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佛是一棵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佛是一棵树

第36节:喜无量心(4)

书籍名:《佛是一棵树》    作者:房放
推荐阅读:佛是一棵树txt下载 佛是一棵树笔趣阁 佛是一棵树顶点 佛是一棵树快眼 佛是一棵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佛是一棵树》第36节:喜无量心(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2.不作无谓的等待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上班快迟到,等一辆空的计程车时,它就是不出现,但你不需要的时候,却有满大街的“空车”在影响交通。而且在做其他的等待时似乎也总是如此。因此俗谚有云:“时时掀盖看,煮水久不开。”

同样的,有时你觉得一个期待中的电话让你等得不耐烦,在仿佛无数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你决定找点别的事做,果不其然,电话铃声立刻跟着响了起来。

碰到这种情况,有个处理的原则:“回去掌握你的现在,不要屏住呼吸等候奇迹。”如果你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拥有‘它’才会快乐和满足。”那么你不能如愿以偿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3.宽宏大量

原谅自己或别人,基本上是朝向为现在而快乐生活的一个抉择。

“为这件事,我永远不原谅你!”

“我没法子原谅自己!”这种话听起来耳熟吗?我们不肯原谅某人,事实上无异在说:“我不想采取行动改善现状,我宁可活在过去,而且把这结果怪到别人(或自己)头上。”不肯原谅自己,就是让自己一直沉浸在罪恶感之中,承担不必要的心理折磨。

选择原谅,情况会循着一条神奇的轨迹转变。当我们改变了,别人也会跟着变。我们改变待人的态度,别人也会调整他们的行为。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作出反应。

原谅别人不容易,原谅自己更难。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一些自以为是的缺点,在心理与肉体上惩罚自己。有些人饮食过量,有些人故意挨饿,有些人喝酒喝得人事不省,有些人处心积虑毁掉所有的人际关系,有些人贫困一生或疾病缠身。在所有的这些痛苦后面可能都有一种信念,坚持认为:“我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我有罪”或“我不配享有健康快乐”。对生病的人作个调查,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之中,相信自己应该活得健康快乐的人少得出奇。

4.快乐就是你能看见的

林肯说:“人快乐的程度多半是自己决定的。”人生际遇对快乐程度的影响,其实远不及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来得重要。

破产的时候,乐观的人可能认为这是个尝试新的工作、发掘新可能、独立自主的好机会,并期待着在人生的谷底反弹。可是悲观的人,在相同情况下却决定跳下二十层高楼,一了百了。处境完全一样,一个人兴高采烈的同时,另一个人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人眼中绝望的灾祸却是另一个人心里崭新的契机。

快乐实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东西。有时它可视为人生最大的挑战,需要投入全部的决心、毅力、自制力。成熟的一种代表就是懂得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把注意力集中于已经拥有的一切,而不是放在没有得到的东西上。

一个人心里想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控制的,因此,快乐与否的感觉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别人不能把思想硬灌进你的脑子里,要寻求快乐,必须专心思考快乐的事,但我们是否经常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是否经常不把别人的赞美放在心上,却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生好几天的气?如果你容许不愉快的经验或恶言占据你的心灵,后果只能自己承担。记住,你是自己思想的主宰。

大多数的人,对好话只记得几分钟,坏话却能数年不忘。他们就像收集垃圾的人,把二十年前人家丢给他们的陈芝麻、烂谷子背着到处跑。

有时快乐需要努力去达成。就像维持家中整洁美观——你得把好东西陈列出来,把垃圾丢掉。快乐就是搜寻生命中的好东西同样面对一道窗户,有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有人却只见玻璃窗脏了。看见什么,也要靠你自己用思想作出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 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