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樊登讲论语:学而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樊登讲论语:学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儒家的“三达德”

书籍名:《樊登讲论语:学而》    作者:樊登
推荐阅读:樊登讲论语:学而txt下载 樊登讲论语:学而笔趣阁 樊登讲论语:学而顶点 樊登讲论语:学而快眼 樊登讲论语:学而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樊登讲论语:学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儒家的“三达德”,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佛家有三宝:佛、法、僧。

道家也有三宝。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所以,道家三宝叫慈、俭、谦。

儒家也有三宝:智、仁、勇。这是儒家的“三达德”,也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孔子说“智者不惑”。“不惑”是不疑惑的意思吗?肯定不是。如果是不疑惑的话,孔子在晚年就不会依然有那么多问题了。这里的“惑”,是不惑于外物之意。很多人在社会中受骗,往往是起于贪心,假如没有那么一丝贪心,骗子就没有可乘之机。无论是电信诈骗,还是曾经的“路上掉个包”之类的诈骗,都利用了人心中的“贪”。

我的一位老师韩鹏杰教授写过一本书,叫《中国古代的江湖骗子与骗术》。他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把中国自古以来的各种骗术结集出版成了书,大家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通过分析也能了解到,现代的各种诈骗方法,虽然工具先进了,但基本的逻辑与古代的骗术是一模一样的——所有骗术的核心,都在于要调动他人的贪念。

贪念一起,离上钩就不远了。

“知者不惑”,是说智慧之人是不惑于外物的。当一个人不惑于外物,对外在的诱惑无感时,那么“占个便宜”“得到名声”,所有这些浮于外表的、虚荣的东西,对于他来讲都不重要。这就是明智,这就是智慧。

“仁者不忧”,就是一个心中有别人、真正有仁心的人,忧愁会少很多。假如一个人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得失、胜负,纠结于自己有没有被公平对待,就会终日患得患失,活得焦虑而拧巴。但是假如你心中有着浩大的世界,不在乎个人得失,觉得“自己失去了,世界得到了;自己吃亏了,世界获益了”,你就会活得豁达而畅快。

楚王丢了一张弓,手下的人要去找,楚王说不用找,“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意思是,我虽然丢了一张弓,但还是被我们楚国人捡了。能达到楚王的这个境界,人就不会有那么多忧愁。

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放大一点,连“楚”字都去掉,变成“人失之,人得之”,那就更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了。

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挤上火车,发现新买的皮鞋只剩一只了,他二话不说就把剩下的那只鞋也丢出窗外。旁边的人不解地问:你怎么把鞋给扔了?老人说:我现在扔,别人还能捡到一双,我要不扔,别人捡一只也没用。

当一个人心中有别人时,就不会对自己遭受的一点损失耿耿于怀。

这是很难做到的。我有一次跟朋友在河里玩,朋友脚底一滑,鞋顺着河水漂走了,我当时想起“老人扔鞋”的故事,就对朋友说:“快扔鞋,快把你那只鞋扔过去,顺着河一块儿漂走。”他说:“我偏不,我至少还有一只。”他踩着仅剩的一只鞋回到岸上,左想右想,发现这只鞋还是没什么用。

但是真要让他在当时丢掉一双鞋,太不容易了。

忧愁的根源,是自我的放大,自我越大,忧愁就越多。如果心中有别人,放松自我,忧愁自然就减少了。

“勇者不惧”,如果理解成“勇者对于什么都不害怕”,那就错了。“不惧”并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要有勇气。何谓勇气?勇气就是明明怕得要死,该做的事还是要做。这就叫作“不惧”。

我认为以上是孔子自道,是孔子在表达自己。他当然不会说“我这个人是智仁勇兼具的”,但是从孔子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中,我们能够看出来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还是勇者。孔子常常表现出英勇的气概,他会打仗,也能跟着国君去外交,为鲁国争取更大的利益;他会为奴隶仗义执言,会帮助弟子们度过艰难。他绝对是勇气十足又明智仁爱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立志追求这样的品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敏捷人才:选拔未来顶尖人才的9个步骤 从自己开始:变革者的思维导图 魏西里探案集 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京都的正常体温: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佛是一棵树 永不放弃自己 做有出息的孩子