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了凡四训》注解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了凡四训》注解

第二章 改过之法

书籍名:《《了凡四训》注解》    作者:曾琦云
推荐阅读:《了凡四训》注解txt下载 《了凡四训》注解笔趣阁 《了凡四训》注解顶点 《了凡四训》注解快眼 《了凡四训》注解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了凡四训》注解》第二章 改过之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一节 发心改过

一、吉凶之兆

【原文】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译文】


春秋时期一些大夫,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判断预测他的吉凶祸福,没有不灵验的,《左传》和《国语》这些书上都有记载。

大凡吉祥和凶险的预兆,从内心萌发,由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心地非常宽厚仁慈的人常常得福,心地刻薄寡义的容易招祸。一般人看不清楚,就说祸福不定而无法预测。



【注释】


[1]言动 言语举动。

[2]亿 通“臆”,预料、推测。

[3]靡 无。

[4]左国诸记 左:指《左传》,左丘明所作,详解《春秋》之书。国:指《国语》,为记载《春秋》诸国国史之史册。

[5]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北宋·陈希夷《心相篇》云:“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6]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心相篇》:“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朱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7]翳(yì) 遮蔽,障蔽。



二、改过为先

【原文】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译文】


至诚心契合天道。福气要来了,看他的善行就一定能预先知道;灾祸要来了,看他的不善行也一定能预料到。现在想要获得幸福、远离灾祸,讨论行善之前,首先一定要改过。



【注释】


《太上感应篇》开篇:“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

据《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子曰:‘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

林则徐:“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印光大师:“学道之要,在于对治习气。每有学问愈深,习气愈盛者,此乃以学道作学艺耳。故其所学愈多,畔道愈甚。此吾国儒释俱衰之本源也。”



三、常生惭愧

【原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

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译文】


凡是改过,第一要生羞耻心。

想想古时候圣贤人,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为什么他们可以流芳百世、为人师表,而我为什么就一无是处、百般无用呢?沉迷于欲乐享受,心里尽是儿女私情,暗地里做不该做的事,总以为别人不知道,毫无惭愧之心。这样一天天堕落下去,不知不觉已经同禽兽没有差别了。人世间可羞可耻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孟子说:“羞耻心对于人至关重要!”得到羞耻心就是圣贤,失去羞耻心就是禽兽了,这是改过的关键。



【注释】


[1]丈夫 男子,指成年男子。《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2]瓦裂 比喻分裂或崩溃破败,“一身瓦裂”指修身失败。明·宋濂《题顾主簿上萧侍御书后》:“立身一败,万事瓦裂。”

[3]耽染 沉溺、迷恋。《菜根谭》:“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4]耻之于人大矣 出自《孟子·尽心篇》:“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羞耻心对于一个人的关系可太大了,那些专门从事机巧变诈的人,根本没有羞耻心,自己不如人,还不以为可耻,那么还有什么事可以比得上别人呢?



四、损福招祸

【原文】


第二,要发畏心。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译文】


第二,要生敬畏心。

人在做事天在看,还有鬼神难欺骗。我们的过失即使再隐秘、再细微,天地鬼神实际上审视得一清二楚。过失重的,就有种种灾祸降到我们身上来;过失轻的,也会折损我们现有的福报。我们怎么能不害怕呢?



【注释】


[1]隐微 隐:隐秘。微:细微。《中庸》:“莫见乎隐,莫见乎微。”不仅在他人能见之处谨言慎行,即使独处,也须保持坦荡无欺。

[2]天地鬼神实鉴临之 鉴临:审察,监视。韩愈《论佛骨表》:“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增广贤文》:“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3]重则降之百殃,轻者损其现福 《太上感应篇》:“苟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慢其师长,辱其尊亲,叛其所事……如此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



五、自欺欺人

【原文】


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译文】


不仅仅是这样。就算是在独处的地方,我们的起心动念,天地鬼神也一样明察秋毫。我们虽然把过失遮盖得十分周密,掩饰得十分巧妙,但在神明看来,连我们的肺肝都早被看透,最终也很难欺骗自己。如果再被别人看破,就一文不值了。怎么能不害怕呢?



【注释】


[1]闲居之地 独居的地方。

[2]指视昭然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大学》云:“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印光大师曰:“暗室虽无人见,而天地鬼神咸知。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古贤有诗:“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我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3]文 掩饰。

[4]肺肝 内心世界。

[5]懔懔 畏惧、戒慎的状态。



六、无常迅速

【原文】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译文】


不仅仅如此。只要还有一口气,滔天罪过都可以悔改。古时候有人一辈子做恶,临死忏悔认错,发了一个善念,最后得以善终。勇猛的一念能洗净百年的罪恶,就像千年黑暗的山谷,只要有一盏灯照进去,千年来的黑暗就全去除了。所以,过错不论已经持续多久,只要能改就很可贵。

但世事无常,血肉之身容易消亡,一口气上不来,想改也没机会了。在人世间要承担千百年的恶名,即使有孝顺贤德的儿孙,也不能替你洗清恶名;在阴间,千百劫沉沦地狱受苦,即使圣贤佛菩萨也救不了。怎么能不害怕呢?



【注释】


[1]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 此句与佛经之“十年暗室,一灯能照”相同,意劝人真心忏悔改过。

[2]尘世无常,肉身易殒(yǔn) 殒:古同“陨”,坠落,丧失(生命)。《菜根谭》:“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印光大师曰:“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

[3]一息不属 生死只在呼吸之间。《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4]劫 一个极大到无法计算的时间单位,如芥子劫,四十里城满芥子,百年取一粒,芥尽劫未尽;又如磐石劫,四十里方石,天衣百年拂一次,石尽劫未尽。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合为一大劫。



七、知非即改

【原文】


第三,须发勇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译文】


第三,要生勇猛心。

一个人之所以有过失还不肯改,都是因为迟疑拖延、畏难退缩。我们一定要毅然决然,不要迟疑,不能消极等待。小的过失要赶紧剔除,就像刺扎在肉里;大的过失要赶紧砍掉,就像毒蛇咬到手指,不可有丝毫犹疑延迟。这就是雷厉风行的好处。



【注释】


[1]凝滞 拘泥。宋·朱熹曰:“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2]风雷益 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卦名称,上为巽(xùn)卦,巽卦属风,下为震卦,震卦属雷,意谓风雷兼动万物得益,易经上解释此句有“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之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12幅名画里的波旁王朝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三国史 学姐的秘密 痛才是成长 价值发现: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札记 故事力法则:迅速收服人心的影响力秘诀 皮笑肉也笑:典婆婆漫画歇后语 教育的常识:尹建莉父母学堂2021年教育日历 冯友兰哲思录 走出舒适区:如何突破自我设限,获得持久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