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第五章 建筑与几何

书籍名:《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    作者:弗朗西斯科·马丁·卡萨尔德雷
推荐阅读: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txt下载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笔趣阁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顶点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快眼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官的盛宴:数字之眼看艺术》第五章 建筑与几何,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罗马万神殿中的数字与形状


在罗马随处可见的神殿中,没有哪一座神殿比万神殿更加声名显赫,该建筑现在也被称作圆形大厅。也没有哪一座神殿比万神殿保存得更加完整,这座神殿几乎保留了其原始修建时的风貌,只是殿内雕像和装饰物有所损坏。……万神殿得名于该神殿继罗马之神朱庇特之后被用来供奉罗马帝国治下地区的所有神灵,又或许是因为(其他人会这样认为)其形状(即圆形)象征着整个世界。万神殿从地板到光线入口的圆孔的高度等同于其内部围墙之间的宽度。现如今人们下行走至地板或路面,而此前是拾级而上的。

以上便是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用以描述罗马万神殿的话。该神殿的几何结构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大约公元前27—前25年,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女婿玛库斯·维普撒尼乌斯·阿格里帕(Marcus VispaniusAgrippa)修建了当时第一座神殿,并以此作为重建战神广场的第一步。阿格里帕当时是第三执政官,自己出资修建了神殿。首座神殿的平面图计划为矩形,其圣殿(内厅)为横向设计,也就是宽度大于深度。其方向刚好与现存神殿的方向相反。神殿原始建筑和露天广场有共同的保存至今的对称轴。圣殿的宽度与圆形大厅的直径相当,且建筑物的原始深度与现存门廊等同。

该建筑在公元80年的一场大火中被彻底摧毁,但又于公元81—96年的图密善皇帝时代得以修复。修复好的神殿又于图拉真执政的公元98—117年被摧毁。因此,现存的神殿已经历过三次修建,在哈德良时期(公元117—138年在位的罗马皇帝),基于第二次被摧毁后图拉真发起的建造工程,万神殿最终建造完工。该项工程持续了很长时间,于哈德良执政时期最终落成,也就是公元125—128年。

罗马万神殿的部分面貌,出现在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建筑四书》中

在一些人看来,万神殿这个名称源于殿内众多的神像。不过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并且帕拉第奥本人也曾表示,万神殿的得名是因为其球状外形,这也与其神灵穹顶和七位行星天神相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太阳。在许多语言中,这七大星体又对应着一个星期的七天。

目前万神殿的外部由一间八柱式柱廊构成,也就是由8根立柱构成的回廊,它覆盖了一个山形墙,其比例不同于一些更传统的神殿。拿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为例,其山形墙三角形的高度与整个神庙高度之比为1:4。罗马万神殿的这一比例为1:3。换句话说,相较于希腊神庙,哈德良修建的山形墙更高。

有着矩形平面的柱廊的整个空间通过一个环状小室与内厅相连。现如今从外部来看,这三个部分似乎是将某些元素杂糅在了一起,并没有和谐的统一感。神殿的圆柱形结构有三层楼高,且顶端的外罩向下沉降,现如今的游客若从空中俯瞰的话,则会将其看成是一个浮于空中的大碟盘,就比例而言比柱廊显得更为巨大。三层楼之间的分隔表现为外部的三个飞檐,其中第二个飞檐对应内部穹顶的中线。第三层楼并没有内部的对应物,其出现似乎是因为有必要延伸边界墙的高度,同时增强建筑承重力,以便减轻穹顶巨大重量所造成的外部压力。

罗马万神殿的外观(来源:FMC)

在哈德良时代,该建筑物的外观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其圆柱形结构被隐藏于广场之后,当时的广场也比现在要大得多。神殿四周有三面都环绕着类似于如今的柱廊列柱,只不过高度更矮。这些列柱与神殿的主门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结构。游客首先会迷失在硕大的广场上,然后穿过一个由立柱环绕的开放矩形空间,该空间在古罗马年代会被太阳照得通亮。游客接下来会进入一个光线更加暗淡的环状室内区域,在此一束强光会通过顶端孔眼穿透进来,形成一种光线和具有清晰边界的阴影之间的强烈对比氛围。暴露的空间通向了另一个外形尺寸惊人的僻静的内部空间。

