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鲁邦的女儿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侦探推理 > 鲁邦的女儿

第41页

书籍名:《鲁邦的女儿》    作者:横关大
推荐阅读:鲁邦的女儿txt下载 鲁邦的女儿笔趣阁 鲁邦的女儿顶点 鲁邦的女儿快眼 鲁邦的女儿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鲁邦的女儿》第4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吃完早饭,和马起身通过走廊,与刚从洗手间出来的小香擦肩而过。当着和马的面,小香却什么都没说,径直走了过去。
    对于自己和艾米丽的婚事,小香没有发表过一句意见。她曾经那样极力反对和小华的婚事,后来又突然转变支持小华。
    小香远去之后,和马走进洗手间。
    樱庭家的清晨一如既往的平静,也一如既往地让人不适。
    
    “服务员,两份A套餐。”
    “好的,收到。”
    小华从拥挤的店内穿过,走向厨房大声说道“两份A套餐”。说完她拿起抹布,转身去客人刚走的座位上收拾餐具。店内生意红火,电视上播放着赛马的直播,客人们几乎全都手拿着赛马报纸,吃着套餐,眼睛盯着赛马直播。
    小华在锦系町的小酒馆“小松屋”已经工作十个月了。她从四谷图书馆辞职后,在都内到处找工作。灵机一动,她想起祖父常来的“小松屋”,来到这里。门口正好贴着“招服务员”的海报,小华对店长提出工作意愿。如店名一样,店长姓小松,人很好,爽快地同意雇用小华。以前都是他的妻子在店里帮忙,结果突发腰痛无法工作,店长那时正为人手不足而烦恼。
    营业时间是下午六点到深夜一点,小华来了之后,午餐时间便也开始营业。之前推出的五百日元就能吃饱的套餐,曾经深受附近上班族的好评,他们强烈要求恢复午餐,这才恢复过来。附近有场外马票摊位,每到周末,很多拿着赛马报纸的客人便涌入店内。店长小松也很喜欢赛马,经常陪客人聊得兴高采烈。
    “店长,A套餐还没好吗?”
    小华从柜台外面向厨房张望,小松正在伸长了脖子看电视上的赛马新闻。他表情尴尬,手上忙着做菜。
    “不好意思,小花,稍等一会。”
    在这里小华用的名字是铃木花。虽然“华”与“花”汉字不同,但读音相同,小华并没有违和感。自从在有乐町站分别以来,小华再没见过其他家人,甚至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只知道祖母三云松住在白金台的养老院,但还没去看望过她。店里太忙,难以抽出时间,只得一直向后推迟。这次休息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
    “小花,休息一会吧。”
    听店长夫人这样说,小花回到厨房稍做歇息。被腰痛折磨的店长夫人在录用小华之后就专心治病,现已几乎大好。每天会到店里帮忙两个小时。
    “小花真是帮大忙了。”店长夫人说道。
    小华摇摇头。
    “没有,是您帮了我,我差点就流浪街头了。”
    “流浪街头,太夸张了。”
    说着,店长夫人咯咯地笑起来。小华每天很辛苦,上午陪店长采购食材,十一点半开始午间营业,忙到下午两点告一段落,再马不停蹄地为晚间营业做准备,没多久又到了营业时间。第二天凌晨下班,小华回到附近的租屋,已经筋疲力尽。工作很忙,小华没有空闲想其他事情,反而是件好事。
    小华看到有客人拿着账单走向收银台,准备起身,被店长夫人阻止了。
    “我去吧,小花你再歇会。”
    店长夫人走到收银台,为客人算钱。客人出门的时候,一个男性客人进门,看到他的身影,小华惊得说不出话。
    男人身穿运动服,是眼熟的藏蓝色,胸前的号码布上写着“凯文”,是哥哥阿涉。
    “哥、哥哥,”小华忍不住跑到阿涉身旁,“怎、怎么了?你怎么会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
    面对小华连珠炮似的提问,阿涉面露难色。店长夫人问道:
    “哎呀,是你的熟人?”
    “呃、嗯嗯,算是熟人吧。”
    “小花第一次有朋友来呢。吃过饭了吗?想吃什么随便点。”
    “不好意思,店长夫人。”
    阿涉用好奇的表情环顾店内,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光顾站着喝酒的小酒馆。有椅子的席位在柜台处。柜台角落有空座,小华领阿涉坐过去,两人一同坐下。
    “哥,你来干什么?不对,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上班?”
    阿涉没有回答她的问题,抬头看墙上的黑板。
    “那个不能点,哥,现在是午餐时间,只有A套餐和B套餐两种。A套餐是盐烤青花鱼,B套餐是金枪鱼块和纳豆。你吃哪个?”
    “B。”
    “店长,来一份B套餐。”
    向厨房大声下完单后,小华问阿涉:
    “哥哥,你怎么知道我在这上班的?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啊。”
    “小华,你没换手机号,所以知道。”
    小华觉得麻烦,没有去解约换号,估计阿涉是利用GPS功能,查到自己在这里的。阿涉精通电脑,这点事情小菜一碟。
    “那,你来做什么呢?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正在询问时,店长夫人端来套餐,她说着“久等了”,把套餐摆在阿涉面前。阿涉拿起筷子,双手合掌之后开始吃饭。
    “怎么样?好吃吧?味噌汤里面的葱花,是我切的呢。”
    “嗯,好吃,好久没吃米饭了。”
    阿涉像是绝食好几天一般,狼吞虎咽。这一年,他是怎么过的?很难想象阿涉像自己一样出去工作养活自己。果然母亲悦子一直在接济他吧,总之平安就好。看着阿涉,小华感觉见到了放回大自然里一年未见的兔子。
    转瞬间,阿涉吃完了,放下筷子,喝光了茶杯中的热茶,站了起来。
    “走吧,小华。”
    “走?去哪?”
    “去奶奶那。”
    阿涉说罢,迅速走出了店门。
    
