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了凡四训》注解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了凡四训》注解

第三节 心改命变

书籍名:《《了凡四训》注解》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了凡四训》注解txt下载 《了凡四训》注解笔趣阁 《了凡四训》注解顶点 《了凡四训》注解快眼 《了凡四训》注解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了凡四训》注解》第三节 心改命变,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一、从心而改

【原文】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译文】


什么叫从心上改过呢?过失有千万种,都是从心念变现出来的,我们如果不动心念,过失还从哪里生出来呢?

修学之人对于贪爱美色、名声、财物,或喜欢发脾气,种种过失没必要一个个去找。只要全心全意利益众生,时时处处保持正念,邪念自然就污染不上了。就像太阳当空而照,妖魔鬼怪就悄悄消失了,这是精髓的精髓啊。

过错全从心念造作,也应自心念改,好比斩除毒树直接斩断树根,何必剪一根根树枝,摘一片片树叶呢?



【注释】


[1]学者 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魍(wǎng)魉(liǎng) 妖魔鬼怪。

[3]潜消 潜:隐藏的,秘密地。消:消失,消散。蕅益大师曰:“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4]精一 出自《尚书·大禹谟(m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乃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意为:人心难易其诡,道心难得其真,求真总须精纯专一,治世贵在守中固善。

[5]奚 何。



二、理事无碍

【原文】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译文】


一般来说,最好的改过是改心念,马上心地清净,念头才动就能发觉,发觉了就没有了;假如做不到这样,一定要弄清楚道理以改掉过错;如果这样还做不到,必须根据具体的事情来戒除。用改心念的上等功夫,同时明了道理,事上禁止,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果只是事上禁止,既不明理,又不改心念,那就很笨拙了。



【注释】


[1]大抵 大概、大多数。

[2]当下 现在的这一刻。

[3]清净 指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忏悔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三、改过效验

【原文】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

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译文】


不过,发愿改过,一方面必须有良师益友提醒,一方面必须鬼神作见证。全心全意忏悔改过,后不再造,从早到晚绝不松懈,经过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再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定会有效果。

要么感觉心地清净、精神舒畅;要么觉得智慧一下子打开;要么身处繁琐杂乱之境,心里却通透明了;要么遇到冤家仇人,能不生烦恼而生欢喜心;要么在梦里,感觉吐出黑东西来;要么梦到古圣先贤来提携接引;要么梦见自己在虚空中飞步漫游;要么梦见庄严佛国幢幡宝盖。

这种种吉祥殊胜的景象,都是过恶消除、罪业消灭的好征兆。但是,不能因此就自高自傲,停滞不前。



【注释】


[1]一心忏悔,昼夜不懈 忏悔: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善导大师:“唯须勤心忏悔,日夜三时六时等,但忆得即忏者,最是上根上行人也。”“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念念称名常忏悔。”《观经》:“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是最好的忏悔。

[2]恬旷 恬:安静。旷:疏阔。淡泊旷达。

[3]冗沓 繁杂。

[4]太虚 谓宇宙。南朝·梁·沈约《均圣论》:“我之所久,莫过轩羲;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轩羲之在彼天地。”唐·陆龟蒙《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

[5]幢幡宝盖 鲜明盛大的旗帜和被珠宝所装饰的宝伞。幢是圆筒状,幡是长条状。幢幡宝盖指佛国净土,或寺院道场,或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接引众生往生时的胜境,如《中峰三时系念》:“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四、常思己过

【原文】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译文】


春秋卫国大夫蘧伯玉在二十岁时,已经能觉察以前的过失而全部改掉。到了二十一岁,又觉得从前过失并没改彻底。到了二十二岁,再回头看二十一岁时,还像在梦中一般。年复一年,一层更深一层改过,做了五十年,仍能觉察到四十九年来没改完的过。古人是这么精进改过的。

我们都是凡夫,过失罪恶就像刺猬身上的刺,全身都是。但回想过去的事,常常看不到有什么过失,这是因为粗心蒙蔽了眼睛。



【注释】


[1]蘧(qú)伯玉 春秋卫国大夫,孔子挚友。《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宪问篇》:“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周卫蘧瑗(yuàn),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节,不以冥冥堕行。盖其礼根于心,形诸外,悉出于至性至情,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

[2]过恶猬集 过错好似刺猬身上的刺,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五、作孽之相

【原文】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译文】


不过,一个人如果过恶深重,也是可以看得出来:

要么脑子不灵光,容易忘事;要么没啥事,但心里烦躁,容易生气;要么见到正人君子难为情,提不起精神;要么听到圣贤教诲,心里不喜欢;要么帮助别人,对方反而埋怨你;要么夜里常做些奇怪的梦;甚至说话词不达意,这些都是作了孽的表现。

假如有类似情况,就必须痛下决心,彻底改过,千万别耽误自己。



【注释】


[1]赧(nǎn)然消沮 赧然:难为情、羞愧的样子。消沮:沮丧。

[2]幸 希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