这座建筑的建筑和数学理念可归功于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罗斯(Apollodorus of Damascus,约70—130),他在图拉真麾下担任过一些其他工作,尤其致力于图拉真式立柱的理念构建,以及该皇帝创设的论坛。他还与哈德良共同就蒂沃利镇的哈德良别墅的一些工程开展工作。哈德良在登基之前一度是建筑爱好者,而阿波罗多罗斯曾对哈德良的建筑天赋进行过评价,将哈德良的一幅穹顶画比喻为南瓜,使得他数年后失宠并随之被放逐,郁郁而终。

罗马万神殿的内部面貌;如图所示,穹顶有一个朝向天空的孔眼(来源:FMC)



西塞罗和天之口味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在其《论神性》(On the Nature of the Gods,第二册第十八章)中撰写的一篇文章突出强调了球状体作为完美形状在古罗马宇宙观中的重要性,因此也在宇宙中最有可能成为完美形状。他如此写道:

你说你认为圆锥体、圆柱体和棱锥体是比球体更美观的形状,……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不过,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要使这些形状在外形上更加美观的话,应该怎样改进呢?假设这种形状本身便包揽了其他所有形状,并且没有粗糙的表面,没有参差不齐的投影,没有棱角分明的凹痕或是弯曲,也没有凸起或是巨大的缺口。那么,有两种形状是超越其他所有形状的,一种是实心体的球体(这是我们对古希腊单词σφαιρα的翻译),另一种是平面的圆形或球形,古希腊人称之为κυκλος。这两种形状几乎完全类似,其表面任一点与中心的距离都是等同的,这也是绝对完美的标志。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是因为你尚未沾染过几何学的粉尘,饱览过几何学的魅力。……即便伊壁鸠鲁知道2×2=4,他也未必能够认识到宇宙是球状的。他太过沉迷于判断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事物,却未能抬起头来看看埃尼乌斯(Ennius)的“天之口味”。

需指出的是,上述专门针对伊壁鸠鲁享乐主义者的这句话(“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是因为你尚未沾染过几何学的粉尘,饱览过几何学的魅力。”)中,“粉尘”指的是几何学家们抛撒在地板或画板上用以绘制图形的粉尘。

该建筑的内部主要由一个蔚为壮观的半球式穹顶构成。穹顶的顶端有一个未经遮蔽的孔眼,其直径为30古罗马尺,相当于8.92米。该孔眼是唯一的光源入口。在雨天,雨水通过孔眼倾泻而下,覆落在广场地面上的环状马赛克图案上。地面汇集而成的水潭投射出穹顶的倒影,使得参观者可以看到穹顶的倒影刚好与之相接融,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球体。

万神殿的内部几何结构既简单又充满和谐感,它是一个与圆柱体相切的球体。该球体的半径与鼓状物的内部等高。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内部看见这样一个圆柱体,其高度是其基座直径的一半。该圆柱体被环绕其四周的飞檐分割为两层楼。上方的飞檐重合于穹顶拱基,其中心重合于穹顶中心,这样拱顶便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半球形,只不过在靠近顶点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开口,也就是孔眼。

该建筑的内部宽度为43.44米,相当于150古罗马尺,其球体半径为21.72米。其圆柱体底楼有七个神殿,其中,三个半环形神殿和其余四个梯形神殿交错出现。所有神殿都是双柱式的,即入口都由两根立柱相分隔,只有主神殿除外,该神殿供奉着最主要的圣坛,位于主大门的对面。该“半圆形后殿”在形式上也是双柱式的,但是其立柱并不占据入口处空间,而是位于入口两侧。并且,其承重墙上有第八个凹槽,也就是整座神殿的入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棒棒老师系列:会魔法的新老师 伴随孩子成长的小故事 爸爸妈妈我和她:童稚独白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心理学 爸爸的游戏革命—玩出聪明孩子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吃对了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成绩单 超右脑开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