绍京家里没多久,葛福顺他们也来了。几个人等



到二更,夜深人静,出门一看,只见天上正降流星雨,一颗颗硕大的流星闪着白



光划过夜空,就像雪花飘落。眼看发生了这样的天象,和尚普润和军师刘幽求赶



紧说:这就是改换天命的象征啊,我们动手吧。紧张时刻,再坚强的人都需要安



慰,这一句话,其实也就是一种战争动员,一时间群情振奋。这时候,李隆基趁



热打铁,对葛福顺他们说:诸位报效国家、博取功名的时刻到了!你们打算怎么



办啊?葛福顺马上说:您就看我们的吧。说完直奔万骑和飞骑的营房。韦皇后在



万骑和飞骑系统一共派了四个将军,除了女婿武延秀住在宫里,其他三个人都在



军营之中,天色已晚,他们早就睡着了。葛福顺仗着自己是万骑的军官,大摇大



摆走进营房,手起刀落,顷刻之间,三个人的脑袋已经落地了。把几个将军解决



完,葛福顺这才大叫起来:韦皇后毒死先帝,想要篡权!今夜我们就要给先帝报



仇,立相王当皇帝!谁要是三心二意,帮助逆党,我会株连三族,决不轻饶!葛



福顺也是万骑的老长官了,平时威望很高,再加上韦皇后派来的几个将军滥用刑



罚,早就失了人心,现在眼看着几个将军的首级都在葛福顺手里,万骑和飞骑的



士兵纷纷表态,坚决跟着葛将军!这样,两支禁军就算争取过来了。



那么,这一步是不是冒险呢?相当冒险。试想,如果韦皇后派去的几个将军防范



严密一点,葛福顺没有顺利得手;或者虽然杀死了几个将军,但是士兵们并不拥



护葛福顺,那形势不就危险了吗?可是,历史事实就是,这两种危险都没有发生



,葛福顺非常轻松地就拿下了军队。这样一来,政变的第二个考验又顺利通过。



安抚好士兵之后,葛福顺把三颗人头拿给李隆基,李隆基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他马上做出下一步部署:自己坐镇玄武门指挥,葛福顺和陈玄礼兵分两路,杀进



宫去。



为什么李隆基不跟他们一起往里杀啊?因为,到这个时候,他们又面临政变的第



三个考验了。就是能否打得过府兵。我们说过,当时韦皇后安排在长安的军事力



量一共有三支:一支万骑,一支飞骑,还有一支是府兵。从素质上讲,也许万骑



和飞骑战斗力更强,从人数上讲,府兵更占优势。现在,万骑和飞骑算是搞定了



,但是,他们能否打败人数众多的府兵呢?李隆基仍然没有把握,所以,他安排



葛福顺和陈玄礼先带兵杀进去。如果顺利,他再跟进,反过来,如果不顺,他可



能就另做打算了。那么,这两支军队进展到底顺不顺利呢?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是,从进军速度推算,两军的进展还是相当顺利的。李隆基不是在二更才开



始行动的吗?到三更的时候,葛福顺和陈玄礼的两支军队已经在宫里胜利会师了



,换言之,他们一路根本没遇到特别有效的抵抗。韦皇后安排的那么多府兵都哪



里去了?倒戈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这些府兵“闻噪声,皆被甲应之”



,直接在阵前起义了。为什么府兵会阵前倒戈呀?这就叫天意民心。李唐王朝自



从高宗后期就陷入动荡之中,现在,人心思定,对韦皇后那一套不感兴趣了!这



样一来,政变的第三个考验也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听到两军胜利



会师的欢呼声,李隆基也带人杀进宫来。三路人马汇合之后,更是势如破竹,顷



刻之间,无论是仓皇逃跑的韦皇后、对镜画眉的安乐公主,还是故作镇定、首鼠



两端的上官婉儿,都灰飞烟灭。



眼看着宫里的厮杀告一段落,李隆基又派崔日用带领一队人马,出宫清理韦皇后



的宗族和党羽。崔日用本来是韦皇后这边的人,平时也没少跟这些人喝酒吃饭,



可是政治上的敌人和朋友转化得就这么迅速,昔日崔家的座上客,转眼之间都成



了崔日用的刀下鬼。到六月二十一日清晨,韦皇后的党羽也被一网打尽,政变胜



利结束。这个胜利经过了那么多波折,真是来之不易。论功行赏,一夜之间,刘



幽求写了一百多道诏书,写得手都软了。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



一百多新官穿着大红大紫的官服,走上街头,弹冠相庆!



对于这次政变,学者认为,它虽然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跟以往的一



些内争不同,它在唐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李隆基“拨乱反正”的



第一步,没有这次政变,也就没有后来的“开元盛世”。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能



够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政变的胜利?



李隆基为什么能在那么不利的条件下取得成功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史书中提



到的用人方略。具体说来,就是《新唐书》总结的 “刘幽求之谋,崔日用之智,



钟绍京之果”。李隆基虽然年轻,但是在用人方面已经颇有心得。钟绍京用他的



地理位置,刘幽求用他的发达头脑,崔日用用他的随机应变,甚至还有葛福顺用



他的武力、普润和尚用他的宗教号召力、王毛仲用他的沟通能力。这些人都是人



才,能够让各种人才为我所用的,就是帅才,是王者之才。但是,只讲用人还不



足以解释他胜利的原因。我觉得,李隆基取胜,至少还有三方面的因素:勇气、



运气和人气。



什么是勇气?对于李隆基而言,勇气首先意味着敢于背水一战。李隆基是贵公子



出身,在此之前从没有打过仗。但是,在李唐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刻,他敢于挺身



而出,以弱斗强,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政治勇气,正是这种勇气成为整个政变成



功的基础。



中国古代讲天命。天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好运气。李隆基的运气好不好呢?太好



了。政变中他经历了三次大考验,每次考验都意味着一次巨大的风险。试想,如



果钟绍京坚决不开门会怎么样呢?如果葛福顺没能把韦皇后派去的主帅杀死会怎



么样呢?如果万骑杀进宫后,遇到府兵的誓死抵抗又会怎么样呢?可以说,任何



一步出差错,都可能功亏一篑。可是,事实就是在任何可能出差错的地方都没出



差错,这就是运气。



再看人气。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尚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



自我民听。”李隆基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呢?看起来是老天帮忙,其实真正的



原因还在于李隆基以及李唐宗室此前积累的人气。试想,如果李隆基不是在半年



前和钟绍京交上了朋友,钟绍京怎么会临时决定支持他呢?如果李隆基平日没有



和禁军交往,将士们又怎么会为他卖命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韦皇后倒行逆



施引起天下人不满,大家普遍同情李唐宗室,又怎么会有府兵的临阵倒戈呢?



这样看来,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取胜,关键在于他的软实力。在历史的选择面前,



软实力并不软,相反,依靠软实力取胜的李隆基刚一出手,就是一记重拳。这只



重拳打垮了韦皇后,也打掉了悬在李唐宗室头上的利剑。



诛杀韦皇后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在这场关乎唐朝前途命运的斗争中,



李隆基 “识度弘远,英武果断”的政治家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那么,政治成



熟而又新立大功的李隆基会有怎样的未来呢?



请看下章:太子监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魅力女人,一生如花 猫猫来了:小三敢死队 满朝欢 马可波罗行纪 王光美私人相册 王春瑜说明史 华与华方法:企业经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九大原理 华为组织激活:群体奋斗的智慧 好习惯的秘密 别说你懂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