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佛是一棵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佛是一棵树

第35节:喜无量心(3)

书籍名:《佛是一棵树》    作者:房放
推荐阅读:佛是一棵树txt下载 佛是一棵树笔趣阁 佛是一棵树顶点 佛是一棵树快眼 佛是一棵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佛是一棵树》第35节:喜无量心(3),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三、真正的喜悦来自心内

在四无量心中,慈无量心带给众生欢乐,喜无量心则是要让世人喜悦,那么喜与乐究竟有什么差别呢?佛经《大智度论》卷二十说:乐是在五尘中所生的欢乐,而喜是在法尘中所生的喜悦。按我们的概念理解:怜悯穷人,先施与财宝,是先给他快乐;然后教导他谋生的技能,则是使他在生活中产生欢喜。所以,乐是比较表相的感觉,喜是深层的感受。

悉达多太子之所以放弃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堂堂的一国之君变成一个隐居山林的苦行僧,因为他发现真正的喜悦来自心内,它不可以财富、权力、荣誉和征服来衡量。

但凡世间之物是通过强迫或不公正手段获取的话,或者滥导误用,然后以为珍惜地用执著的眼光看待,相对它们的拥有者来说,这些就是痛苦和灾难的根源。一个人的快乐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的痛苦,健康人喜食的佳肴和饮料,对糖尿病患者和过度肥胖者而言就是致命的毒药。

我们凡夫俗子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以期待欲望的满足代替内心的欢喜;而圣人智者则看透了事物的本质,明白执著地对待流转不定的世间事物,恰恰是痛苦烦恼的根源。就世间的生存法则来说,正常、适当的物质需要是应该的,关键是破除一个贪字。正常正当的权力、荣耀也并不是坏事,但切切不可对此有执著的痴迷。

认真修习佛陀所宣说的道理,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不为贪、嗔、痴所蒙蔽,才有可能离苦得乐,获得内心的永久的幸福。

所以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知足,一个知足的人,他内心充满着安详与喜悦,所到之处都是欢乐祥和之地;而一个不知足的人,他的内心则充满着埋怨与不安,然后背着沉重的负担一路走来,你觉得他能找到快乐吗?

法国的一行禅师是活跃在西方社会的一位非常优秀的宗教实践家。他的教导曾被认为是“人类痛苦的解毒剂、步入快乐的甘露药”。他具有浓厚现实生活气息的说教、美丽如诗一般的语言、充满慈爱和睿智的心灵,无一不在深深打动着渴望幸福、快乐的人们。

他曾感言:“痛苦是生命快乐的基础,爱心是生命快乐之源,智慧是生命快乐的保障。”我们之所以感受种种的痛苦,是由于在非智慧的心态下盲目追求“虚幻”的结果。智慧是深入观察并看透事物本质的产物,所有正念、爱心的修持必借助于智慧才能得以圆满。一行禅师说:“当智慧在内心中生起的时候,你就会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刻,你就会活得快乐、安详。”诚然,一个拥有智慧、亲见真理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的心理健康而美丽,他愉悦地活在当下,他的内心清净无染,他的爱心与宽容发展到极致,这一切是因为他以智慧的力量彻底消除了“自我”的错觉的原因。

四、建造快乐的团队

要想和你的团队一起喜悦地生活,就更需要有快乐的智慧。

1.为现在而活

你所拥有的只是现在。内心的平静,工作的成效,都决定于我们要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不论昨天曾发生过什么事,也不论明天有什么即将来临,你永远置身在“现在”。以此来看,快乐与满足的秘诀,就是全心全意集中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上。

或许是因为可以不受琐事的干扰,孩童最美妙的一点,就是他们会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不论是观察甲虫、画画、堆沙堆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做到全神贯注。

别忘了,我们也经历过同样的一刻。

生活在现在,就是我们要学会从现在从事的每件工作本身找到乐趣,而不只是期待它最后的结果。不要去抱怨工作的无聊,即使只是简单的重复,重复的每一笔,都应该能令你感到愉快,帮助你学习如何做好这份工作。你应该享受拂面的清风,仔细聆听小鸟歌唱,以及周遭的一切。

为了生活在现在,我们该扩张自己的感官,体会现在这一刻的种种美妙之处。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要真正生活在现在,吸收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受感动、受影响。

记住快乐的秘诀,不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 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