    正巧午餐时间最忙的时段已经过去,小华请了下午的假。两人坐上电车前往白金台。到站后,从站台上就能看到祖母入住的养老院。如宣传单一样,外观雅致,仿佛高级酒店。在前台登记好姓名,两人走进大厅。不知道祖母用什么名字入住的,小华努力地形容,工作人员立刻心领神会。
    “啊,是松村吧。松村老人的话,现在在社区礼堂,从这里进去就是。”
    换好拖鞋,小华走进了养老院。提出来看望祖母的阿涉,反而缩手缩脚,走得极慢。小华领着他,往里面走去。
    里面传来一阵音乐声,礼堂很宽敞,前面设有舞台。一些老人坐在椅子上抬头看着舞台上的表演。舞台上,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手拿麦克风,跟随伴奏在演唱《津轻海峡冬景色》1。令人震惊的是,那人正是祖母三云松。
    小华从未见过祖母唱卡拉OK的样子,站在原地呆了片刻。正要唱第二段副歌的时候,三云松终于注意到这边。她将麦克风放好,走下舞台,来到两人身旁。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我们刚到,奶奶,好久不见,过得好吗?”
    “我挺好的,你们看起来也挺好的,真好啊。”
    小华握住了祖母伸出的手。伴奏还在播放,两人静静地握着手,小华感觉被眼眶里的泪水遮住了视线。
    曲子结束,坐在台下的老人们,朝空无一人的舞台拍手,掌声稀稀拉拉的。
    “奶奶看起来很开心呐,我还是第一次听您唱歌。”
    “还行吧,”三云松脸红了,“这个地方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很丰富。像是卡拉OK啦、跳舞啦,还有插花什么的。我每天可是很忙的呢。”
    三云松似乎年轻了些。果然与年纪相仿的人们交流,每天都很充实。养老院有专门为来访者设置的茶水间,三云松提议一起去那里喝点茶。正要走时,一位看起来有70多岁的男性穿过礼堂,停在三云松面前,气喘吁吁地说:
    “松村,出大事儿了,阿山又把自己锁在厕所里了。”
    “又被锁了?”
    “嗯,帮帮忙吧。”
    老人说着,向走廊的方向走去。三云松缩缩肩膀,往同一方向跟上去。她边走边说:
    “这个养老院有一些老年痴呆的人。那个叫阿山的人也是。他进到厕所以后,就会锁上,出不来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老人们在走廊深处聚集着。三云松一到,老人们自动为她让出路来。小华和她一起进入了房间。房间像是商务宾馆一样明净整洁,一进门就是卫生间,刚才的老人一边敲卫生间的门一边对里面喊:“喂,阿山啊,开开门啊,你在里面吧。喔,松村,你来了啊。”
    发觉到三云松来了,老人离开了门口。三云松摘下发夹,单膝跪在门前。小华感觉她的眼神锐利起来。三云松将发夹插进钥匙孔,不到五秒钟就打开了门锁。不愧是开锁大师,一般人学不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财务自由新思维: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决策思维 信念共同体:法和经济学的新方法 意志力陷阱 马拉多纳自传:我的世界杯 别丧了,一点也不酷 心理韧性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 野蛮生长:地产大亨冯仑的创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