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佛是一棵树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佛是一棵树

第16节:灭谛--在团队中超越自我(1)

书籍名:《佛是一棵树》    作者:房放
推荐阅读:佛是一棵树txt下载 佛是一棵树笔趣阁 佛是一棵树顶点 佛是一棵树快眼 佛是一棵树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佛是一棵树》第16节:灭谛--在团队中超越自我(1),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模块四:灭谛——在团队中超越自我

其实佛陀也有烦恼,成道之前有,开悟之后也有。如果没有完全又如实的自我体验,他怎么会找到断灭烦恼的方法?

从前有位信徒向赵州禅师求道:“敢问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有。”老和尚呷了口茶,迸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字。

“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超脱之人,怎么会有烦恼呢?”信徒大惑不解,显然很不满意这个答案。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道啊。”禅师展开双眉,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

“哦,原来如此。”信徒听了颇为感动,显然很满意这次的回答,“那倘若我修行得道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有!”老和尚在茶香之中,依然是当头棒喝。

“可是我都已经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信徒再一次陷入迷惑之中。

“呵呵,”轻轻吹散茶壶上的袅袅香雾,老和尚继续布道,“因为佛陀不是你,他的心里还装着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信徒因为不解而有些发急,口气粗硬起来。

“刚刚不是说了吗,佛陀不是你。他已经超越,全无烦恼。”禅师合起眼帘,却展露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那,那,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不得其意的信徒,觉得越来越迷惑。

“因为佛陀本来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徒听罢,似有所悟。也似有些不解。

老和尚拿起茶壶,揭开杯盖,将壶里的水缓缓地浇在地上,望着有些诧异的信徒道:“当水盛放在壶里面,它是水。洒在地上,它还是水吗?”眼见信徒就快走出困境,他继续用最精湛的禅法直指人心,“就像在提问之前,你已经有了答案,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众生的烦恼,是从种种无明妄想中生起,佛陀有烦恼,是从慈悲心生出的;佛陀无烦恼,是因为自己的心性早已清静。但是我们的烦恼呢?是从慈悲中生出的,还是由心性里孕育?

然而最无奈的,就是从烦恼之中再生烦恼!

一直都很崇敬这位活到一百二十岁的赵州老和尚,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样的高寿几乎是奇迹,难怪被当时的高僧大德们都尊称为“赵州古佛”。也正是他洒脱自如的机锋,高深莫测的道行,吸引我走入禅的天地。

他不仅会用“吃茶去”这样脍炙人口的公案开启普通信徒的智慧,就连差一点改变唐末历史的“燕赵二王之争”也被他的禅机妙理,化干戈于无形之中。

当初燕王和赵王准备在赵州附近开仗,谋士夜观天象时发现“赵之金地”有圣人之气——就因为这个地界里住着这么一位人称“古佛”的老和尚,才免去一场杀戮。二位大王虽心有不甘,耿耿于怀,却也不敢在古佛面前撒野,于是相约一同到赵州观音院找老和尚评理。结果,二王在老和尚面前,被几句话就点中要害之处。佩服之余,不但相互化解前怨,罢兵而去,而且从此对老和尚执以弟子之礼。

身为一代宗师,赵州老和尚对佛门和世人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创立的生活禅机,不但将修行悟道彻底地融于日常生活之中,而且他洒脱的禅风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不仅被日、韩两国的佛教信徒视为开山祖师,甚至他处理各种人生烦恼时当断则灭的独特手法,更是对西方的心理学影响深远。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女人名叫奇莎格达莱,她老年得子,十分疼爱她的儿子,视其为掌上明珠。可是她的儿子夏天在恒河游泳时不幸淹死,于是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伤心不已,四处寻访名医圣者,希望能找到一贴能让她的宝贝儿子起死回生的药。当她听说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无所不能时,便来到佛祖面前,苦苦哀求道:

“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请你可怜我,能给我起死回生的药,救活我的孩子吗?”

“我知道确实有这种药。”佛祖略为沉思了一下,回答道,“不过我需要一些做药的原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 赢在起点的哲理 二十几岁,决定你的一生 赢家 迎头撞上心理学 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 耶稣的真实王朝 姚依林—百夕谈 洋人旧事: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